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2021-05-23高兰芝
高兰芝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学校位于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学校周边有长城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等教育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以及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是学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而学校10%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借助精品课程开展长城特色实践活动
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学校课程,我校从自编的校本课程出发,经过几年研究,编写了地域特色校本教材《长城文化》,每个年级的内容涉及六大板块四个章节,将长城历史、风景图片、诗词歌赋以及国际视野融入其中。为了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合理调配任课教师,任教校本课程的教师有音乐专业、美术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及中文专业的老师: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长城文化的视觉美,教学生学会用五彩的画笔描绘长城美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长城文化的韵律美,使学生学会用歌声赞美长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长城文化的文韵美,引导学生欣赏细腻秀美的语言文字;计算机教师通过教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长城网页、网站,通过网络资源弥补教材知识面的局限性,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感知长城文化内涵。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力求使我校的校本教材更具有本土特色。
利用德育基地开展长城特色实践活动
德育为育人之本,德之不存则国之将覆。我校有四个德育基地,分别是“残长城、长城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和“镇养老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爱校爱家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长城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本土情怀,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有家国情怀的种子。
传承“长城故事”—讲长城。我校是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校,为此,我们紧紧围绕长城开展丰富的活动。从2016年暑期开始与区文化馆合作,开展了第一届寻找长城传说夏令营,至今已举办三届,这项品牌活动的创建,通过走访非遗传人,亲自到传说故事发生地参观,使学生对传承有了新的认识,也产生了责任感。学生们目睹长城印记,聆听长城故事,演绎诗词歌赋,深化了对长城的认识。
开设“长城展厅”—说长城。我们将让每一位学生认识长城、会讲长城故事作为一项必修课。2015年,我校在区文委的协助下,开设了校内“长城展厅”。展示厅除了通过形式多样的展板来展示不同时期的长城外,還展示了很多长城“物件”,学生讲解员还会进行义务讲解,使来到这里参观的师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长城文化。此外,我们还利用长城博物馆作为培训基地,使学生担当业余讲解,介绍长城,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同时,结合这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还研发了“长城上的绿飘带”系列活动,带领学生们登上长城进行保护宣讲、才艺展示、捡拾垃圾、与国际友人畅谈等,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建立“詹天佑”场馆—看长城。詹天佑修筑了京张铁路,该铁路是我国自主设计的首条铁路,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骨气。我校距离举世瞩目的人字形铁路不足几分钟车程,借助区域资源优势,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詹天佑纪念馆,瞻仰基地,实地授课,在铜像下宣誓,让学生在与詹天佑的近距离接触中受到感染,将爱国爱家的情怀根植于心。此外,如今四通八达的“八达岭”成为连接北京与西北各省的咽喉要道,现有著名的京藏高速、S2线,还将建成京张高铁、京延高速,为此,我校启动建立一座从铁路看中国的“詹天佑”场馆,让孩子们从铁路看中国的历史,从铁路看中国的发展,从铁路感受国人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开设实践基地—访长城。八达岭有著名的野生动物园,为学生近距离观看动物、了解动物提供了便利。今年,我校将着手开发“走进动物园”校本课程,力图借助野生动物园,让学生在任务单带领下接近动物、读懂动物,以此培养孩子们探究精神和热爱动物,与动物为友的情感。
创设拓展课程—乐长城。为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充分挖掘校内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本地区文化传人的特长,在校内组建了30多个“长城社团”,每周从周一到周四,每天从三点半到四点半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为学生开设了滑雪、可乐球、快板、威风锣鼓、腰鼓、轮滑、泥塑、书法、豆艺、粘贴、合唱等选修课程,旨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体魄。结合冬奥会,我校还重点打造冰雪项目特色学校,秋季重点开展旱地滑雪,冰雪季带领滑雪队学生到雪场练习滑雪。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在学校开设了各种科技兴趣小组,如科乐斯、叠飞机等,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探索精神。
长城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带给学生的发展变化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它和学科课程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因此,长城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应着眼于长远目标,在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