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视野下小学写作教学改革
2021-05-23彭碧晴
彭碧晴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革与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改革可谓势在必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更是日益高涨。其中,语文教学自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作为语文集大成者的作文,在这场变革中理所当然地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笔者通过回顾反思传统作文教学的失误,紧扣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本质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作文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对作文教学改革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自由;立意;创造;想象
“文不加点、信手拈来”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在作文课上的状态,但实际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口若悬河的学生在写作时也捉襟见肘,无从写起。即使勉强为之,却也语言平淡,没有新意,有的则干脆向作文选“求救”,急忙翻找可供抄袭或模仿的立意相关之作应付了事。于是,同一作文题有大批雷同作文的情况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哪呢?具体观之,根据学生的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可见其遣词造句能力不错,况且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强调基础性、工具性,因而语法应用基本问题不大。但从在学生面前的口若悬河到作文时的下笔无物之间的巨大反差说明了对他们而言,“说”大有得说,而“写”却没什么好写。“没什么好写”是一个历史难题。这就令教师不得不把目光的焦点放到学校作文教学上进行反思。
一、传统的作文教学的真正失误在哪
当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应试教育的状态,考试是终极目的。于是便以考试这根“指挥棒”为转移,从试题中便可知传统教学之一二。笔者认为,传统作文教学的首个重大失误便在于过分注重立意而忽视人的本真,缺少作文主体发挥的空间,这个问题有其历史根源。
自古“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作文的传统,二者完美合一是作文最高境界,可二者孰轻孰重卻是时有变化的。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好文章的标准就是一直在两者间摇摆不定。语文的动态性决定了语文必然与各个时代主题密切相关,而命题作文的缺陷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纵观传统作文教学结构模式: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事实证明,如此这般静态作文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二、作文教学改革的依据
无数的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确存在误区,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这在教育界、语文界已普遍达成共识,但是知道并清楚症状之所在之后,我们面临的更艰难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才能更科学地走这条路?大家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想要真正找到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得从根本上深入到作文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的本质、目的中去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寻找。
首先,从作文的具体创造来看,它需要一个过程。总体来看,作文的创作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在这过程中还伴随着个体的复杂心理过程。傅德岷教授将之表达为“物——意——文”的双重转换。“物”就是作者周围的现实生活,“意”就是作者对物的反映,“文”在一定程度上则是意的物化。在具体文章中对事物的形状与样貌进行描写必须要依据其本来的面目,联辞、谐声要随心之变化而变化。无论是理论、学者的心得还是教师的实践都在说明作文过程中无论是哪一层转换强调的都是主体的意识、是主体的“情” 与“心”,因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绝不容忽视。
其次,“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的‘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个作文主体区别于另一个作文主体就是由于其间有着千差万别,每个个体的意识形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必有不同,都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差别无法也不能抹杀。“文学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同一对象,不同的人所得的心灵体验、感悟是不同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其自身的独特性。
最后,从作文的目的来看,其主要作用是释放人的精神,愉悦人的心灵,引导个体将潜在的各种想法、创造力以及具备的表现力进行倾诉与表达,而其中最具有独创性的要数其精神,也被人们称为其魂魄与精髓。作文绝非为了得到一篇篇雷同无趣的文字,它的根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创造力。创造力是推动社会的真正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造的发展史。所以,给学生想像的自由,让他们有歌有诗,让创造之树重萌新芽,想像之鸟复振翅高飞。
总之,作文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主体都是各异的,把其异于其他人之独特挖掘出来是改革中必须坚持的路线。我们必须明白,作文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写什么、怎么写则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以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三、如何给学生自由空间
改正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误区,必须以作文过程的心理特征、作文的本质、目的为依据,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及以挖掘为目标的路线,切实实现思想的转换。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握一个原则:鼓励。从本质上来看鼓励的目的是让个体意识到自身的积极方面,更加地有信心,进而能够勇于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有发挥包括想象力、创造力的可能性。可以说鼓励能够促使成功者更进一步,失败者重新发愤图强,它一直以来都受人们推崇,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写作作为一门功课,相对其它功课而言有其特殊的一面,它需要创造性思维,它必须在不同程度上有新的内容、构思、语言,创造要比简单重复再现难得多。鼓励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作文教学中要加强“放胆文”的训练。“放胆文”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概念,它要求教师要做到真正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题目、素材、立意、表达方式等,同时不规定整篇文章需要写多少字数。换言之,就是让学生随心所为地去创作。这类文章主要是针对传统框架而言的,只有让学生基于真实生活进行创作,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于文字,再多练习,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将作文看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而且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是一片想像与创造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从而喜欢上作文,离不开作文,这样便把积极性调动起来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想像和创造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