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5-24冼彬强
冼彬强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康复科,广东深圳 518100)
脑瘫属于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小儿发育期间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及语言行为异常等,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疾病。 脑瘫患儿需及时采取治疗,避免影响身体发育,但是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没有根治方法,只能通过有效治疗改善预后[1-2]。 引导式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儿减轻心理及身体负担,为患儿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并从社交、心理及运动等方面实施引导[3]。引导式康复训练期间,要求患儿动静结合,循序渐进,使患儿从情感、社交及心理等方面获得较好发展。 该文选取该院2018 年3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脑瘫患儿, 分析引导式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修订的关于儿童脑瘫诊断及分型标准;患儿家属精神、思维均正常;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影响康复评分疾病患儿;排除无法配合治疗患儿;排除中途退出患儿。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引导式康复训练。 该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2~9 岁,平均(5.55±0.21)岁。 观察组:男 19 例,女 11 例;年龄3~12 岁,平均(7.20±2.13)岁。 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语言疗法及中低频脉冲疗法等, 同时结合传统治疗方法。其中中低频脉冲疗法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 [ZDL-501 型谢氏导平治疗仪,南京导平仪器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 2012 第 2260764 号]治疗。1 次/d,每次治疗30 min,连续治疗6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引导式康复训练:(1)治疗人员需对患儿自身病情实施评估,并根据病情差异进行分组,同时进行引导式康复训练。(2)患儿通过康复训练后,肌张力有一定恢复后,治疗人员再进行引导式教育。(3)若患儿智力低下,需在引导式教育时结合头针治疗。(4)引导式教育内容主要有情感、社交、语言、智力及运动等,教育内容丰富,一些内容患儿理解难度大。 因此治疗人员在施教期间,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前期教育时通过口令与患儿交流。(5)在引导式教育期间,治疗人员应通过口语及肢体语言鼓励患儿,同时满足其合理需求,提高参与积极性,以此提升治疗依从性。(6)治疗人员需根据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及互动能力,将康复训练内容改编为患儿易接受的游戏,使患儿能通过游戏了解康复内容,提升康复训练主动性。 部分患儿在治疗期间内心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治疗人员应通过互动、游戏及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患儿内心焦虑。 患儿在游戏期间,治疗人员需根据患儿疾病特点及易发症状针对性选择游戏,如选择乌龟赛跑、小兔子及数字游戏等,通过游戏降低患儿紧张情绪。 康复训练2 次/d,30 d 为一个疗程,共治疗6 个月。(7)治疗人员通过课程形式对患儿手掌支撑力、头部控制力等进行训练,以此降低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身体平衡力与稳定性。 同时训练患儿跨越障碍能力,提升抛放物体、抓握及旋转能力,提升患儿口腔肌肉功能,协助患儿对物体性状、颜色及物体常识实施宣教,促进患儿对数字大小及顺序的理解。与患儿通过音乐表达情绪,培养其节律性,引导患儿进行益智游戏,提升训练难度,以此提高患儿主观能动性。(8)协助患儿提升语言功能,锻炼其发音,调动视觉、听觉感官,同时鼓励患儿练习口唇闭合与张开动作,若患儿表现良好,治疗人员及时给予鼓励。认知功能训练主要有触觉、知觉等训练,治疗人员首先准备毛巾,让患儿用双手去触碰,表达毛巾颜色、形态及软硬度等; 在袋子中装入彩球并对其移动,让患儿目光跟着彩球移动,以此提升其感知能力。 运动功能训练:该训练适用于4 岁以上患儿,主要是行走训练,治疗人员让患儿取站立位,治疗师双手扶持在骨盆位,帮助骨盆回旋,移动身体重心,同时带动双下肢向前迈步。翻身训练:治疗人员帮助患儿取仰卧位,使用洋娃娃、小汽车等玩具吸引患儿注意力,逗引其翻身,翻身至侧卧位及俯卧位,对表现良好的患儿给予鼓励,同时对患儿训练结果进行评估。 30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6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根据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社会适应力、言语功能、认知功能、自理动作四方面,各项分值为0~20 分,总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
(2)对比两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精细运动能力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FMFM)评分,智力状态通过MMSE 评分反映,运动功能障碍通过FMFM评分反映,分值为1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智力及运动功能越高[5]。
(3)对比两组的总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 个等级。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 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社会适应力 言语功能 自理动作 认知功能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8.71±2.90 12.10±2.25 5.059 0.000 10.22±3.23 12.42±4.13 2.298 0.000 7.51±3.55 10.48±4.25 2.938 0.005 12.75±4.10 15.68±4.55 2.620 0.011
2.2 对比两组 MMSE、FMFM 评分
治疗前,比较两组的MMSE、FMFM 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MMSE、FMF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 MMSE、FMFM 评分比较(,分)
表 2 两组 MMSE、FMFM 评分比较(,分)
组别MMSE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FMFM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56.87±4.35 56.78±4.24 0.081 0.936 67.64±5.02 82.35±4.52 11.927 0.000 55.65±4.52 55.52±4.68 0.109 0.913 68.94±3.02 84.74±4.02 17.212 0.000
2.3 对比两组总满意度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 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总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脑瘫在临床中是一种发育缺陷与脑损伤,导致脑瘫的因素相对较多,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大脑皮质神经肌细胞变坏、纤维化等[7]。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脑瘫患儿常伴有姿势异常与运动障碍,因患儿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儿会出现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等,对患儿身心健康发育易造成较大影响。 目前,临床上尚无脑瘫的根治方法,主要通过药物结合康复治疗,将病残率降至最低,以此提升患儿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8-9]。 对患儿准确诊断,同时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可刺激患儿的肢体与大脑,改善大脑损伤程度,提高大脑功能,以此提高患儿肢体功能。目前,临床常采用引导式康复训练,该方法可激发患儿运动与语言功能,克服运动过程及语言障碍。脑瘫患儿由于心理恐惧,会排斥康复训练,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此治疗人员需丰富训练内容,确保训练主题新颖、生动,通过引导鼓励方式提升患儿对健康需求,提升智力、运动等能力[10-11]。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社会适应力、言语功能及自理动作等生活自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MSE、FMF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表明对脑瘫患儿行引导式康复训练,可提升语言功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心智功能与运动功能,具有较高满意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引导式康复训练可增强患儿运动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脑部成熟分化,促进习惯性动作的形成,同时通过身体各部被动与主动法,强化脑皮质活动能力,对肌肉、受累关节进行规律性训练,对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锻炼具有重要作用。康晓东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脑瘫综合能力方面,对照组在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试验组在5 个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试验组在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自理功能、社会适应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因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脑组织中相关功能未被转化,以此为脑功能康复潜在基础,可尽量恢复提高智力,同时防止继发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对脑瘫患儿行引导式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语言、运动功能,提高心智能力,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