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舆情背景下本科护生择业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2021-05-24赵婉莉周碧琼康凤浇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护生医患舆情

赵婉莉,周碧琼,康凤浇,黄 燕,黄 琼

(1.成都医学院 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83;2.川北医学院 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3.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611741)

0 引言

良好的医护患关系能给护理专业学生带来职业价值感和认同感,而不时发生的医患纠纷或暴力伤医伤护舆情则在给医护从业人员带来一定身心伤害的同时,也容易使尚处于职业价值观形成期的护生受到心理冲击,对其职业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1-2]。职业价值观(occupational values/ professional values)自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其定义仍未统一,测量工具也种类繁多[3]。吴隽彦[3]认为,在护理职业价值观研究中,职业价值观量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针对任何一种特定职业,具有普适性的一般职业价值观,主要用于测量个体选择和评价职业的标准[4];另一类是适合于护理这个特定职业的,为护理人员和专业群体所接受的护理职业行为标准的护理职业价值观量表[5-6]。本文中的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7],为区别于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护理职业价值观,故称之为“择业职业价值观”(文中后面仍简称“职业价值观”)。本研究对医患舆情背景下护理本科护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高校护理教育正确引导护生理性认识医患关系与医患舆情,帮助护生确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减少我国护理事业后备人才的流失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省西北部两所二本高校(分别以A校、B校代表)在校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a)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全日制护理专业在校本科学生。(b)排除标准:非全日制学生,如成人、自考本科生等;调查期间因病假、事假、缺勤、休学而不在场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本研究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a)一般情况调查表。是关于护生一般资料的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年级、填报护理专业的因由、是否喜欢护理专业等。

b)护生对医患关系与医患舆情的认知。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参考相关文献[8-11]自行设计,包括护生对医患关系、伤医伤护事件和护理职业从业环境安全性的认知以及医患舆情下未来从事护理职业的意向等4个方面9道单选题和3道多选题,并经过专家咨询和学生预测试对问卷进行修改与完善,内容效度良好。

c)职业价值观量表。该量表由金华盛[4]等编制,包括目的性职业价值观量表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量表两个部分,共计34个条目,Croonbach’s α系数为0.889,并已被国内研究者多次应用[12-15]。目的性职业价值观量表包括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4个维度16个条目,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量表包括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6个维度1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按照“很不重要”“较不重要”“一般”“较重要”到“很重要”分别赋值1~5分。分数越高,说明该项目的价值性越强。量表总分范围34~170分。

1.2.2 调查方法

a)样本量与抽样方法。按照对均数做单纯随机抽样调查样本量大小的估计公式,以既往同类研究变量均数作为参照值计算样本量,再考虑问卷缺失或无效等情况而增加20%的调查人数[16-17]。学生在校以班级为单位,因此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两校四年制护理本科大一至大四年级每一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1个教学班的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因整群抽样误差较大,样本含量应比单纯随机抽样增加50%[16]。最终,两校共调查8个教学班,发放问卷623份,回收有效问卷584份,有效回收率93.74%,样本量达到要求。

b)资料收集方法。在征得调查院校领导和被调查护生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匿名调查。在校护生与实习护生(利用毕业返校时段)均采用现场发放、即时回收的方法收集问卷。为保证调查质量,由研究者或研究团队教师亲临现场调查或事先对负责老师或学生进行规范化培训。

c)统计学方法。对收回的问卷进行逐份核查,个人一般资料关键信息填写缺失(例如性别、年级等)、量表的某一维度全部选择同一种答案或呈“之”字型规律以及条目缺失值(即一个条目未填选项或同时选定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该条目作缺失值处理)大于10%者,视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18]。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为保证录入的准确性,采取双人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与核对。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定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一般资料及对医患关系和医患舆情认知不同的护生职业价值观有无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在17~25岁,平均年龄20.34±3.30,其他一般情况资料的人数(构成比%)如下:学校:A校323(55.3),B校261(44.7);性别:女511(87.5),男73(12.5);独生子女:是242(41.4),否341(58.4);生源地:农村406(69.5),城市176(30.2);年级:大一124(21.2),大二159(27.2),大三175(30.0),大四126(21.6);报考因由:自己选择162(27.7),父母老师建议183(31.3),学校调配88(15.1),其他63(10.8);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喜欢57(9.8),比较喜欢339(58.0),不喜欢184(31.5);实习医院级别(实习生):三级甲等289(49.5),三级甲等以下21(3.6);实习医院服务范畴(实习生):综合医院294(50.3),专科医院14(2.4);父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8(10.0),高中111(19.0),初中261(44.7),小学及以下150(25.7);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7.1),高中74(12.7),初中217(37.2),小学及以下230(39.4);自我感觉家庭经济收入:很高1(0.2),较高9(1.5),中等255(43.7),较低239(40.9),很低56(9.6)。

2.2 护生对医患关系与医患舆情的认知情况

单选题的人数(构成比%)如下:(a)医患关系紧张度:非常紧张140(24.0),比较紧张361(61.8),一般73(12.5),比较和谐9(1.5),非常和谐1(0.2);(b)对医患纠纷的关注:非常关注72(12.3),比较关注343(58.7),一般149(25.5),比较不关注14(2.4),不关注3(0.5);(c)亲朋好友对医患关系态度对择业观的影响:非常大的正面影响15(2.6),有一定正面影响292(50.0),没有影响173(29.6),有一定负面影响96(16.4),非常大负面影响7(1.2);(d)老师是否经常提起医患关系:经常:174(29.8),一般209(35.8),偶尔160(27.4),很少35(6.0),没有4(0.7);(e)老师经常提起医患和谐相处或医患纠纷的影响:非常大的正面影响28(4.8),有一定正面影响199(34.1),没有影响52(8.9),有一定负面影响263(45.0),非常大负面影响34(5.8);(f)知道的暴力伤医伤护事件:非常多27(4.6),比较多245(42.0),一般251(43.0),比较少57(9.8),非常少3(0.5);(g)对伤医伤护事件的情绪情感:非常愤怒185(31.7),比较愤怒306(52.4),一般75(12.8),可以理解15(2.6),不愤怒1(0.2)(h)护理职业从业环境:非常安全4(0.7),比较安全127(21.7),一般243(41.6),比较不安全172(29.5),非常不安全35(6.0);(i)医患舆情下未来从事护理职业的意向:不放弃,继续从事护理118(20.2);可能放弃,视情况而定399(68.3);后悔选择护理,找机会改行43(7.4);立即改行,选择非医疗行业6(1.0),劝说他人不从事护理14(2.4)。

多选题人次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a)护生了解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电视、报纸报道等公共媒体(82.9),QQ、微信、微博等自媒体(70.5),社会传闻(49.3),亲身体验(35.3),亲朋好友(31.3);(b)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患者期望过高(80.3),看病难、看病贵(56.0),媒体过度负面宣传(49.3),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或技术水平不高(38.4),职业医闹讹钱(37.5),医疗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26.7);(c)媒体对伤医伤护事件的报道。有所失实(65.1),夸大其词(42.3),偏袒患者与家属(31.3),客观公正(21.7),偏袒医护人员(1.2)。

2.3 护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

护生职业价值观量表总分均值、均分为:129.40±14.41(分值范围34~170)、3.79±0.41。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与手段性职业价值观两个分量表得分均值、均分各为:60.39±8.34(分值范围16~80)、3.77±0.52,69.00±8.15(分值范围18~90)、3.83±0.45;分量表各维度均分与排序情况详见表1。

表1 护生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各维度均分与排序情况

2.4 医患舆情背景下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2.4.1 医患舆情背景下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单因素分析

将护生按不同的学校、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和不同的对医患关系与医患舆情认知、护理从业环境安全性等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分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学校、年级、实习护生实习医院的服务范畴、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医患关系紧张度、医患纠纷关注度等医患关系与舆情的认知以及护理职业从业环境等12项因子的职业价值观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医患舆情下未来从事护理职业的意向等9项因子的职业价值观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单因素分析(N=584)

续表2

2.4.2 医患舆情背景下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多因素分析

进一步以有统计学意义的12项单因素影响因子(表2)为自变量,以职业价值观总分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将“学校、年级、实习医院服务范畴”等非线性变量以哑变量方式、采取强行进入法纳入(分别取得分较高的同向指标,即“A校、大二、综合性医院”作为参照组);将“对护理专业喜欢程度、医患关系紧张度、对医患纠纷的关注”等线性变量采用逐步纳入法,以P≤0.05水平作为进入标准,P≥0.1作为排除标准,结果见表3。

表3 护生职业价值观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N=584)

3 讨论

3.1 护生职业价值观整体趋向积极,职业前景、规范道德与家庭维护意识强,社会促进意识较弱

根据金盛华[4]职业价值观量表计分法, 3分为中间值。本研究护生职业价值观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分3.79±0.41,总分129.40±14.41),略高于陈秀云[12](2018年,123.32±14.51)、毕翻[14](2016年,127.72±12.98)的研究结果。表1的各维度得分情况,第一是职业前景,其次为规范道德和家庭维护,后三位是薪酬声望、社会促进与地位追求,与相关研究[12-15,19]的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本科护生职业价值观整体趋向是积极的。职业前景得分最高,一方面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社会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护理人才一直处于一个高需求的状态,护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即看好护理专业的就业与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表明护生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入校后的护理专业教育使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职业前景充满信心,相信护理职业有助于自身能力的展现与职业成就的实现,而并没有把职业作为以物质利益为目的的追求。规范道德的较高得分,说明学校在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护生已经具有了良好的规范道德意识,个人成就实现是以恪守职业道德为前提,而不以贪图轻松享乐为目的[13]。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中,护生优先看重家庭维护,可能与护生以女生居多,且41.4%为独生子女,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女性角色定位[13]和照顾父母需要的影响有关。本研究中,在医患舆情背景下有20.2%的护生坚持不放弃护理从业,与龚艳艳[20]的调研结果(19.6%)相近;而68.3%的护生选择的“可能放弃,看情况而定”,高于龚艳艳[20]46.2%的调研比例,可能与护生有较强的家庭维护意识和目的,而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伤医伤护事件又可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如何化解医患舆情对护生从事护理职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学校和社会各方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护理后备人才可能的流失。

得分最低的依次为薪酬声望、社会促进与地位追求三个维度。相关研究[4]指出,看重地位追求的大学生,将更倾向于选择高薪酬、高地位的职业,因此地位追求与薪酬声望是相关联的。苏伟[15]的研究显示民办院校护生择业时薪酬声望排在第二,规范道德仅列第五,比公办高校护生更看重经济报酬和个人利益,而职业道德规范意识相对较弱,可能与院校地域及性质、护生来源与家庭情况以及学校教育等的差异性有关,提示民办院校需重视护生恪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意识的培养,防止护生产生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消极情绪和思想。公办高校护生的薪酬声望与地位追求得分靠后[12-14],一方面可能是目前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平均经济水平总体提高[12],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多数护生对自己的学生身份和毕业后的就职现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急功近利,能够意识到薪酬声望与地位追求需要以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在实现自我发展与职业抱负的同时去逐步获得。社会促进强调超越个人目标和利益要求而关注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该维度得分偏低,表明护生对职业的社会促进价值认识不足,意识较弱,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护生的学生身份使其价值观更多关注家庭、关注自我,对未来职业的社会价值思考较少有关,另一方面则反映出高校在护理职业的社会促进价值观教育方面可能有所欠缺或力度不足,提示高校应加强护生社会促进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因为护生在其未来一生的护理职业生涯中,唯有把社会促进根植入其护理职业价值观中,才能真正理解护理致力于维护与促进全人类健康,提升人类健康素质的职业目标,促进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3.2 医患舆情背景下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由表2单因素分析可见,不同学校、年级、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及医患关系紧张度、医患纠纷关注度等医患关系与舆情的认知以及护理职业从业环境等12项因子的职业价值观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看,护生的职业价值观得分特点为:省级城市高校(A校)高于地级城市高校(B校),大一、大二高于大三、大四,综合性医院实习的高于专科医院实习的,喜欢护理专业的高于比较喜欢和不喜欢的,认为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对医患纠纷非常关注或非常不关注、教师经常提起医患关系、亲朋好友或教师对学生有非常大正面影响、认为护理从业环境非常安全或非常不安全、对暴力伤医伤护事件知道的非常多和非常愤怒的护生高于其他选项的护生。

职业价值观受多因素影响,心理社会方面的调查具有多因素弱效应的现象,本研究关注的是医患舆情背景下的护生职业价值观状况,表3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年级”和“亲朋好友对医患关系态度对择业观的影响”“对医患纠纷的关注”“对伤医伤护事件的情绪情感”等5项因子是护生职业价值观总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子,可解释护生职业价值观变异的10.3%(校正R2=0.103),其中有3项变量是护生对医患关系和医患舆情的认知因子,可见护生对医患关系和医患舆情的认知会对其职业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3.2.1 学校与年级的影响

本研究中的两所高校,地处省级城市的A校护生职业价值观得分高于省级城市的B校,一方面可能与省级城市就读的护生能获得的信息资源、未来就业选择机会和所享有的职业发展资源相对较多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两校护生接受到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不同有关。张正馨[21]研究指出,学校价值观教育与教育形式以及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是护生职业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仅30.1%的护生在校接受过职业价值观教育, 且只有37.4%的认为护理老师价值观是积极的。本研究中,有50.8%的护生认为老师经常提起医患和谐相处或医患矛盾/纠纷对其有非常大或一定的负面影响,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11]。大一、大二护生的得分高于大三、大四护生,一方面可能在校学习早期的大一、大二护生未来就业的职业价值观还有理想化的色彩,另一方面大三、大四护生开始进入医院面对患者与社会,容易受到医疗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多一些现实的考量。王雨桐[11]的研究显示大三学生受“负面影响”比例最高,大四学生受“极大负面影响”的比例最高,赵华翔[10]的研究也提示临床带教老师在医患舆情方面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相关研究[20]指出学校教育是护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塑造期和关键期,在校期间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帮助护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对策。因此,高校首先应加强对护理教师正确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发挥教师对护生理性认识医患关系与医患舆情的积极引导与正面影响作用;其次要加大对护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力度和广度,学校可增设职业价值观教育选修课,引导护生树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本研究(表2)可见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得分远高于比较喜欢和不喜欢的护生。因此,护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通过护理实验教学的言传身教激发与培养护生从事护理职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增加对护理职业价值的认同感,坚定未来从事护理职业的信心和决心。

3.2.2 护生对医患关系与医患舆情认知的影响

本研究中,护生对医患关系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71%,认为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和比较紧张的85.8%,对暴力伤医伤护事件非常愤怒和比较愤怒的84.1%,且有近半数(49.3%)的护生认为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与媒体过度负面宣传有关,与赵华翔[10]的调研结果相似。认为目前护理从业环境一般和比较安全的护生占比63.3%,表明相当比例的护生能正确看待职业的从业环境。但是,认为护理从业环境非常不安全和比较不安全的护生仍有35.5%。有70%~80%的护生是通过自媒体或者公共媒体了解医患关系与医患舆情的,而且65.1%的护生认为媒体对伤医伤护事件的报道有所失实。这些调查结果提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与媒体多元化时代,医患舆情易影响护生对医护患关系与从业环境的认知,进而影响到其毕业时职业选择的价值观。相关研究[10-11]指出,不良的医患舆情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医学生的专业热爱度和择业观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中护理专业学生负面影响的比例较高。

研究数据显示,亲朋好友对医患关系的态度对护生择业观没有影响的仅为29.6%,多数护生会受到来自亲朋好友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赵华翔[10]的研究也证实亲朋好友是对医学生造成医患舆情影响的主要来源。张正馨[21]的研究指出父母的价值观及其教育形式是护生职业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龚艳艳[20]的研究也提示家庭对低年级护生从事护理职业的支持力度越大,则其从事护理职业的倾向性就越大。表2可见,对医患纠纷关注度高、对伤医伤护事件情绪反应强的护生,其职业价值观的得分也就高,同时亲朋好友对护生产生正面影响的占比达52.6%。因此,本研究结果分析提示,亲朋好友对医患关系的态度、护生对医患纠纷的关注与对伤医伤护事件的情绪情感是职业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那些对职业和社会保有敏感性的护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关注自己未来从业的职业及其大环境,并特别能注意吸收和接纳他人的正面影响,对伤医伤护事件有合乎情理的反应,相较于其他护生,其内在的驱动力和行为表现会更加积极。因此,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与疏导医患舆情可能对护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学校、父母的教育与影响之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维护医疗秩序和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惩暴力伤医伤护肇事者,维护安全、有序的医疗环境和氛围。大众媒体应加强职业自律,多宣传医疗服务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纠纷事件,为如何看待医患纠纷与医患舆情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效应。

4 结语

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医患纠纷在所难免,多元媒体迅速传播的网络时代,医患舆情亦会不时出现。护生是护理事业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护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护理从业意向,决定其未来是否选择护理职业以及在护理职业道路上的专业成长。护生从学生变成护士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挑战。因此,教育与引导护生理性认识医患关系与医患舆情,并帮助护生确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使护生面临职业压力及困境时不轻言放弃,坚持职业目标,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体系与积极的职业认同感[22]是高校护理教育工作者要务之一。

猜你喜欢

护生医患舆情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