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2021-05-23吴静
吴静
学习文言文,了解古人语言文字中的精华,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幼小的心灵产生影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设置的文言文,基本都是学生相对熟悉的故事内容,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经典古文。文章短小精悍,故事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内容相对浅显不难理解,短短四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是在三年级下册“详细复述”的学习要求基础上的发展,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基于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立足语文要素的顺利达成,结合板书的设计和关键句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练习讲故事,形成阅读概括能力。
课内外结合“搭台子”
学习课文之前,我安排学生自主搜集关于《世说新语》和“竹林七贤”的介绍,并在学生搜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后,安排学生在课上进行简短交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够在课上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比如本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为人吝啬,但是聪颖好学……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点状交流,更多的学生在汇报和听取汇报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总之,培养学生搜集、提取和整合信息、口语表达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具体的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分层的要求,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
方法渗透“组串子”
在引导学生学习“戎”的写法时,我结合字理识字向学生介绍“戈”这个部首:戈代表兵器,横撇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戎”的占位,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再强调写字的重点,出示小歌诀:戈部斜勾有弧度,挺拔舒展显威武;两个撇画有区别,竖撇斜撇锋芒露,强调书写帶有“戈”部首的半包围汉字时,如戒、成、戌、戍、戊等,要注意笔顺。课上几分钟的强调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解决关于这一类字笔顺和部首的记忆。引导学生利用小歌诀记住书写要点,可以将带有“戈”部首的汉字书写美观。适时适度的梳理,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类字、一类知识的共同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学习,不断地形成学习能力。
对比教学“定位子”
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文中经典语句值得反复咀嚼、品味。例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教学“竞走取之”时,我引导学生对比众孩童和王戎的不同反应,体会王戎的性格品质,使他们对王戎的冷静理解更为深刻、到位;在引导学生理解“此必苦李”这句话时,一个“必”字就能展现出王戎的自信,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王戎的冷静和自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王戎的性格品质,对于运用朗读表现人物性格就能更加游刃有余。
合作学习“找路子”
抓住文言文重点词句加以引导,有助于学生读懂文意。“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事物。本文中“之”共出现了三次,“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诸儿竞走取之”取什么?指“李子”。而“人问之”人们问什么了?人们问“王戎为什么不摘道旁的李子”。“取之”,指“摘李子”。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字的理解,对于学生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大意非常有帮助。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文朗读,理解课文意思,熟读成诵,就容易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了。
利用活动“架梯子”
结合板书,利用重点语句串联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文言文,练习讲故事。板书中出示四幅图片,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序,之后说一说每幅图各代表了课文中的哪句话,然后再给图片列个小标题。这样的活动将板书与课文进行有机整合,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课文语言的再次揣摩、运用。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课文的背诵和故事的讲解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影像,对于学生有条理的表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辅助作用。
方法迁移“铺路子”
课上,引导学生利用查资料、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课后,安排学生自学“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世说新语·俭吝》”。这样的课后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才会让学生有小小的成就感,不断地对文言文产生学习兴趣。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就是其中之一。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阅读、理解、交谈等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多思考,设计更多行之有效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