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性康复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1-05-24苏桂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依从性

苏桂芳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山西长治 046000)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倦怠,且伴有活动耐力明显减低、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 如果不能在患者发病时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甚至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心脏瓣膜置换术则是一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较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疗效肯定,但是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由于手术涉及心脏结构及生理重塑, 所以仍存在约6%的病死率, 需要采取低温体外循环及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手术效果[1]。 该研究选取 2018 年 8 月—2020年 7 月该院收治的 130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阶段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30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 65 例。 常规组患者年龄 38~75 岁,平均(52.1±9.8)岁;男32 例,女33 例;最短接受教育时间为5年,最长接受教育时间为16 年,均值(8.1±1.0)年。实验组患者年龄 38~75 岁,平均(52.8±9.4)岁;男 30 例,女35 例;最短接受教育时间为5 年,最长接受教育时间为 16 年,均值(8.9±1.0)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实验研究内容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1)符合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且符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指征的患者;(2) 病史资料齐全,年龄在18 周岁以上的患者;(3)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认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病史资料不全,患有精神类疾病及认知障碍性疾病,无法进行正常沟通的患者;(2)依从性较差,或者年龄在18 周岁以内的患者;(3)患有肝炎、梅毒等传染病以及同时行其他手术的患者;(4)处于哺乳期及妊娠期,或者术后72 h 内病危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接受一般护理。在手术前由医护人员辅助其进行相关检查,并做好手术准备,指导患者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治疗,并给予患者进行相关手术指标的监测及术后指导,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解答等。

1.3.2 实验组

接受阶段性康复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术前护理:在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前1 d, 由护理组长及责任护士向患者做术前宣教与术后阶段性康复护理的介绍,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口头、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将心脏瓣膜病的相关发病知识、治疗方案以及术后护理内容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将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告知患者,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3]。

(2)一期康复:通常是指患者手术治疗后2~8 周。手术结束后需要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重症监护室,并将手术结果告知患者家属,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方可转入普通病房,时刻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尿量,保持电解质平衡,维护心功能,观察心包、纵膈引流液量与性质,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4];待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需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 并帮助患者调整好体位,进行气管插管流质食物喂养;指导患者由简单的床上被动运动进行康复锻炼, 逐渐进行床下主动运动,包括床边站立、坐椅子、扶床站立等动作,并逐渐加大活动时间与活动量。

(3)二期康复:通常是指患者出院日,由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观看康复运动视频,进一步强化规律进行康复运动的意识,向患者普及坚持运动锻炼的必要性,同时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口服强心、利尿及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如果在此期间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叮嘱患者出院后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规律,保持情绪稳定,并进行合理饮食,补充相关的维生素,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4)三期康复:通常是指患者手术后的9 周以后,由该院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参考以往相关案例,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延续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根据患者的康复锻炼内容循序渐进地设计身体抗阻、柔性、平衡、瑜伽、打太极拳等运动方案,以改善肌肉收缩力,帮助患者进行良好的恢复[2]。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后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用药依从性。其中用药依从性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 分值为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用药依从性较高。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问卷分值0~100 分,分为 3 个等级,≥90 分表示很满意、65~89 分表示满意、≤64 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进行 t 检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且用药依从性评分较常规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对比()

组别 首次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下床活动时间(h)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常规组(n=65)实验组(n=65)t 值P 值29.51±5.62 21.80±2.51 10.123 0.000 18.99±3.45 15.02±1.50 8.508 0.001 18.13±1.61 13.63±0.27 22.224 0.000 5.51±0.53 8.11±0.20 38.925 0.000

3 讨 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5],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与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和创伤等相关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分别和两个心室相连,两个心室和两个大动脉相连[6]。 而心脏瓣膜则主要存在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具有单向阀门的作用,可以有效保证血流单方向运动,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心脏瓣膜病就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的血流,造成心功能异常的一种现象。 临床通常给予患者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该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和较大的难度,重症患者围术期病死率高达11.9%,需要进行相关的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术后存活率[7]。

该次实验中针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后,实验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护理满意度95.38%高于常规组的84.6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说明,相比一般护理,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更加显著。阶段性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其主要是由该院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进行手术风险的综合评估及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提高阶段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8];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的2~8 周、出院时以及手术结束后的9 周后分别实施不同的阶段性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常规指标监测、饮食指导以及术后生活指导,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锻炼,以促进肢体良好康复;同时在患者出院前通过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观看康复锻炼的相关视频,进一步强化规律进行康复运动的意识,叮嘱患者出院后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规律,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补充相关的维生素,坚持服药治疗,整体而言,不仅帮助患者缩短了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同时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9]。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在围手术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术后病死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瓣膜置换术依从性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