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最好的状态:钱回来,人出去
2021-05-23艾小羊
艾小羊
一个朋友跟我抱怨, 在外地工作的丈夫这段时间在家, 各种颐指气使, 打破了幸福家庭的安宁与祥和。
“本来我跟公婆磨合得好好的,分工明确,节奏稳定。他一回来, 一会这个要求, 一会那个建议,好像只有他爱孩子,我们平时都在虐待似的,神烦! ”
类似场景, 也曾经出现在我们的沙龙里。
一个妻子说她的困惑: 老公收入高、工作忙、应酬多,整天加班。父母跟他们同住,本来她觉得男人回来晚也没啥,只要钱到位。
但网上各种讨论丧偶式育儿,让她忽然觉得自己不正常, 于是给男人下了最后通牒, 每周必须至少有两天正常下班,回来陪孩子。
男人倒是做到了,但是回家以后,依旧业务电话不断,电脑忙个不停,回来一个人,像带了一个连。
即使不忙的时候, 他主要也是瘫在沙发上刷抖音。好不容易让他带孩子出去玩一下, 他回来了,孩子没回来。满小区找了一大圈,差点报警,最后发现是去邻居家了。
邻居也很委屈, 说:“我跟他爸爸说过了啊,他还点头了。”原来,这位男同学当时正在打电话,一心二用,根本没听到邻居说啥。
如果让他帮忙,那更不得了。
他一会嫌沐浴露没买好,“这个牌子致癌,你不知道? ”一会儿又嫌儿子听的英语不地道,“这报的什么破培训班啊,都是智商税。”
某次和谐的啪啪啪之后,她终于试探性地说:“要不你还是去加班应酬吧,多给家里赚点钱,带孩子的事儿, 我跟我爸妈人手差不多够用……”
这个妻子的吐槽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反响:跟着育儿专家走,不如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打破丧偶式育儿, 你的理想是: 男人每天按时下班, 开开心心,活力满满。做得了饭菜,陪得了作业,该说的话说,不好听的一句都不说,妥妥的精壮劳力,指哪儿打哪儿。
残酷的现实是, 站在你面前的不是一个精壮劳力, 而是一个精壮宝宝。你不仅要帮他擦家务的屁股,还得负责安抚他的情绪,解答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承受他的挑剔与打击。
教育一个成年男人的成本有多高,你们算过吗?所以很多姑娘选择了放弃,只要钱回来,人在哪儿不重要, 最好晚上十点悄咪咪地回来,卧室宁静,灯光昏暗,洗个澡,孩子额头亲一下,老婆脸上捏一下, 把赚来的外快自觉地转入孩子妈的微信錢包, 这不是理想的生活,还有什么更理想的?
年轻的时候, 人总想跟生活斗一斗,到了中年,像黄磊老师说的,万事万物皆可原谅。
也不一定是原谅, 就是斗不动了。改变谁都不如改变自己来得痛快, 能迅速抹平理想与现实距离的,就是接纳现实,在现实中把自己给安顿好喽。
所以我那个朋友最近心心念念地盼着男人赶紧开工。人,大踏步走出去;钱,热腾腾地滚回来。“只要他去了外地,我们的关系可好着呢! ”
这就是中年夫妻, 现实而又喜感。至远至近,至亲至疏,从来也不必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