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发展中蜂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1-05-22黎九洲周立坤
黎九洲 周立坤│文
1 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陵 712100;2 西安市蜂业协会,周至 710400
西安市秦岭北麓沿山地区的临潼、蓝田、霸桥、长安、户县、周至,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有野生植物138 科、681 属、2224 种,许多植物具有经济价值,其中仅中草药便达千余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猕猴桃、绞股蓝、沙棘等一批经济植物先后栽培利用,为蜂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秦岭山区群众有养蜂的传统习惯,在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用木制棒棒桶,80年代后,西方蜜蜂大量进入山区,部分养蜂户用木板制作蜂箱,购买了巢础对中蜂进行改良,由原来的蜂桶改为活框蜂箱饲养,提高了蜂蜜产量。近年来,西安市实行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西安市水源地保护,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加之,秦岭沿山地区成了西安市民的后花园,每逢节假日,离开喧闹的城市,到秦岭山区旅游成为时尚,也为蜂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商机。
据对西安市13 个区县养蜂情况调查,养蜂主要分布在市区周边与秦岭山脉相接的区县,蓝田、户县、周至、临潼等地已形成规模。中蜂几乎都集中在秦岭山区。全市中蜂养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在蜂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存在问题
1.蜂种退化。由于山区中蜂科学饲养技术尚未普遍实行,中蜂长期处于自然选择,世代近亲繁殖,退化现象日趋严重。另外,近年来各县区大力发展中蜂产业,引进大量中蜂,对当地中蜂种质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一些优良性状发生改变,群众觉得中蜂越来越不好养。
2.养蜂技术落后、技术人才缺乏,农民学习技术困难。目前蜂农学习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自发的“父传子”“师带徒”而后“徒带徒”式的养蜂队伍,一家养蜂邻居效仿,幅射带动全村;二是通过蜂药厂商的指导来获取技术。
3.蜂病危害严重,缺少有效诊断技术。调查发现,蜂病确诊是养蜂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很多蜂病,如中囊病、孢子虫病、麻痹病、爬蜂病等发病初期都无法确定,而当爬蜂满地时,往往束手无策或滥施滥用药物,不但未能治好蜂病,还伤害蜜蜂,污染蜂产品。例如,2013年西安市蓝田县意蜂暴发蜂病,发病快,流行广,稍不注意,全场多数蜂群被感染,病蜂尸体遍布箱前,惨不忍睹。2015年4月份,西安市环山路沿线蓝田、长安段蜂场发病,发病快、死亡率高,对西安市养蜂业造成了重大冲击。近年来,在秦岭山区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流行,每年都给蜂农带来重大损失。
4.思想守旧,生产方式单一。长期以来,山区中蜂养殖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传统束缚,生产方式单一,单纯原料型生产的格局没有打破,完全依赖蜂蜜销售,销路受市场制约;养蜂户没有联合起来参与流通,走亦工、亦农、亦商的新路子,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品牌,没有标准。
5.从业人员严重老龄化,后备力量明显不足。调查发现,养蜂者年龄多为50 岁以上,占调查总数的81%,其中60 岁以上的养蜂者为32%,而30 岁以下的养蜂者极少,只有2.8%。同时,男性养蜂者为调查总数的96%。分析原因,一是养蜂的环境多在山区,放蜂到处奔波,很少有人能接受这种孤独辛劳的工作;二是养蜂效益不稳定,不能吸引广大青年学习养蜂技术,从事养蜂行业。
6.养蜂业管理机构不健全,无专职人员。由于养蜂业占西安市畜牧业的比重较小,对国民经济影响甚微,各级政府往往对蜂病的防控重视不够。有关蜂病的防控机构各个区县都没有设立,一旦蜂病流行,蜂农手足无措。2013年西安市出现的蜂病流行,对这一问题暴露得非常明显。
年龄 20岁以下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岁以上 总计人 数 1 2 4 13 53 28 6 107所占比例 0.93% 1.87% 3.74% 12.15% 49.53% 26.17% 5.61%
7.蜂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秩序混乱。蜂农重养殖轻生产,重数量轻质量。个别不法经营者为牟取暴利,或以意蜂蜂蜜充中蜂蜂蜜,个别不法分子甚至制售假蜂蜜低价倾销,投入市场,扰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消费信心。产品加工水平不高、蜂产品单一、加工粗放、规模很小、科技含量低。此外,蜂产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管理不够严格,很容易造成蜂产品二次污染。诸如此类的因素严重制约着养蜂业健康发展。
二、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中蜂发展氛围。在有条件发展养蜂的地区,尤其在山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养中蜂的经济效益和蜜蜂授粉使农作物增产带来的社会效益,提高农民对养蜂业的认识,宣传养蜂典型,普及蜂业科学知识,办养蜂培训班、发放养蜂科技资料,倡导蜂业文化。
2.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养蜂业的发展,政府要制定一个中蜂产业3 ~5年的发展规划,制定奖励政策,给予扶持、引导。明确蜂业主管部门和机构,负责养蜂业的发展与管理,组织协调养蜂业的发展,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制定中蜂养殖、产品标准,推进中蜂饲养与蜂产品生产加工,规范生产,创立品牌,促进蜂业有序快速发展。
3.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是当务之急。在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片面追求全面速度,而忽视过箱后的技术配套,要使养蜂户懂得中蜂过箱并不意味着科学饲养的结束,而恰好是中蜂科学饲养的开始,要把过箱后一系列配套技术传授给养蜂户。中蜂科学饲养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只能以点带面,每个乡村抓几户饲养中蜂时间较长、有一定文化基础、渴望新技术的养蜂户作为示范户,要有一些养蜂能人,做给蜂农看,带着蜂农干,领着蜂农赚,让这些户用经济效益和事实去影响带动周围养蜂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养蜂技术人才。县区要在畜牧主管部门指定管理养蜂人员,进行养蜂知识培训,懂蜂业知识和技术。在养中蜂数量较大的县,建立培训制,利用政府项目,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对养蜂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培训,特别是培养一批养蜂乡土人才,飞不走,留得住,指导当地中蜂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生产高质量的蜂产品。
5.建立示范养蜂户(场),加快养蜂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建立示范养蜂户(场),引进优良的蜂王品种,培育建立蜂王良种基地,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激发其养蜂的积极性和热情,促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域进行应用示范,以带动养蜂业的快速发展。
6.成立专业合作社,把养蜂户、千千万万只蜜蜂组织起来,联系在一起,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打造品牌,风险共担,利益均享。实现蜂产品“农超对接”,突破蜂产品供应链上诸多中间流通环节的阻碍,直接使超市与蜂农“握手合作”,实现蜂农、超市和消费者的共赢。“农超对接”后,农民合作社可以根据超市反馈的信息,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同时,还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实现了蜂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控,让消费者“菜篮子”更加安全。
7.扩大营销,抓好产品深加工,创立品牌。随着蜂群数量快速扩张,蜂产品生产量的增加,产品销售将出现困难,要未雨绸缪,开拓市场,多渠道,全方位,线上线下,进军市场,开展营销。要适时培育蜂业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增加其科技含量,创立品牌,以龙头带农户,拓展销售市场。
8.乡村游搭台,蜂业唱戏。西安市人都把秦岭叫作后花园。市民很需要回归到自然里去,秦岭恰好就为都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利用秦岭沿山是西安后花园的区位优势,依托养蜂业,建立蜜蜂生态农业旅游区。依托中蜂产业的特色文化,建立生态农业旅游区,既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又能带动旅游业发展。生态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经济区的蜂产品无污染、品质好的优势,只要做好包装工作,就能成为走俏的旅游产品。同时把蜜蜂文化和饮食文化,蜜粉源植物观赏园与示范养蜂户(场)和休闲娱乐相结合,便可形成一个以养蜂业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
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必须优先解决地区贫困问题。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始终是人们考虑的首要问题。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兴旺,秦岭山区既要保持绿水青山,又要产业兴旺,养蜂就是一项很好的选择,让秦岭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发展养蜂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