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书育人”

2021-05-24张柳玥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遗民教书育人思想品德

人们都把学科教学称为是育人的主渠道。若此,语文学科教学就是这“主渠道”中的“主干渠”。那么,怎样让语文学科教学真正承担起本该担负的德育职责,充分发挥其德育“主干渠”的作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是怎样做的。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如果在教学时抓住这些汉字进行德育教育,那学生的思想将会受到深刻的洗礼。

在教学“打”字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我问:“你能用这个字组词吗?”此时,打人、打架、打骂等成为了学生呼声最高的词语。我听完之后,先肯定了学生们组的词是对的,然后继续问:“同学们,我们平常能随便打人、打架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此时,我顺势追问:“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鱼、打水、打球等词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低年级是学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避免识字教学的简单枯燥,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整篇中所有的字、词、句、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巧妙地展开的,那么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本主题让学生采用对比、朗读、表演、想象等方式学习课文,学生才能把每篇课文的主题理解的更加透彻,此时教学内容才会真正融化为学生认知、情感的一部分。

(一)在对比中,陶冶爱国情操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上的一切的。”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需要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时提升阅读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

在执教《题临安邸》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林升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我引入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的情况下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了遗民生活的痛苦,但这些遗民具体会经历什么,学生很难想象或者是很难想像全面。在此基础上,我引入了宋沦陷后遗民生活文本资料“金军占领汴州后,在城内进行烧杀抢掠,百姓家的财产被洗劫一空。同时,他们还把当地的百姓变为奴隶,为他们干活。有时把男的肆意杀害,女的肆意凌辱,百姓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此时,学生全面了解了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理解了遗民生活的痛苦。在学生了解了南宋的达官贵人和遗民不同的生活状况后,自然地将这两种人拿来对比,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了林升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

在学生完全理解古诗主题的基础上,我又引入影片《厉害了我的国》,在观看过后,学生了解中国近几年的变化,国家的富强,百姓的安康。此时,我让他们对比宋朝遗民和中国人的生活,想一想有什么可说的?瞬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在朗读中,激发英雄主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在读中明情,在读中悟理,才能身临其境,才能受到文章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

在執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知董存瑞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伟大形象,我引导学生分三次细细地、入情地读它炸暗堡时的情景。第一次我说道:“想到深处水深火热的百姓们,他是这样做的,读。”第二次我说道:“想到他的亲人们,他相信他们会理解他的,所以还是坚持这样做,读。”第三次我说到:“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做?可是董存瑞却是这样做的,读。”通过学生细细地读,这种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水到渠成。

(三)在表演中,进行劳动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是促进儿童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域和德育领域,有很强的综合性。

在执教《守株待兔》这篇文章时,在读正确流利之后,我没有直接问学生这篇文章的寓意,而是让他们以组为单位编演课本剧。只见他们头戴手拿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像模像样地再现故事的情境,这下子,平常不爱上语文课的同学也被吸引了。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能通过形体语言把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深刻地明白了不劳动的后果,终身难忘这个故事给予自己的教训。

只要课文中有情节、有人物就可以让学生当演员,把讲台变成“舞台”,把课本剧拿来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既了解了人物情感,又明白了道理。

(四)在想象中,渗透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要注意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使之唤起各种感知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在执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漓江的水净、清、绿的特点,此时,我让他们展开想象,自己画一画课文形容的画面,。在孩子的画作中,充分地展现了漓江的水原生态、自然的美。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引导它们展开想象:在人们乱扔垃圾后、在人们随地吐痰后、在人们在河边烧烤后,漓江会变成什么样子?此时,透过学生的答案,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破坏环境的人的痛斥,更感受到了他们对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视。

三、在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习作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将生活事物融入进去。生活不仅能给习作教学提供所学的素材,还能通过素材的借鉴渗透德育知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而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 张柳玥

猜你喜欢

遗民教书育人思想品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遗民傅山的书法艺术探析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流向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