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足细胞Nephrin分子测定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2021-05-23徐成亮李艳萍
徐成亮 李艳萍
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 武威733000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临床上判断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以肾活检病理表现作为金指标。狼疮性肾病的病理类型可发生转型,由于肾活检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受医疗条件和患者自身条件的限制,重复肾活检受到限制。目前大量关于足细胞的基础研究表明,尿足细胞的浓度可间接评估肾脏损伤严重程度,检测尿足细胞可作为一种无创、可追踪观察的检查手段[2],成为肾脏疾病重要观察和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了尿足细胞Nephrin分子在狼疮性肾炎诊疗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经肾活检病理确诊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LN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9~51岁,平均(32.1±10.6)岁,其中男8例,女38例。治疗方案均为醋酸泼尼松(1mg/kg)联合环磷酰胺(0.8g/m2),对该46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每季度进行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蛋白定量,补体C3和C4、血沉、尿足细胞的检测。排除出现少尿、无尿进展至急性肾衰竭者。
1.2 方法
1.2.1 尿足细胞Nephrin分子的浓度测定。留取晨尿20mL,1500r/min离心10min,吸管收集上清液,-20℃保存,用于尿足细胞Nephrin分子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足细胞Nephrin分子的浓度(试剂盒由上海素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OD值并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实际浓度。
1.2.2 24h尿蛋白定量的测定。采集患者24h尿液,混匀,记录尿量,送检验科行24h尿蛋白定量测定。空腹12h后取血查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eGFR、补体C3、C4,由我院检验科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4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治疗过程中血压及血糖异常升高,更改方案后病情得到缓解,退出本研究;有3例中间未能按时随诊,退出本研究。其余38例均完成观察,每季度统计1次,连续观察4个季度。本研究显示,尿Nephrin分子的浓度随诊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Cre和BUN随诊治的延长浓度降低,C3、C4,eGFR随诊治的延长浓度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育龄期女性多系统性损害较为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导致皮肤、肾、肺、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器官组织损害,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且较常见的并发症为狼疮性肾炎,90%以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肾脏病变[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有肾脏病变的患者临床上可以有肉眼血尿、肾病综合征表现、血肌酐上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蛋白增加、血压升高等。足细胞是一种从细胞体延伸出突起的高度分化的细胞,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外侧,相邻的足细胞突起彼此交错,形成网状结构覆盖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在生成终尿时在防止蛋白的渗漏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4]。足细胞的损伤与蛋白尿的产生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狼疮足细胞病是近年来才逐渐被认识的一种特殊类型的LN[5]。狼疮足细胞病是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包括足细胞的损伤、足细胞的凋亡等。研究发现,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水平和滤过屏障的通透性密切相关[6]。足细胞Nephrin是裂孔膜上重要的分子,而损伤的足细胞从基底膜脱落会进入尿液[6]。监测足细胞浓度可间接反应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程度。通常24h尿蛋白定量、Cre、BUN的量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足细胞Nephrin分子的浓度与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比较,在尿蛋白逐渐减少时,尿足细胞浓度也会下降。在Cre和BUN逐渐恢复的过程中,eGFR逐渐升高,尿足细胞Nephrin浓度也逐渐下降。C3和C4通常可反映狼疮的活动性,通过研究发现C3和C4较低时,尿足细胞Nephrin的浓度高,随着C3和C4的升高,尿足细胞Nephrin浓度逐渐下降。
表1 治疗前后尿足细胞Nephrin与其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n=38)
综上所述,尿足细胞Nephrin浓度可作为狼疮活动性的指标,也可作为疾病缓解与否的指标,尿足细胞Nephrin检测相对简单,可作为肾脏足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因此尿足细胞的检测可为狼疮肾炎足细胞病的诊断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