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人群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2021-05-24赵风林张洪磊梁桂华
赵风林,张洪磊,梁桂华
(1.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濮阳市眼科医院 公共卫生科,河南 濮阳 457000;2.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免疫规划科;b.慢性病科,河南 濮阳 4570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称消渴症,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症状。自1990年以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一项近期的全国性调查显示,约有1.139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4亿多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这表明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低体力活动、高脂饮食或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被证实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心率反映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与肌肉交感神经活动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关[3]。静息心率过快是T2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胰岛素抵抗可能介导两者之间的关系[4]。男性和女性受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尤其女性在绝经后的代谢状态与绝经前差异较大。本研究探讨男性和女性静息心率与T2DM的关系,旨在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9年于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本研究共收集3 436份有效调查问卷。在上述研究对象中,排除年龄>74岁的25人,缺血糖结果的6人,缺心率数值的18人,其他信息不全者11人,最终纳入研究对象 3 376人。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现场调查主要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1)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资料(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行为因素(吸烟、饮酒等)、糖尿病家族史等。(2)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心率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3 T2DM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推荐的诊断标准确诊T2DM[5]:先前诊断为T2DM且正在进行降糖治疗,或FPG≥7.0 mmol·L-1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1。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在纳入的3 376人中,男1 752人(51.90%),女1 624人(48.10%)。男性年龄19~74岁,平均(56.37±16.14)岁;女性年龄18~74岁,平均(45.39±14.33)岁。T2DM发生率为9.51%(321/3 376),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标化,标化后患病率为8.03%;男性患病率为8.16%(143/1 752),标化后为7.07%;女性患病率为10.96%(178/1 624),标化后为9.13%。按是否患有T2DM将男性研究对象分为A1组(无T2DM)和A2组(T2DM),将女性研究对象分为B1组(无T2DM)和B2组(T2DM)。与A1组比较,A2组年龄较大,BMI、收缩压、舒张压、FPG、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心率水平均较高(P<0.05);A2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情况、糖尿病家族史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1组比较,B2组年龄较大,BMI、收缩压、舒张压、FPG、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心率水平均较高(P<0.05);B2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与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体育锻炼情况与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研究人群的一般特征
2.2 静息心率与T2DM相关指标的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静息心率与FPG、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正相关(r=0.242、0.213、0.154,P<0.001),女性静息心率与FPG、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正相关(r=0.351、0.282、0.173,P<0.001)。
2.3 静息心率与T2DM的关系在调整了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发现,心率与T2DM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男性的心率每增加1个标准差,T2DM的发生风险增加30.2%。女性的心率每增加1个标准差,T2DM的发生风险增加36.2%。T2DM的发生率随着心率的加快呈现上升的趋势(Ptrend<0.05)。见表2和表3。
表2 男性心率与T2DM发生的关联性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脂饮食、久坐、低体力活动等)和心理压力的增加,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1,6]。静息心率为临床上相对容易被检测的指标,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证实与T2DM存在一定的关系[4]。然而,在有关T2DM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心率对发病影响的独立性以及性别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的发生率随着心率的加快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与Nagaya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显示,静息心率Q5组(中位心率为88次·min-1)T2DM的发生率为Q1组(中位心率为61次·min-1)的2倍[8]。静息心率加快侧面反映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进一步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而T2DM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导致静息心率加快[3]。本研究发现,静息心率是T2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静息心率较快的男性或女性患T2DM的风险均升高,但两者患病风险增加的程度略有差异。男女之间患病风险的差异可能与两者代谢不同有关。女性在50岁左右可能出现绝经,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增加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9]。
静息心率升高会导致T2DM的发生风险升高。控制心率可以有效减少或延迟T2DM的发生。心率对T2DM的影响独立于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对疾病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尚不能证明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T2DM属于代谢性疾病,与饮食结构具有一定的关系,但本研究多因素分析中未考虑膳食因素与T2DM的关系。然而,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分析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可以准确地反映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这能够为T2DM的防控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