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研究
2021-05-24郭书瑜
郭书瑜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践育人;教学;发展;路径
引言
民办高校结合学校生源特色,致力于为建设地方经济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密切对接市场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民办高校作为独立院校,拥有数十年办学经历,形成了专业的学科格局,而且硬件软件质量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具体实践时育人这一方面,却频频凸显薄弱问题。因此,亟需针对民办高校的实践育人体系展开研究,这样才可意识到民办高校建设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意义,从而探寻更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民办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必要性分析
首先,建设民办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有利于切实增强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使其满足就业市场内在需求,在毕业后立即进入到新的工作状态之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其次,可以充分使用学校生源优势和特点。民办高校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这一方面相对薄弱,但思维足够敏捷,而且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颇强,出于生源特点考虑,展现本身优势,建构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实践育人体系,更有利于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避免在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方面与其他高校同质化。最后,建设实践育人体系属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民办高校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养的应用型人才,重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意识,保障其与人才市场零距离对接,只有搭建实践育人体系和相关平台,才能尽快实现这一目标。
二、民办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策略分析
(一)民办高校实践内容体系建设
首先,在民办高校建构实践育人课程体系时,需要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区分理科专业和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总时数,以便能为实践教学工作的有序落实提供优良保障。其次,要完善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在原有实践课程体系基础之上,考虑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标,观测市场人才需求导向,进一步开发以及完善全新的实践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加实践教学比例,进一步处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间的关系问题。在具体实践教学时,可以结合案例以及模拟实验室等方法,进行实训演练,从而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应用能力等内容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防止学生在专业学习时出现理实脱节问题,避免专业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此外,要制定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养计划,结合自我培训教师、外聘专业教师以及学校干预等方式加强专业职业资格认定培训,保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够考取专业证书,积累就业能力[1]。最后,若学校条件允许,应创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以保障实践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且直观,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学生有更多时间动手实践,为学生成长以及成才提供有利的保障条件。
(二)民办高校实践考核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及优化实践育人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目标、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专业实践教学时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分析,统一制定全新的专业实践育人方案。其次,要创建一支高素养且专业实践丰富的教学队伍,这是提高实践育人成效的关键。打造双师型教职工队伍,激励所有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以及企业实践学习活动,鼓励其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将更多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入到学校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带来优良学习体验[2]。最后,高校要重视针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增加实践育人环节,提高实验类课程以及实训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三)民办高校实践育人监控体系
实践监控体系建设时要涉及到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评、估机制等,保障不同机制间互相促进,防止实践育人体系状态混乱,以保障实践育人体机相关工作能有序落地 [3]。民办高校建设实践育人体系,并且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将此项工作的相关内容贯穿到育人教学的始终,所以此项工作具有长期性特征,应被民办高校教育人員长期紧抓不懈。
结束语
结合上述分析,即可发现创建实践育人体系对民办高校而言非常关键,直接关乎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通过成功创建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及动手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传娟,毛玲朋,洪晓畅.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构建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1,38(04):18-21.
[2]高建慧.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课程育人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25(06):108-113.
[3]肖顺文,冯正勇,江敏,杨湲,陆晓燕,张建妮.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软件,2021,42(06):45-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