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
2021-05-23杜娟
杜娟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理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对于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浅谈以下几点尝试。
让德育插上时事的翅膀
关注时事,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作为政治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注意收集时事信息,捕捉德育契机。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当时恰巧讲到《自立自强》这一课,我及时收集新闻信息、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同时也利用新闻发布的环节让学生点评抗震救灾中的故事。由于新闻本身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这时,教师不用更多说教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初中教材本身就是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时常寻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小故事作为导入,还让班级中朗诵较好的学生讲故事,学生在欣赏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然后设置一些问题,再引出教材中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就会比较自然,学生也较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担当自己的责任》时,我搜集了“马班邮路”投递员王顺友的故事。王顺友是一名普通的邮递员,从事马班邮路投递工作。二十年,他足可重走长征21回;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他被人们称为“世上最亲邮递员”。在课堂上,我不仅讲述了他的故事,还用投影仪打出了他的形象……学生在回答“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现在的责任是什么?”时都特别认真。在这里,单纯的说教变成了生动的形象,选取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德育思考。
辩论出来的道理
“辩论式”教学模式是对话过程一改传统问答模式,辩论双方围绕教师预设的主题唇枪舌剑、各抒己见。辩论的过程不仅在辨明是非,更注重发人深省、启迪思考,让大家享受论争和思想碰撞的乐趣,也比较容易渗透学生对德育的领悟。在讲《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这一課时,教材中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兴趣广泛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此,学生们持有不同的看法。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加以详细的说明,与不同的观点调节整合,就可以得出正确的观点: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寓德育于活动
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涉及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寓德育于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在讲到《直面挫折》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访问他们熟悉的人物,比如他们的老师、家长、亲戚、朋友。了解周围的人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再了解这些成就背后付出了多少辛苦,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当遭遇挫折和困难时,他们是如何战胜逆境的。通过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要经历挫折和逆境,关键是遭遇挫折时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去面对它。
将德育回归生活
初中生处在人生的花季,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的思维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和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当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时,往往不知所措,很容易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酿成终生的遗憾。根据初中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和面临的主要社会生活,我结合《学会拒绝》这一课,和学生共同分析了可能会面临的种种诱惑及其表现、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并为学生提供了战胜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外还要求学生实施“抗拒不良诱惑”计划。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行统一,将自己在思想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总之,作为政治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