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康复结合家庭康复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矫治的疗效研究
2021-05-22韦发彬何爽钟雨杏李小华丁康
文/韦发彬,何爽,钟雨杏,李小华,丁康
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指构音器官形态与运动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听力正常,语言发育达到4岁以上水平,但却存在构音错误,且呈固定状态,找不到明显的原因[1]。有研究资料显示,功能性构音障碍可能与儿童语音的听觉接受、辨别、认知因素等有关,患儿主要表现为不送气化、前置化、后置化、鼻音化、省略音化等等[2]。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3~7岁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病率在10%,我国相关文献报道4~16岁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病率在0.78%,其中4~6岁占2.14%[3]。功能性构音障碍不仅影响患儿的言语清晰度,还对患儿日常的学习、交流甚至生活造成严重困扰,同时还使其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患儿容易出现胆怯、自卑、社交退缩等性格形成,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功能性构音障碍治疗难度越大,但该情况目前尚未能够得到家长及非专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3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展开对照研究,探析医院康复结合家庭康复对儿童言语矫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通过随机抽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共3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治疗6个月,其中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分布为4~12岁,平均(8.17±1.52)岁;观察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为4~11岁,平均(8.04±1.92)岁,两组纳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患儿语音清晰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1)所有纳入病例均符合日本听力言语学会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诊断标准;(2)语音清晰度在75%以下;(3)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1)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2)中途退出者;(3)存在精神疾病,或智力上经韦氏幼儿智力测试低于正常者;(4)合并有重大功能脏器衰竭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医院康复语音矫正治疗,每周医院训练3次,隔天一次,每次30min,3个月为一个疗程。包括:(1)构音器官的运动与协调性训练,唇的前突、后缩、咂唇、鼓腮;舌的前伸、后缩、左右摆舌、上升下降等。训练时,由治疗师先行示范,患儿对镜模仿,对于模仿困难者,可以利用压舌板或手法辅助孩子完成以上运动,反复进行训练,为下步的构音训练打好基础。(2)构音训练,首先让患儿学习无声的构音动作,然后轻声引出靶音。在进行构音矫正训练时,需要遵循从音素→单音节→多音节→句子→对话的顺序进行。(3)语音听辨训练,充分发挥患儿的多种感官,能够认识自己的发音问题,通过对正确语音的感知,感知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帮助患儿分辨错误的发音,引导出正确的发音。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家庭康复训练,由言语治疗师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宣教并针对性指导家长具体的语音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内容包含有训练方式、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频率等,家庭训练每日累计时间达30min以上,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注意事项为:①增强孩子对目标音位的感知,生活中让孩子多聆听相关的词语;②在与患儿交流时,家长的表达需要准确,说活的语速需要放慢,并且发音需要清晰;③为促进患儿发音器官的协调运动,可配合做呼吸操、口舌操等,辅助言语治疗师实施构音的基础训练。④最后通过各种类化训练,加强对目标音位的灵活应用,提高患儿的构音正确率。在进行矫治时,由于患儿的个体差异,具体的训练过程和步骤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及进度。
表1 相较两组语音清晰度[n(%)]
1.3 观察指标
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4],测试时记录下受试者发音的错误,计算发音错误词数占总测试词数的百分比,即是受试者的语音清晰度。国内将言语清晰度分级如下:≥96%为正常;70%-96%为轻度异常;35%~70%为中度异常;0~35%为重度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两组语音清晰度对比得知:训练前无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组语音清晰度矫治至正常的比例优于对照组,P<0.001,具有显著差异。见表1。
3 讨论
目前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具体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但有研究认为此类患儿在语音听觉辨析及构音动作协调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在于提高其构音器官运动协调性与语音辨析能力[5]。构音主要是通过下颌、唇、舌及软腭等诸多肌肉协调运动,包含唇形舌位的变化、舌肌力量等,以此改变声道的形状从而产生语言的过程[6]。
因构音障碍治疗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做到反复训练,才能够使构音得到巩固。目前,国内言语治疗师较为缺乏,在此情况下,家庭康复训练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此类患儿的言语矫治除了医院康复,还应当包含家庭康复,言语治疗师需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宣教与指导,从而使家长具有为患儿开展家庭康复的能力,这不仅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还能够大大减轻家庭经济负担[7]。儿童的语音发育与其生活、家庭语言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其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的,有关研究认为,家庭的教育方式、语言环境、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等均是引起学龄前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家庭因素[8]。马秋艳[9]学者对28例FAD患儿制定出专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每周在医院构音治疗5次,每次30min,家庭训练每日累计30~180min,并将家庭训练融入到生活中,由结果可知,治疗1~2个疗程后20例完全治愈,效果不明显仅有2例,语言清晰度与治疗前具有鲜明对比,P<0.05,可见,医院治疗结合家庭训练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疗效得到肯定。所以,重视家庭康复训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故笔者纳入3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一组给予常规医院康复言语矫正治疗,另一组则在常规医院康复言语矫正治疗基础上增加家庭康复,经治疗6个月后发现,训练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均有改善,而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因家庭成员的参与巩固了患儿在医院的治疗效果,并且进一步增强了康复效果[10]。
总而言之,医院康复联合家庭康复对康复的程度与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疗效优于单纯医院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