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农村 办出特色 提升农村教育幸福指数

2021-05-24杨海龙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研素养班级

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在全社会日益重视关注教育的同时,农村学校却面临着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短缺、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居多、进城热,择校热生源日益减少等多重压力,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那么,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提出几点思考。

一、立足课堂,提升教育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在农村学校却普遍存在轻课堂重课下,课堂缺失课下恶补的习惯,导致教师和学生天天加班加点,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一切的根源在于课堂主阵地的缺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展现课堂魅力,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农村中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结合实际,以教学常规为突破口,听评课活动为抓手,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校要求教师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精心准备,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对备课使用情况加强检查,教师要做到“无备课不进教室”,真正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开展“教师备课、知识落实大展评”活动,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引导教师备好课、上好课、落实好,把工作的每一环节做实做细。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设计了“教师四问、学生三问”提醒牌,确保全体师生每堂课有付出、有收获。

3.常态化的听评课活动是提升古中教师专业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另一重要手段。学校打破常规,积极创新,开展大学科、跨学科听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学习借鉴相近或者其他学科优秀的做法经验,取长补短,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

二、教研强校,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办出一所好学校。”可见,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学校、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但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缺乏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精神,导致教研氛围不浓、课改意识不强,专业素养提升缓慢,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1.创设氛围,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营造宽松、开放的成长环境,对教师取得的成绩,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奖励;引导教师制定职业规划,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增加职业自豪感。

2、搭建平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邀请县教研室、名师工作室来校指导教学。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外地参观培训学习,感受名师、名校的魅力,指引自己的教学方向。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在强化常规听评课教研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优课展示、同课异构、出版校内教研刊物《古中教研》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反思、反思中提高,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家校合力,护航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我们的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居多,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上缺约束”,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前途命运。

1.利用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古交中学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和平台,积极与家长沟通联系,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各项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

2.对留守儿童进行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关怀,让他们吃得营养、住得温馨,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订蛋糕过集体生日,让他们感受到和家一样的温暖;学校制定了《与爱同行》师生交流手册,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随时关注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以便及时疏导,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活动引领,特色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新时代教育者提出的要求。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孩子在阅读能力、写字、艺术素养、体育技能等综合素养上普遍偏弱,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以文化人,立德樹人

勤为本,德为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良好的风气熏陶涵养,校园文化是打造良好风气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对农村学生来说,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1.学校结合实际,将太极拳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营造了太极文化氛围。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在习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静心、沉着、内省,进而养成自律自强、坚忍不拔、认真细致的良好品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百花齐放、各展风采的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从实际出发,探索并确立了“创建班级文化特色,塑造班级文化精神,提升班级文化品位”的工作思路。在环境布置中体现学生成长气息的教室文化,在班风建设中营造积极、和谐、民主的精神文化,在班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探索主题文化、自主文化,积极打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的班级文化氛围。

3.重视细节和习惯的培养,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布置一道德育实践作业,比如帮家长打扫一次庭院、整理一次房间、给父母或爷爷奶奶洗一次脚、洗一件衣服、做一道菜等等,从这些小事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也让家长感觉到孩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一些事可以让孩子来担当,避免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同时在学校教育学生要感恩老师、感恩同学,见面向老师问好、同学之间“你好”“谢谢”等等这些看似最普通不过的礼节,最基本的行为习惯教育恰恰是渗透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同时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展评竞赛、争做“最美古中好少年”活动等都是我们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教育不止是学习者本身的事情,更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农村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也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农村教育不但是国家的事情,学生老师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因此,针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要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使我们每个人的使命,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古交中学 杨海龙

猜你喜欢

教研素养班级
班级“无课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