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论且证,名师“五指法”等使议论文具有雄辩性

2021-05-21贾淑霞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6期
关键词:议论文观点

贾淑霞

在议论文寫作中,有些同学因为太看重材料,就把某人事迹写得过多,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有一位同学,几乎用了全文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抗疫英雄钟南山,虽然说事实胜于雄辩,但叙事过多,便少了论证的力量。议论文,当凸显它本身的特征——以论证见长。

论,即阐述自己的观点;证,摆事实,讲道理,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信服力。写议论文一定要重视论证,最好的做法就是且论且证,让论证在议论文中唱主角,使议论文具有雄辩性。

NO.01巧用“五指法”,论中求证

议论文主体部分标准的段落是这样的: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小结句。为了便于记忆,有人分别用五根手指头来辅助记忆。拇指代表观点句,后边的依此类推,这样直观的方法有趣、好记。

如:“①科技改变生活。②虽然一些人不能给科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他一定能说出一些带有科技含量的广为大众使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③电脑一开,世界移来;手机在手,敢闯九州;智能机器,建楼容易……④是什么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吃、穿、住、行、用、玩等生活方式?是科技。是什么使人们视野更广阔,幸福感更强?还是科技。⑤由此可见,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种改变还将拓展到生活的更多领域。”

本片段中的①句就是观点句,主谓宾句,体现了鲜明的观点。②句是阐释句,意在用浅显的语言解释前边的观点,这就是论。③句是材料句,举出三个典型事例,话不在多,点到为止,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句。④句是对③句的分析,它把观点句和材料句统一起来了,怎样统一的?通过各自的关键词,有机融合,组词成句,这样拼接成的新句子为③句助力。⑤是论、证之后的总结,呼应首句,收束本段。

如果观点句像上文一样短小精悍,把五部分都置于一段中即可,如果观点句太长,可以让观点句单独成段,且省略阐释句。如:

“①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能在岗位上坚守,怀一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报国心。

③老一辈人总担心一代不如一代,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些被上一代称为‘垮掉的一代的年轻人,正在撑起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厦。探月工程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三岁,而他们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工业的中流砥柱;扫雷英雄杜富国为国排雷,舍己为人,彰显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英雄本色;海军飞行员张超,为强我国防,高强度练习飞行技术,即使在最后关头,还想着为祖国保护战机。

④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怀报国之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用坚守和汗水,实现中国的飞天梦,用生命守卫着祖国的安全,为美好幸福中国保驾护航。⑤他们奋斗的身影、他们淋漓的汗水,都是这个伟大时代最好的注脚。”

这里的①句便是观点句,句式“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比较长,如果再写阐释句,会显得啰唆,故省略了②阐释句。③句是材料句,和前例不一样,它是先有了一个过渡句,通过对“老一辈人”的反驳引出事实论据,例子比较新,“探月工程科研团队”“扫雷英雄杜富国”“海军飞行员张超”,使用排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句“在岗位上坚守,怀一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报国心”。④句单独成段,这是对材料句的分析,指出材料句中的那些优秀人物之所以卓越的思想根源。⑤句与①句首尾照应,是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总结。

NO.02善用关联词,论中见证

用关联词语连接起来的句子,彼此之间形成了某种关系,逻辑性强,可使论证更严密,更有说服力。常用的有既……又……、即使……也……、因为……所以……、宁可……也不……、只要……就……、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如果……就……、不是……就是……、虽然……但是……、无论……都……、不管……总……、尽管……还是……、只有……才……、不是……而是……、既然……就……、与其……不如……、要么……要么……,等等,写作文时,能用则用,不能用时乱用是毛病。

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奋力拼接。每个人的人生碎片都是由自己拼接,拼接成什么样的图形全靠自己。拼自身发展,图国家强盛,是我们的宏大事业与毕生的梦想。接过前人的接力棒,传承有你有我,我们应做自己之所想,通过确定自己,‘嵌在恰当的位置上,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尽管社会风气浮躁,尽管时代巨婴大有人在,但那不是我们有为的青年喜欢的。有为的青年有长远的打算,并知道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因为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时代拼图的一分子,让中国的蓝图因我而独特有价值,也因恰当而不可替代。”

我们看中间部分,这里的“从而”表达目的关系,表明按照前边的说法做了,就会达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目的。接下来连用两个“尽管”,而后用了“但”表转折,作者朝向正面落笔,否定了前面提到由“尽管”引导出来的“浮躁风气”和“巨婴现象”,力挺“有为的青年”。“有为的青年有长远的打算,并知道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因为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这个句子结构关系更复杂一些,总体来说是因果关系,原因在后,前边的“并”字,表明前后句是并列关系,后句中又有一个“甚至”,很明显,它连接“十倍”“百倍”呈现递进关系。这样看来,这个句子由三层关系构成,第一层因果关系,第二层并列关系,第三层是递进关系。通过这样的一些关联词语,把要说的事例融入进去,以论为主,论中见证,更好地服务于本段观点句,进而有力地服务于中心论点。

NO.03进一步升华主题,照应论证

议论文中升华主题的方法有很多,如果前边写个人,后边写国家;或者前边写某次登山,后边写人生如登山;或者前边写大自然中的狼彼此之间特别讲究团队精神,后边写人类也需要团队精神……主题升华了的前后部分都需要注意论证,这里的论证从语言上、结构上要注意照应。

如:“若说‘奋是生命应有的姿态,那么‘退的智慧又有几人参透呢?孔明隐居乡野,以俟明主;阮籍驾车穷途,以退为志;子房功成身退,佳名传世。退可以是奋的过去,可以是奋的现在,也可以是奋的未来。退可以是一个时机,等待着自己厚积薄发,一鸣惊人;退还可以是一种风度,静静退去,宛如潮水。在‘四弦一声如裂帛轰轰烈烈的生命告白之后,才能体会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人生厚度和安之若素的淡然意味。

人如此,国异哉?

而今大国博弈,竞相奋起,谁拔头筹,尚非定论。孔子曾赞同曾皙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注:这是儒家最终希望的人生的样子,顺应天时,没有争斗,自由自在,在天地间自由呼吸,等待着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若国家的每个人都能如此,或都能实现生命之意义,其大国之姿、大同世界也不再只是梦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之奋起必使国亦奋起。改革创新之成效,是让更多人奋起,奋起又加力于创新,人民之奋起将一往无前。一旦占得先机,切不可自命不凡,应外敛而内尊,此亦退之智也。”

(摘自《奋退倚伏》,作者易子淇)

这个例子的第一段讲的是个人要懂得“奋”“退”的智慧,中间是过渡段,下文升华主题,讲国家也应该懂得“奋”“退”的智慧,“一旦占得先机,切不可自命不凡,应外敛而内尊,此亦退之智也”,此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进退思想,实乃大智慧,在论证上和前边的讲古人瞅准时机“隐退”的有厚度和宁静淡然相照应。

以上三种关于议论文的论证之道,操作性强,对写作议论文有指导意义。巧用“五指法”,善用关联词,进一步升华主题,且论且证,让论证在议论文中“霸屏”,凸显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必能使学生作文更上一层楼。当然,我们强调论证,不是说整篇议论文使用论证的表达方式多了,就是好文章,要讲究论证之法,让议论文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严整有序,符合生活习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符合议论文的逻辑顺序。

簡书

既然可以大量印钞,为什么还会有经济衰退

□[英]约翰·兰彻斯特

某些时候,为了结束经济衰退政府会多印钱,这一招有时还挺管用!

其实,美国政府当下正在讨论一个主意,就是是否造一枚特殊的硬币,面值1万亿美元,以彻底了结所有的债务!(1万亿可是个特别大的数:1后面可是跟着12个0呀。)

可是,导致经济衰退的原因并不在于一个国家有多少钱,而在于人们是否肯花钱。当大家对将来的日子感到忧虑时,便不敢花钱,而是将钱存起来。如果同一时间大家都这样干,企业销售出去的产品就会大为减少,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会相应减少。工人们只有更少的钱用于消费,如此一来,经济衰退就会发生。所以,多印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它不能让人们对未来放心。

只有在人们重拾信心、开始多花钱的时候,经济衰退才会结束,一切才能重回正轨。

(林一摘自《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适用话题】真相 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接与间接

猜你喜欢

议论文观点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观点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