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分析
2021-05-23王再宙齐曹张春香
王再宙 齐曹 张春香
摘 要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从CNKI中筛选的有关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的1485篇文献,发现2002-2020年间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研究呈现“增长-回落-高峰-回落-回温”的趋势。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研究。研究热点集中于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重视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等方面。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8-0074-07
着力发展和推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全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激发了学者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关注和多角度研究,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了解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热点与趋势。本文基于CiteSpace对相应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间线等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利用软件的数据格式转换,使期刊论文转换为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将时间的间隔跨度设置为2002-2020年,间隔为1;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选择期刊中的专业检索以“中职”或“高职”或“职业院校”和“教师队伍”为主题,文献发表时间截至2020年11月30日,“期刊來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共得到相关文献1485篇。通过阅读检索文献的标题和摘要,剔除与关键词不符、会议文集、事件、征稿等无关信息的论文,确定有效论文为617篇。
CiteSpace中Modularity(简称Q值)和Mean Silhouette(简称S值)是源于图谱结构和聚类清晰度的两个划分指标,被普遍认为是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标准。通常来说,Modularity(简称Q值)的范围在[0,1]区间内,当Q>0.3时,表明划分的图谱结构是显著的;Mean Silhouette(简称S值)的范围在[0,1]区间内,当S>0.7时,表明聚类是有效的、有说服力的;当S>0.5时,通常认为聚类是较为合理的。本研究中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关键词聚类图谱中的Q值为0.7673,S值为0.658,表明划分的图谱结构是显著的,聚类是较为合理的。
二、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现状
(一)时间分析
如图1所示,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相关研究始于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具有双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2002-2009年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深化和规范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制度,这一时期的发文数量呈现增长趋势,随后有所回落;2010年、2011年国家相继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相关发文量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2012-2017年间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学者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关注有所减少,发文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8年后,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扶持,吸引相关学者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持续关注,发文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增长,并且在未来可能再次成为研究热点。由此可见,从2002年至今,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呈现“增长—回落—高峰—回落—回温”的趋势。
(二)期刊分析
分析研究成果在不同期刊的分布情况,能反映出所要研究领域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1]。从图2可知,发文量排在前五的期刊依次为《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文量分别为152篇、90篇、75篇、71篇、65篇。其中职教类核心期刊《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文量占样本总量的73.42%,表明职教类核心期刊是研究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主要平台。此外,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在《成人教育》《教育探索》《继续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①的发文量也较多,表明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深度。
(三)作者分析
在著名的普莱斯定律中,M=0.749(Nmax)1/2是关于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其中M表示论文的数量,Nmax表示相应年限中论文发表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量,当发文数量大于M篇时,该作者就被称为核心作者。普莱斯定律规定,核心作者的发文数量占该领域所有论文的50%,就可以表明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2]。根据普莱斯定律计算可得M=2.12,表明发表3篇及以上的15名作者为核心作者,共发文56篇,占样本发文的9.1%,小于50%,表明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如图3所示,只有部分学者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韩保磊、马骏、劳晓芸、王琴、陆斌、周齐珮、赵宏、乔刚、尚晓萍、成丹10人;但是从整体来看,大部分研究学者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彼此之间缺乏合作和联系,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四)核心作者的机构分析
对某个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的机构发文量进行数量统计分析,能够揭示所研究领域的主要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便于其他研究者可以更快地了解这一研究领域[3]。由表1可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的发文量占全部核心作者发文量的44.6%,表明各职业院校越来越关注本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北京联合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的机构发文量最多,表明其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方向上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反观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则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三、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热点与趋势
(一)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文献检索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清晰地表明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可以依据关键词在一个时间段出现的频次来判断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说明该研究领域的热度越强[4]。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是最大的节点;其次是“双师型”教师、高职教育、兼职教师等,这些节点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者的关注点,表明在2002-2020年间,相关研究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关的研究”,通过梳理文献也证明了这一点。由表2可知,中心度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教师队伍、高职教育、对策、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体现了它们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的知识图谱中的重要中介作用。最后确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对策等关键词为热点关键词,并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研究,另一类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键词的聚类图谱可以直接反映某个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后,形成图5中的9个聚类,是2002-2020年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的主要领域,将这9个聚类划分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研究4个主题,如图5所示。
1.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为了解不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相关研究者采用不同方式开展研究。如,徐英俊对北京市31所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拥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少[5];李俊华、李业明、李蓉、陈婷为了解护理类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收集、个别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建设保障和激励制度[6];孟令臣、曹晔对全国8个省31所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抽样调查,基于数据分析提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7];吴松采用文献法梳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梳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8];王婉、马建富通过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座谈会的方式对不同地区“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建议[9]。学者们采用不同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视角呈现多样化特点。
总体来看,我国学者对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主要集中在“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来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类型、学历结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等方面,针对某个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个案研究很少,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创新点和新颖性不强,部分研究提出的问题表面化,导致对策和建议针对性不强,可借鉴的研究价值小。
2.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问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不断深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培养成效等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如,方耀萍指出要构建科学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有效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0];曹晔提出借鉴德国经验进行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学历,满足职业院校对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需求[11];黄海燕和王祥荣都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促进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12];王祥荣提出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13]。不同的学者主张和提出不同的培养方式,可以看出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呈现多元化特点。如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路径,是相关研究者持续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相关文献来看,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黄海燕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积极的保障和激励政策,要完善教师队伍的权益保障和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14];彭红科、彭虹斌提出要制定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体系,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15];马宽斌提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让“双师型”教师队伍焕发活力[16];李宏伟等提出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同促进“双师型”队伍的可持续发展[17]。“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涉及到制度和实践的各个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国家、政府、职业院校、企業的力量,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新机制,同时还可以合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
整体来看,如何从宏观层面的制度体系建设以及微观层面的校企合作方式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多措并举的方式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目前需要学者探索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4.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研究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如,顾志祥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引进企业优秀技术骨干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让学校年轻教师去企业进行锻炼、挂职工作,实现校企合作共享人才资源[18];刘博、李梦卿指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发展需要适应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改革的需要,要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扩大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比例,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发展[19]。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和产教融合密切相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趋势
以关键词出现的年份为X轴,聚类标签为Y轴,最终生成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这个时间线图谱可以清晰反映聚类里关键词的发展和变化动态,从而间接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见图6。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呈现三方面趋势。
1.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
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大致经历了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困境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对策三个阶段。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个案研究数量不多,近几年才受到关注,成为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新范式。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扩大,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将受到更多关注。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的深度融合发展
更深层次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建设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要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阶段和更高水平发展,必然要将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产业深度融合,将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置于产教融合模式中进行研究。深化产教融合可以搭建校企人才流动的沟通纽带。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教师通过顶岗实践、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学习和掌握前沿知识;企业要迎接教师“走进来”,鼓励高级技术人员“走出去”,有效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20]。因此,校企“双元培养”的有效落实和政策性扶持以及如何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实现教师发展与企业互惠共赢,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3.重视培养青年“双师型”教师
探索政府引导、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助力培养青年“双师型”教师是相关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将职前教师培训和职后教师发展有机结合,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的加入为职业院校注入了新鲜血液,青年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未来教师队伍发展的中坚力量。实行青年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结对培养机制,打造校企资源共享平台,落实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有助于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21]。然而,通过对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特点,有很多毕业就入职的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因此,培养青年“双师型”教师的相关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四、相关建议
(一)深化研究主体的合作
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研究领域缺乏足够影响力、权威性的带头人物、研究团队、科研机构。从目前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发现:小部分研究学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大部分研究学者处于独立研究状态,彼此之间缺乏合作和联系,从长远来看,将不利于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研究团队和科研机构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与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研究主体的联系和合作,为构建较为成熟的研究共同体而努力。建议在国家政策层面积极鼓励支持不同研究者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从研究的发展层面引导研究者个人、研究团队和科研机构提高合作意识,实现大数据的研究资源共享,减少研究成本和时间,促进研究成果的互利共赢,共同带动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长久发展。
(二)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规范性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仍然以文献研究、经验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个案研究、实证研究、调查研究相对较少;而我国地域辽阔,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数量、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胡来林、安玉洁指出,教育和人的复杂性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互补性决定了教育研究应该使用多层次、多维度、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22]。因此,今后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要加强研究的多元化和规范性,在对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中要重视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综合运用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等不同研究方法;提高采用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在文献研究中要注意全文文献综述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不是研究者选择性的文献综述研究;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收集、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整理资料及形成研究结论等,要规范严谨,合理取舍;在定性研究中,要重视事实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统一。
(三)加强研究主题的深化
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在研究主题上呈现出研究问题表层化、研究问题重复率高的特点。研究问题表层化体现在部分论文仅是通过抽样调查或者文献综述得到部分院校的基本情况,如教师学历结构、数量、职称级别等表层问题,提出问题和对策,忽视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内部的差异性、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等深层次原因。研究问题重复率高体现在研究主题被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如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的文章很多,且研究内容都集中于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数量结构等方面,造成了研究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主题,如拓展新的研究问题领域,避免重复研究;采用新的方法和理论对原有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运用多元化的研究视角,进行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四)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
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在建议和对策上过于笼统,对实践操作的指导效果不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提升其效果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如针对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要积极向教育部门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对策,论证和论据要充分,使其能够成为决策者制定政策的依据;针对不同院校的问题,要提出符合该校实际的具体措施,能够进行实证研究,对建议和对策进行验证,在得到成效后进行推广;针对教师自身问题,积极引导教师通过不同的校内培训、企业实践等形式进行终身学习,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胡春阳,刘秉镰,廖信林.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基于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8-109.
[2]史书侠,李海亮,等.2005-2010年《情报科学》刊出论文作者分析[J].情报科学,2012(2):277-281.
[3]王小明.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研究:轨迹、热点及未来走向——基于高等教育十四种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J].教育学术月刊,2018(1):91-103.
[4]赵俊芳,安泽会.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研究热点及知识可视化图谱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4(5):77-83.
[5]徐英俊.北京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27-28.
[6]李俊华,李业明,李蓉,等.护理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以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5):69-71.
[7]孟令臣,曹晔.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63-67.
[8]吴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9):105-106.
[9]王碗,马建富.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5(23):9-13.
[10]方耀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及多元化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6):61-64.
[11]曹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17(1):37-42.
[12][14]黄海燕.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制度建构与培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5):67-74.
[13]王祥荣.“三师型”职校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5(8):56-57.
[15]彭红科,彭虹斌.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路径[J].成人教育,2020(2):58-64.
[16]马宽斌.着力强化高水平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20(1):122-124+127.
[17]李宏伟,徐化娟.新时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9):51-53.
[18]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2):99-102.
[19]]刘博,李梦卿.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效能、困惑与消解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7):66-73.
[20]姚继超,胡正胜,蔡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9(6):73-76.
[21]张忠.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37-41.
[22]胡来林,安玉洁.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2):14-17+38.
Hot Spots and Trends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taff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Wang Zaizhou, Qi Cao, Zhang Chunxiang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aff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iteSpace software, 1485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aff of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selected from CNKI,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aff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20 shows a trend of“growth-fall-peak-fall-warm up”. The research topics mainly focus on the status quo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search hotspots focus on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deep integration with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dual-qualified young teacher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research on teaching staff; visual analysis
Author Wang Zaizhou, professor of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Qi Cao, postgraduate of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Chunxi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作者簡介
王再宙(1974-),男,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科主任,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石家庄,050024);齐曹(1995- ),女,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张春香(1974- ),女,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石家庄,05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