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校共育实现学校和谐德育的策略研究

2021-05-23陈少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6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健康成长

陈少丽

【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是需要父母和老师这个主体来精心引导和栽培的时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起到一个互为补充的作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努力提升家长的家教水平和能力,密切家校联系,营造良好的校内、校外育人环境,势在必行。坚持家校共育,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实现学校和谐德育。

【关键词】家校共育;和谐德育;健康成长

引言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是需要父母和老师这个主体来精心引导和栽培的时期,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努力提升家长的家教水平和能力,密切家校联系,营造良好的校内、校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和身心健康,有助于实现学校和谐德育。

一、家校共育助力实现学校和谐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德育对完成培育合格人才的任务具有前提的意义,是一项育人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以树人、树人先立德,这就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必然少不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支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的培养,以及个人素质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当然家庭教育的缺失也会一定程度制约着学校的德育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赞美“家校合作”教育是“最完美的教育”。因此,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综合性人才,就需要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从意识观念和实践行动上给予高度重视,使之成为一种共同行为,这样才能同心协力、合力联动实现学校德育和谐的局面,助力于学生未来的成长。而且,现代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比之以前更加增多了,以至于让教师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已经力不从心了,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现代的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积极的参与,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前进,甚至会停滞落后,教师需要一些真正的助手——家长,这也是身为家长们应尽的职责。

培养目标一致,这是家校共育的基础。不管父母还是教师,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而随着教育问题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老师和家长都在改变“在校归老师管,在家归家长管”的观念,都希望加强沟通和合作,以便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此外大部分家庭生活水平和家长文化水平的相对提高,让家长基本都能抽出一些时间去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去参加学校活动,而微信等便捷通讯方式则让家校沟通变得更加便利,这些都使家校共育成为可能。

二、家校共育实现学校和谐德育机制策略

1.家校共育工作的必须先建立在学校教育层面去推动,才能带领班主任、家长共同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校德育的和谐推进。

首先,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把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将学校的领导、骨干教师、优秀家长和校外的专家、社会的“五老”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就有效亲子沟通、育儿经验、学困生转化、留守儿童教育补位、提升情绪管理能力、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性教育、家长培训以及学生自我成长等内容进行授课,为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把脉问诊,可以有效增强家长学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成效。其次,为了有效促进家校联动,搭建家校交流平台,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努力创建家校共商共治管理模式。学校要精准谋划、科学指导,可以动员家委会成员、家长志愿者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积极鼓励家委会成员在家庭教育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上,及时主动与学校、老师以及其他家长沟通、协调监督学校工作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家校协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争取做到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参与护学护校、助管助教、督学督考、陪修陪学、助学奖学,参与建设班级文化、组织班级活动等成为新时期家校联动新常态。再次,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以进校园入课堂的形式实地参与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开门办学、接受检验”为理念,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积极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良好关系。在开放日期间,可以引导家长们参观学校的宿舍和饭堂,与后勤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走进阅览室和教学课堂,近距离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还可以通过活动参与学校工作的评价和建议,更好的进行家校共育。在学校举办游园活动、红领巾跳蚤市场、运动会、文艺汇演、亲子趣味体育及年级学生会议、各类颁奖活动和仪式等,家长学校邀请家委会成员和其他家长参加,鼓励家长们成为其中积极的一份子。

2.学生德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学校德育的主力军是各科任课教师、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师德修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理念、教育智慧和专业基本功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育建设和实效性。

在推行家校共育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信息共享,与家长相互交换孩子在校和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家校合作的初级阶段,班主任与家长只需将信息进行对等的交换,不需要(下转第24版)(上接第17版)任何共同的活动。共享信息是为了给班主任和家长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双方把合作进行的更好。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单向传递信息模式,要努力做到双向或多向交换信息,拥有与获取两者是浑然一体、不可偏废的,这是信息共享的必然结果。其次,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为了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班主任和家长双方需要改变自己原有的思维习惯与教育方式,积极协调配合。在家校协调配合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但在这一过程中,允许班主任和家长双方保持各自独立的目标、期望和责任。不能出现班主任领导、支配家长的情况,要创建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确保家校双方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拥有平等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并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主动的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三,力争达到共事双赢,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参与教育活动、分享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此过程中,班主任引导家长以主体身份主动参与,重新认识并定位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职责,从封闭教育走向开放教育,从而有效整合家校资源,最终实现家校共赢。第四,班主任在引导家长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和共事双赢的过程中,要注意用真诚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用语言艺术赢得心悦诚服的配合,用同理心搭建沟通的平台,用巧借力发挥优质家长的示范作用,达到学校和谐德育境界。

3.教育孩子不能仅停留在学校与课堂的层面,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能助推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良性成长,这就需要学生家长深度参与。首先,学生家长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了解了学校的培养目标,才会在为自己的孩子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中找到依据,当学生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与学校的育人目的实现统一,家校共育才能有共同的行动基础。其次,现行的学校教育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共性发展,这就有必要通过家校共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家长可以通过校访,深入了解并认同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要积极与班主任沟通,通过自己的育子心得向班主任谈谈自己的经验体会,有助于班主任加深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情绪把控和学业提升。有了这种深度合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可以形成有效互补,促进孩子的共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再次,构建学习型家庭教育模式是实现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学习型家庭教育模式建立起了终生学习的科学理念,家长和孩子为了家庭发展的共同愿景,共同学习、相互學习,家长的学习为孩子的学习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孩子内心的学习愿望,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学习型家庭中,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成为促使每个人积极向上的重要力量。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宗旨在“育”。只有家和校彼此信任并深度合作,家校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助力学校德育和谐发展,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培养具有高尚品质的综合性人才,共同实现育人的一致目标。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修订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2]李季.《中学德育问题与对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ISBN:9787501996049.

[3]沈明阳, 沈华.《教育:回归和谐育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ISBN:978-7-5651-0262-2.

[4]朱洪秋.中小学德育管理操作实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ISBN:978-7-303-14719-9.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健康成长
把快乐留住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