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究能力

2021-05-24张琪琴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纸牌经验环节

《3-6岁儿童学习與发展指南》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获得经验,提高探究的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环节设计的适宜性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也会主导着科学活动的整个探究方向。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水平和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前提,也能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构建知识,培养其探究的能力。

所以本文从活动环节的设计和材料的提供这两点出发,来阐述如何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一、适宜的活动环节设计,能培养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能力

1.活动环节的设计应从大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

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所以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切不能“拔苗助长”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一味追求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要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展开进行探究学习。如果活动脱离了幼儿的当前经验,幼儿在活动中只能纯粹盲目地凭自己的想象来进行,阐述的理由也会失去科学依据。

如在《调皮的小光点》这个活动中,幼儿停留在对光的反射材料的尝试上,即能通过镜子反射光源,这是他们当前得到的已有经验。那教师如何借助幼儿的已有经验再次激发挑战性的实验来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呢?所以在第一次实验操作后,我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设置了另一个挑战点,即利用两面镜子,通过两次反射,将光反射到指定地方。这能引发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已有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案,有效地让幼儿在实验中获得新的方法和发现。

2.活动环节的设计应顺应大班幼儿的学习规律

大班幼儿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开始逐渐对有一定挑战的内容或问题表现出探究兴趣,喜欢关注事物的变化、细节特点与功能等。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也能通过环境和材料的刺激去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但这种刺激过于简单或困难都会令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设计探究过程时必须思考幼儿的现有经验和能力水平,遵循他们的学习规律,才能更好地引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探究。

如在《纸牌造高楼》的活动中,我通过“从1张纸牌→6张小纸牌→12张大纸牌”的环节设置来推进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要成功搭建出纸牌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让纸牌站起来?”如果越过这一步直接让幼儿去搭建纸牌房,可能会让很多幼儿束手无策,以失败告终。然而,一旦掌握了让纸牌站立的方法,搭建纸牌房时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并完成更多的探究内容。所以活动的设计上,第一环节我设计的是探究让1张纸牌站起来的方法。幼儿有了搭建的方法,在之后的第二第三环节中就能自主地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尽可能多地尝试纸牌房的多种搭建方法。

二、适宜的材料支持,能培养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能力

1.基于大班幼儿的当前经验,投放与其相冲突的操作材料

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提供能给幼儿的主动建构提供一个尤为重要的信息支架,它们决定了幼儿通过与之互动将会获得怎样的经验。所以我们在投放操作材料的时候,如果顺应的是幼儿当前的知识经验,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缺乏挑战。但如果我们投放的材料是与他们的当前经验有所冲突和矛盾的,那么幼儿在操作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之间的冲突。

如在《有趣的影子》这个活动中,当幼儿第一次通过实验发现影子产生的原因后,如何再让幼儿有探索的空间呢?通过反复思考,我们更换了影子落下来的地方的材料,选择了幼儿平时生活中不太关注,但又和他们的已有经验是不一致的材料,即黑板、透明板和镜子。对于这三块板的选择都是有目的性的,黑板是和影子的颜色是一样的,透明板光是会透出去的,镜子可以让幼儿感知影子和物体成像之间的不同。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知道要仔细地去观察发现,探究影子的秘密,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地思考、动手尝试解决认知上的冲突,积极寻求探究的结果,在分析、思考和验证中获得成功。

2.基于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投放更具隐性的操作材料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中,大班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或者动作去探究物体,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事物的特征或者变化,并能从中发现和体验到科学的现象和原理。

同时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较于小中班更强,也更能从通过材料感知到多种的操作过程。如果在活动中投放单一、直观的操作材料,幼儿探究就可能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因此投放更具暗示性的操作材料,更能让大班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探究和发现,积累更多的科学经验。

如在《百变金塔》这个活动中,我们一开始投放的都是长方形积木块、纸盒子等材料。这些材料比较显性,幼儿能较快地感知到垒高的秘密。那么,什么样的垒高材料能够引发大班幼儿持续性地探究呢,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呢?对此,我们选择了根据多样性玩法的百变金塔。它的形状是方形的,但是中间是镂空的,它最直观地就是可以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横着摆放进行垒高。但是大班幼儿的观察和形象思维都是较强的,他们能在活动中通过反复操作观察对比,发现最大的一块积木中间镂空的大小正好是比其小一号的积木的大小,并以此类推之后发现能将这些百变金塔一个个竖起来进行搭建,而这样搭建垒高的方法又是较多的,造型也是较为丰富的……通过这样更具隐性的材料投放,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了新的秘密,尝试了更多的操作方法,积累了更多的探究经验。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方式与特点就是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地提升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大班科学活动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顺应他们的学习规律,在科学活动中积极创设有力的条件,让幼儿和材料进行互动学习来提高幼儿在做中学活动中的探究能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西门幼儿园 张琪琴

猜你喜欢

纸牌经验环节
纸牌塔的无限可能
乐淘淘“先进”经验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乐淘淘“先进”经验
立在纸牌上的水杯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