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差异化教学模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1-05-24李鑫焱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儿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评价,指的就是对小学生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有怎样的学生学习评价,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把评价学生学习放在教师评价前面,是因为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论教,就是以学生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也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在生活中给予评价,在评价中指导生活,这样教学评价才会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怎样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使评价真正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也就没有公正的教学和教学评价。因为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评价者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孩子,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和建设者,他们有独特的人格和尊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尊重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情感上的渴望,尊重学生学习需要是对学生最重要的尊重,学生对此要求十分强烈。凡是受老师尊重的学生,他们学习都很好,思想品德也进步的很快。

二、尊重个性差异,优化发展起点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学生个性特点不同,而出现不同教学结果的差别。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出现的不同评价结果,同学生的个性和性格不同是有很大关系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影响也不一样,每个学生具有个性特点是很自然的事情。个性也是人客观存在的一种属性,也就是个体人的个别性和独特性。既然学生存在不同的个性,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在教学中、评价中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和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这也反映了教师工作复杂性的所在和对学生的尊重。不管学生存在什么样的个性,在教学中、教育中,在评价中都用一把尺子衡量、一种方式解决和一种态度对待,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和情意,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对学生来说,也不应该都是同一要求,而应该有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要求。科学的评价方法,真正公平的评价应该在教学上和评价上对学生有不同质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在对同一教学反应的多元性、个性化上。人的个性是人性格特征方面的独特的标志,它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但事物的特性、人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或发展的。人个性的发展变化会引起人生前途的变化,对人一生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和教育,以促进不同个性的人都能获得发展。特别是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中、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的个性,解放人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人。人的个性中,存在人的潜质和素质优势。一名优秀的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评价发现存在于学生身上的个性化优势,并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教育情境和提供一定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和发挥,这是对学生的最好尊重。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利用他们的情感态度个性,使他们更加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同学,形成公正、正义、善良、勤劳、有责任心和良好的价值观;利用学生良好情绪的特征,使他们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形成愉快、开朗的心境,积极地对待生活和社会。利用学生意志特征,使他们的行为符合学校的规范和社会公德,更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在学习中持之以恒;利用学生理智个性,发挥他们在智能方面的长处,使他们在分析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思维得到发扬,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对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给予鼓励性、鉴赏式的评价,使学生的个性成为发展的起点。

三、结合学生生活,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品德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同时,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把握教材的观点,更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才会是生活化的,才能真正指导孩子们的生活,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

四、走进儿童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是儿童学习人类文化的一根拐杖,但学习教材中的信息知识不是唯一的、最终的目的。不同的生活背景,拥有不同的兴趣,儿童都会带着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来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选用、整合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及时的二次开发。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生活现实现象。使教学评价更现实,更有指导意义,从而达到“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目的。

五、激励孩子生活,实施教学评价

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内容的生活性、过程的生成性、活动的实践性,决定了其评价方式也必然是生活的、开放的、形成性的。因此我们的评价应体现激童趣、葆童真、扬童心理念。评价形式要富有童趣,尊重学生,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做到评价既重视过程与方法,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这样才会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起有力的促进作用,才会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學会生活,建立自信,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还需要长期探索,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日常的教学模式,让差异化教学落到实处,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实现教学评价有效的开展,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一小学 李鑫焱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儿童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