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朝景德镇御窑瓷器(下)
2021-05-23吕成龙
吕成龙
三、乾隆朝御窑瓷器的主要品种
1.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红瓷器
乾隆朝御窑青花瓷器系大宗产品,不但产量大,而且式样多。其最大特点就是生产逐渐程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承袭雍正朝御窑青花瓷器遗风的仿明代青花瓷器之作,也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创新之作。雍正朝盛行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朝等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哪是雍正朝,哪是乾隆朝。
乾隆朝仿明代永乐、宣德朝青花瓷器造型见有无挡尊、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式执壶、锦纹壮罐、折沿盆(图21、图22)、撇口碗、松竹梅纹盘、把莲盘等。这些仿品在青花色泽方面,仍采取使用较浓的国产青料点染某些部位的作法,力求产生永乐、宣德朝典型青花瓷器以“苏麻离青”料描绘纹饰所产生浓重、洇散、泛氧化铁结晶斑的艺术效果。乾隆朝新创青花瓷器见有各式瓶、尊、罐、壶、觚、缸、洗、盆、豆、爵、盘、碗、杯、盉壶、烛台、书灯、高足杯、高足盘、高足碗等。所署款识一般为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或青花篆体“乾隆年制”四字款。也有署堂名款或长篇供养铭文者。
署有长篇供养铭文的最著名的青花瓷器是乾隆五年(1740)和乾隆六年督陶官唐英专门为北京东坝天仙圣母庙、东直门外坝观音大士殿、朝阳门外东岳庙等制作的青花五供(一件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觚式花瓶)。如现收藏于西藏博物馆的一对乾隆五年唐英制缠枝莲纹觚式花瓶(图23),高64厘米,腹部如意头形开光内自右向左排列书写九行青花楷体供养铭文。即:“养心殿总监造、钦命督理江西陶政监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湖口、大孤塘等关税课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五供全分,虔献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士殿前永远供奉。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再如现收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一对乾隆六年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烛台(图24),系斯蒂芬·布舍尔旧藏,均高67厘米,足部坡面如意头形开光内自右向左排列竖写七行青花楷体供养铭文:“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监管江西陶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坝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而见于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1996年春季拍卖会上的一件乾隆六年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图25),高65厘米,腹部如意头形开光内自右向左排列竖写七行青花楷体供养铭文。即:“大清乾隆六年五月端阳节,恭献京都朝阳门外东岳大帝案前永远供奉,钦命陶榷使者沈阳唐英敬制。”
这些由唐英制作的五供目前都分散收藏于国内外公私博物馆和私人手中,其中乾隆六年制作的献给东坝天仙圣母庙的一套五供,一对烛台现收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一只香炉(残)(图26)见于2009年11月23日举行的北京保利艺术品拍卖会上,以851.2万元人民币成交。一件花觚现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这些五供形体高大,青花发色纯正,供养铭文叙事清楚,纪年明确,是研究乾隆早期景德镇御窑厂青花瓷器生产的重要实物资料。
乾隆朝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器,造型规整,青花和釉里红均发色纯正,图案清晰,一件器物上的釉里红能形成深浅不一的色阶,显示出高超的制作水平。釉里红瓷器常见器物有团螭或凤穿牡丹纹方瓶、折枝花果或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云龙或龙凤纹胆式瓶、云龙或云蝠纹天球瓶、云蝠纹茶壶等。青花釉里红瓷器常见有海水云龙纹天球瓶、折枝三果纹梅瓶、九龙闹海纹梅瓶(图27)、缠枝莲纹赏瓶(图28)、折枝花纹盏托和松鹿、云蝠、八仙人物纹瓶、罐、碗、盘等。在色彩搭配方面,常以青花描绘枝叶、以釉里红描绘花、果,颇合自然法度。
2.瓷胎画珐琅和瓷胎洋彩瓷器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的以珐琅料描绘的瓷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瓷胎画珐琅(俗称“珐琅彩”);另一类是瓷胎洋彩。两者均堪称当时宫廷艺术的旷世杰作,深受雍正、乾隆皇帝喜爱,乾隆时期均曾被秘藏于乾清宫供乾隆皇帝几暇赏玩。流传至今,已成为极其珍稀的艺术珍品。雍正朝盛行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白地珐琅彩瓷,乾隆朝继续烧造,所题诗句和所用闲章与雍正朝产品大同小异。如:画山水人物,以黑彩题行书体“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迎首钤胭脂红彩篆体“仁化”朱文长方闲章,句末钤胭脂红彩篆体“山高”白文方形闲章、“水长”朱文方形闲章。画锦鸡芍药,以黑彩题行书体“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钤矾红彩篆体“春和”椭圆形闲章,句未钤矾红彩篆体“翠铺”白文方形闲章、“霞映”朱文方形闲章(图29)。画桃花、山茶、菊花奇石,以黑彩题“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迎首钤矾红彩篆体“佳丽”朱文椭圆闲章,句末钤矾红彩篆体“翠铺”“霞映”皆朱文方形闲章。画山水风景,以黑彩题行书体“消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迎首钤矾红彩篆体“寿如”白文椭圆闲章,句末钤矾红彩篆体“山高”白文方形闲章、“水长”朱文方形闲章。画山石、月季,以黑彩题写行书体“一丛婵娟色,四面清泠风”。迎首钤胭脂红彩篆体“佳丽”朱文长方闲章、句未钤胭脂红彩篆体“金成”“旭映”朱文方形闲章(图30)。
与瓷胎画珐琅瓷器不同的是,乾隆朝洋彩瓷器是在由唐英督理的景德镇御窑厂内制作完成。这种瓷器的大量烧造,显示出乾隆皇帝即位之初意气风发、充满自信、文治武功与艺术创作皆取得卓越成就之新气象。台北故宫收藏有乾隆朝洋彩瓷器500多件,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数量可观的收藏。在乾隆皇帝的鞭策下,督陶官唐英每年春、秋两季均由九江关署前往景德镇御窑厂巡视监造御用瓷器。为了博得君心,唐英不断推陈出新、研究新技法,绞尽脑汁设计新式样,烧造出一批被誉为鬼斧神工般的洋彩镂空旋转(转心转颈等)器。他还极力发展“锦上添花”(亦称“靶花”“轧道”)新技法(图31),将洋彩瓷器之华贵绚丽推向极致。
“洋彩”是唐英创新运用的名词。从“洋”字上不难理解这种瓷器与西洋有关,主要是指在绘画方面借鉴西洋画法,强调明暗光感。洋彩瓷器上洋溢着鲜明的乾隆皇帝个人信息,如题写诗句者,一般题写乾隆皇帝御制诗,并钤以“乾隆辰翰”“惟精惟一”“乾”“隆”等章记(图32)。这与当时瓷胎画珐琅瓷器上大量题写唐代诗人佳句,并钤以“佳丽”“金成”“旭映”等内容文雅的闲章不同。这充分说明乾隆皇帝对烧造洋彩瓷器这一品种的重视,也可理解为乾隆皇帝认为洋彩瓷器足以代表当时工艺美术的创新水平,因而予以大力倡导。由于洋彩瓷器与瓷胎画珐琅瓷器所用彩料都是珐琅料,致使长期以来二者被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在制作地点、构图、画法、纹饰、题诗、钤章、款识等方面都有所區别。民国以后,“洋彩”又被误称为“粉彩”,更使人们不得其解。今天,应该按照宫延档案的记载,还其原本称谓——洋彩。
3.斗彩瓷器
斗彩瓷器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特别是雍正、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由于将新兴的洋彩引入画面,以釉下青花与釉上洋彩相结合,遂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所绘物像也更加逼真(图33)。在釉上填彩方法方面,突破了以往斗彩瓷器多使用“单线平涂”的画法,而变为渲染烘托致使图案更显真实生动。
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还较多采用在釉上按照釉下青花轮廓线再勾描一遍金彩的做法,致使画面更显富丽堂皇。
4.像生瓷
像生瓷堪称乾隆朝颇具时代特点的瓷器品种,这品种将中国古代制瓷技术发挥到极致。所仿海螺、螃蟹、柑桔、樱桃、瓜子、花生、枣等干鲜果品(图34)及仿漆釉、仿石釉、仿古玉釉、仿古铜彩(图35)等,均惟妙惟肖,质感、颜色都与原物不差毫分,使人仅凭肉眼难辨真赝。
这些物件大都是在由督陶官唐英苦心经营的景德镇御窑厂內制作而成,显示出制瓷工艺臻达历史顶峰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内制瓷工匠的高度智慧和技艺水平。
5.颜色釉瓷器
乾隆朝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颜色釉瓷器虽然从品种上看比雍正时有所减少,但仍维持在较多水平,而且在白釉、祭红釉、祭蓝釉(亦称“祭青釉”)、粉青釉、冬青釉(亦称“东青釉”,图36)、窑变釉、厂官釉(包括“茶叶末釉”“鳝鱼黄釉”等)、天蓝釉、紫金釉(亦称“酱釉”)、米色釉(亦称“米黄釉”,图37)、孔雀绿釉(亦称“珐绿釉”“吉翠釉”)金红釉(亦称“胭脂红釉”)、瓜皮绿釉(亦称“浇绿釉”)、深茄皮紫釉(图38)、浇紫釉(亦称“淡茄皮紫釉”)、浇黄釉、淡黄釉(亦称“蛋黄釉”“洋黄釉”“柠檬黄釉”等,图39)、松石绿釉、炉钧釉、仿官釉(图40)、仿哥釉(图41)、仿汝釉(图42)、仿龙泉釉、金釉等品种上,无论是在造型多样性还是呈色纯正性方面,仍显示出较高水平,令乾隆以后各朝御窑瓷器所望尘莫及。限于本文篇幅,恕不在此展开论述。
总之,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至强弩之末的乾隆朝,虽然在御用瓷器烧造方面从总体上看也呈现出由盛而衰的迹象,但在乾隆皇帝这位总设计师的指点下,加之督陶官唐英、老格等人的亲力而为,致使乾隆朝景德镇御窑厂在御用瓷器烧造方面仍呈现出较高水平。其完善的生产管理措施、丰富的瓷器品种和造型、精湛的制作技艺等,都是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值得人们不断去研究、继承、发扬、光大,续写中国陶瓷艺术的新篇章。
(贲任编辑:田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