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雅见古寓 美于形色
2021-05-21杨萌
杨萌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画坛上一位富有革新精神和独特风格的人物,其绘画风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以其独立不倚的高古奇骇格调,冲破形式,突起于晚明至清代以后的画坛,在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道路上,立起一座里程碑。陈洪绶所创作的人物画图式,经明清画家的承续,“海派”著名画家的发扬光大,渐成为中国人物画由中古向近代轉型的杰出代表。徐悲鸿、齐白石等现代国画大师也深受其影响。
陈洪绶(1598 - 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悔迟、悔僧等。浙江诸壁人。陈洪绶能诗文,善书画,山水、花卉、人物皆佳,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与蓝瑛、丁云鹏、吴彬合称“明末四大怪杰”。笔法古拙出挺秀,造型富于夸张,具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著有《宝纶堂集》等。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他幼年有良好的读书环境,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乌。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陈洪绶勤奋刻苦,希望有朝一日实现在政治上的抱负,可是始终未能如愿,而他从小就显露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受到颇多关注。
孟远的《陈洪绶》中记载:“十岁时,即濡笔作画,画家孙杖、蓝英见而奇之,日:‘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均当此面,吾辈尚敢借一笔乎?”由此可见,陈洪绶小小年纪画技已颇受两位尊者的好评。
陈洪绶一生坎坷,年少时经历丧父、丧母之痛,在功名上又屡试不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在看透朝政上的黑暗和腐败后,收身到他父亲的朋友、著名书画家徐渭的“青藤书屋”,吟诗作画。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他又惭愧未能为国尽忠。为了拒绝与没落势力合作,也为了免遭清廷迫害,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断绝功名之念,致力于书画创作。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他愤世嫉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
陈洪绶置身社会动荡之际,经历人生坎坷不幸,却凭借难得的艺术天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成就超拔磊落、怪诞的人物画画风。他画人物,富于夸张,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一种追求怪诞的倾向,在形象的提炼上,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他学古人,但不拘守成法,大胆突破,加以融会贯通,富于独创,自成一家,其艺术效果具有奇傲古拙气势,被人们称之为“高古奇骇”。晚年人物画造型夸张,有些作品形象怪异,以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清张庚在《朝国画征录>中论述:“洪绶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盖三百年无此笔墨也。”清徐沁在《明画录》中也记述:“洪绶长于人物,运毫圜转,一笔而成,类陆探微(晋)。至绘经史事,状貌服饰,必与时代吻合,洵推能品。”从中可看出陈洪绶人物画的至高境界。
陈洪绶的人物画多借古喻今,寄托情怀,所画的人物形象,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衣纹劲健练达,风格雄奇。山水作品呈现精细夸张的手法,笔法苍老润洁,颇有古人遗意。花乌虫草,勾勒精细,色彩清丽,清轻兼备,用笔从方棱转向圆劲,曲尽生物之情趣。济南市博物馆藏有陈洪绶作品若干,现择其精要介绍如下:
1.陈洪绶《梅花图轴》(图1)
此图绘古梅倔犟而生,枝桠上梅花繁盛,著枝疏密得当,正反背侧相映。横枝虬劲,新枝萌出。花瓣用墨圈画,线条道劲圆润,繁花点点与苍苔相映,一华一朽,生机立显,凸现雪梅高洁。梅花比比开放,香冷清艳。梅瓣饱满圆润,一笔写出,毫无懈怠,线条因向背厚薄而变换着粗细与力度。
描绘梅干,直中有曲,采浓、枯墨笔勾勒,线条古拙方硬,具金石韵味。又以墨、赭色点苔,再以短皴笔触补其粗糙质感。构图新奇独特,画法简率古拙。款署:“洪绶为涵宇老盟台画于心远堂。”下钤:白文印“陈洪绶印”。
陈洪绶的花乌画作品,在构图和造型上打破了传统样式的束缚,有古拙之趣,造型新颖、拙朴率真。表现手法,受宋代院体画风的影响,造型严谨,工笔双钩,设色艳丽,由此汲取艺术精华并发展而来。受明末大写意花乌画的影响,用笔洒脱灵动,兼工带写,水墨交融。其笔法细秀、工致,作品设色清丽、雅致,造型古朴、线条精炼,以凝重苍润的用笔画山石、树干,以细劲流畅的笔法描绘花鸟虫草,浓淡疏密,意蕴无穷。其画面富装饰趣味和形式感,给人闲雅、幽静的艺术感受。
陈洪绶的绘画,尤其是设色花乌画,造型古拙,色彩古艳,线条寓迟涩于劲挺,三个特点既厚重且圆润,呈现出他所追求的“拙雅见古”的气息。
2.陈洪绶《高僧图轴》(图2)
画幅淡着色。此图以树石为背景,画一位高僧立于树下,神态肃穆,若有所思。僧人尖顶,两缕浓眉微微下垂,大耳垂肩,唇上腮下胡茬细密。双手持佛珠捧于胸前,身材伟岸,衣纹细致,线条流畅清逸。树干高挺,行笔略呈曲折,疤苔浓点,苍古清劲。枝叶间云雾轻绕,树叶以花青染成,劲挺丰茂。整幅构图简练静逸,高古脱俗。左侧款署:“弟子陈洪绶敬图。”下钤二印:白文印“陈洪绶印”;朱文印“章侯氏”(图3)。
陈洪绶的人物画题材丰富多样,有刻画历史人物的如屈原、水浒人物;有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西厢人物;有描写娴熟淡雅的仕女图和闲情逸致的高隐居士;有表现富有生活情趣的婴戏、祝寿;有表达自己信仰的宗教佛僧人物;有受时代因素影响,反映个人心理的想象人物等。丰富的人物形象加以生动的刻画、娴熟的技巧,赋予陈洪绶人物画高度的内涵。
3.陈洪绶《人物图轴》(图4)
图中,一老僧双手持高杖,倚杖而立。尖额顶,长眉,短须,双眼低垂,静听沉思,体质瘦弱,身着白衫,衣褶勾勒简洁流畅。旁侧一高士,头戴巾帽,身着红袍,衣带飘垂。长髯丰颊,容貌清峻,左手轻摇示意,张口急言,似有不同看法。下方一童仆,身材矮小,背身而立,身穿灰衫,脚穿草鞋,双臂张开,似在比划趣事。整图人物造型风格各异,多有夸张,衣纹道劲而简洁,线条粗中带细,富有装饰昧。线条勾勒衣褶,笔墨流畅精妙。右侧款罟:“伯兄留饮绶寓因仲来当与痛饮作此属(寄)。弟洪绶。”下钤:白文印“陈洪绶印”,朱文印“章侯父”
此幅应为陈洪绶的长兄友人来访时,一起痛饮、赋诗,抒发感慨,后作此画以纪念。
陈洪绶在绘画风格上固守自己的创作方法,他笔下的人物,经过夸张变形,相貌伟岸奇古。反映了他那時佯狂迂怪的个性和对时代的愤懑之情。在技法方面,他对线条的利用超绝。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由“神”入“化”,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他的弟子陆新曾经感叹的说:“师作人物……惟振笔白描,无粉本,自顶至踵,衣褶盘旋,常数丈一笔勾成,不稍停属,有游独运,乘风万里之势,他人莫能措手!”
陈洪绶晚年的山水画,或者以师法唐、宋人的勾斫法为主,略加渲染,气格古拙简洁并有浓重的装饰意趣;或者将勾斫和皴擦、渲染法结合起来,掺入了元人的笔意,在古拙简劲中含蓄和蕴藉的笔墨韵味。
陈洪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有他自己的特点,淡彩、重彩相济并用,浓而不滞,淡而不薄,古雅单纯。尤其善用石青、石绿、朱砂、白粉等矿物质颜料,赋其装饰性。
除了家乡绍兴,杭州是陈洪绶居留时间较长的地方,在这里,与他交往最密切的是晚明著名的文学家张岱。陈洪绶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水浒叶子》是在张岱的敦促下历时4个月完成的。
张岱(1597 - 1689),又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文学家、史学家,喜清雅幽静。精小品文,工诗词。最擅散文,有“小品圣手”之誉。张岱视陈洪绶为至交,称其为“字画知己”,关系非凡。他们一起山水共游,艺术合作。他们同在浙江生活,虽一为文,一为画,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张岱《水浒牌》日:“余友章侯,才足掞天,笔能泣鬼,昌谷道上,婢囊呕血之诗;兰清寺中,僧秘开花之字。兼之力开画苑,遂能目无古人,有索必酬,无求不与。既蠲郭恕先之癖,喜周贾耘老之贫,画《水浒》四十人,为孔嘉八口计,遂使宋江兄弟,复睹汉官威仪。伯益考著《山海》遗经,兽毡乌毹皆拾为千古奇文;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青面獠牙尽化作一团清气。收掌付双荷叶,能月继三石米,致二斗酒,不妨持赠;珍重如柳河东,必日灌蔷薇露,薰玉蕤香,方许解观。非敢阿私,愿公同好。”可以看出张岱对陈洪绶画艺和品格的赞赏钦佩之情。
陈洪绶生活在明清鼎革时期,中年时在仕途上到处碰壁,而艺术上却声誉日佳,自己不愿做画师,而社会偏要他做。书法,给了他心灵上的抚慰,他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在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惊人的。
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做得恰到好处,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可以感受到的是愉悦恬静,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甜美适畅的享受。
4.陈洪绶《草书七言诗》轴(图5)
此轴书草书三行:“司徒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粉红一时回。”款署: “洪绶。”下钤印:白文“陈洪绶印”。左下角钤收藏印:朱文“昌阳刘氏珍藏”。此幅笔画清圆细劲,结体取右欹之势,一反平正拘谨,虚实对比强烈,疏密有致,貌似松脱实而精紧,含刚健于婀娜,出率真于平淡。
陈洪绶一生才华横溢,于诗书画中均能独树一帜。他是个多产的画家,人物、花乌、山水、竹石无所不精,奇思巧构,变幻合宜,颇具个性。“古”“雅”“拙”“奇”贯穿于其创作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因而他的作品彰显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引人瞩目的一代大师。
(责任编辑: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