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调理捏脊推拿技术预防体弱儿发病的临床效果
2021-05-24王金喜隋晨晖
王金喜,隋晨晖
(青岛市市北区水清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
儿科是我国临床重点科室,儿童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均被列为科室重点内容。 体弱儿包括早产儿、体重过低儿、贫血(中度以上)儿等[1]。临床应针对体弱儿的身体状况及疾病特点给予其保健干预。目前,临床儿童保健主要从儿童特征出发, 制定针对性的保健方案,以促进其健康成长[2-3]。 体弱儿预防作为重要的临床儿童保健服务之一, 主要是采用适宜的保健技术,降低儿童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的发生率。小儿保健推拿是在小儿未发病时,结合其生理特征设计针对性方案并实施,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经络调理捏脊推拿则更容易被婴幼儿及其家属接受。在开展经络调理捏脊推拿过程中, 应该运用小儿推拿五经补泻原理,将“五脏”与“五经”相合,进行特定穴位推拿[4]。 该文选取 2016 年1 月—2019 年 12 月该中心收治的100 例体弱儿为研究对象,探讨经络调理捏脊推拿技术预防体弱儿发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中心收治的100 例体弱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齐全;(2)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意识障碍疾病、先天性疾病、先天体质不适;(2)临床资料不齐全。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 7~11 个月,平均(9.36±1.37)月。 实验组中男 33 例,女 17 例;胎龄 8~11 个月,平均(9.81±1.29)月;出生体重 2.55~4.45 kg,平均出生体重(3.50±1.45)kg。两组体弱儿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接受常规儿童保健,具体操作如下: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开展生活起居指导、 饮食喂养指导等,同时为患儿家长耐心讲述相关基本保健知识。依照婴幼儿“4∶2∶1 体检模式”开展常规查体,具体为:1 周岁内患儿分别在 3、6、8、12 月龄时进行查体;1~3 岁患儿每年进行2 次体检; 3 岁以上患儿每年进行1 次体检。在体检过程中,操作者采用标准抚触法,将适量婴儿润肤油倾倒掌于心, 对患儿进行头面部抚触、胸腹部抚触、背部抚触、四肢抚触,抚摸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力度适中。将育儿知识手册发放给家长,耐心讲解婴幼儿期喂养知识、营养知识、护理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心理保健知识等:建立并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开展一对一随访跟踪服务,实时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并耐心讲解查阅健康档案的具体方法,嘱家长定期将儿童体格发育等相关信息上传。 同时,操作者为家长提供在线实时咨询服务。
1.2.2 实验组
患儿加用经络调理捏脊推拿增加, 具体操作如下:给予捏脊(3 次/d),补脾经(200 次/d),清理肝经(100 次/d),补心经(100 次/d),补肺经(200 次/d)及补肾经(200 次/d),轻揉板门(150 次/d);若患儿心肝有余,则应增加泻肝经(200 次/d)、泻心经(200 次/d)、清理小肠(200 次/d)和清理天河水(200 次/d),同时进行补肾经推拿(100 次/d)、补脾经推拿(100 次/d)、补肺经推拿(100 次/d);若患脾肺不足,则应增加肾经推拿(300 次/d)、脾经推拿(300 次/d)、肺经推拿(300次/d),轻揉板门(150 次/d),三关推拿(100 次/d),以及捏脊3~5 次;在开展上述治疗前,应向患儿家属耐心讲解过程及意义,以提高其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体弱儿的保健效果,主要衡量指标包括睡眠时间、体格发育情况、体弱发病情况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体格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体弱发病情况包括贫血、营养不良。 家属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身高、体重、睡眠时间等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 t检验,体弱发病情况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睡眠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睡眠时间为(17.65±2.35)h,对照组患者的睡眠时间为(14.80±1.95)h;实验组患儿的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9,P=0.000)。
2.2 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前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身高、体重均较护理前有所增加, 且实验组患儿护理后身高高于对照组,体重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分组实验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身高(cm)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体重(kg)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75.85±1.30 75.75±1.35 0.377 0.707 87.50±3.25 83.20±2.85 7.034 0.000 23.534 16.705 0.000 0.000 14.90±0.60 14.95±0.55 0.434 0.665 19.50±1.55 17.20±1.25 8.168 0.000 11.730 19.562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体弱发病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体弱发病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体弱发病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儿童早期阶段是最为迅速的生长阶段,也是体格发育的重要时期,特别是0~3 岁,更是儿童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 若此阶段受到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则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各种体弱儿,给体格及智力发育等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在此阶段给予儿童有效的刺激,则有利于其体格发展[5]。临床为有效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需积极完善儿童保健服务,如体检服务、保健服务等。 但是,由于婴幼儿的年龄较小,而且保健服务工作繁琐,因此,临床对于婴幼儿的保健服务要求更高[6]。
体弱儿预防保健作为重要的儿童保健服务,主要通过给予婴幼儿相应的保健服务, 有效降低贫血、营养不良等发生率[7]。目前,临床主要依据儿童群体特性制定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模式, 由于小儿体质差异大,因此,应对儿童个体特征加强了解,因人制宜,开展调护干预,以维护、促进儿童健康。 在积极保护、不断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减少体弱儿发病率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儿童保健理论与实践体系,不断丰富保健干预措施,以取得理想的保健效果。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有医者针对婴幼儿特点提出“两体论”,即婴幼儿生理状态可以划分为平衡状态或偏颇状态,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8]。捏脊推拿是一项中医特色技术,是基于小儿推拿学、体质学逐渐发展而来,以经络调理为核心,以脏腑学为理论基础,并且充分结合小儿生理特点与人体经络穴位,运用推拿、捏脊方法刺激相关经络及穴位,从而实现调理经络气血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9]。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后的身高更高,体重更重,说明开展经络调理捏脊推拿可以有效促进体弱儿的生长发育,利于预后;实验组护理后的体弱发病率明显降低,表明经络调理捏脊推拿的开展可帮助体弱儿避免或者减少某些体弱病的发生,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实验组护理后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 表示通过经络调理捏脊推拿可以保障体弱儿的每日睡眠时间, 以提高其睡眠质量[10]。
综上所述,经络调理捏脊推拿有利于促进体弱儿的身高、体重发展,降低体弱发病率,同时可以有效延长其睡眠时间,保健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