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临床观察
2021-05-21王旭
王旭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5例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自拟健骨止痛方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SOD、GSH-Px、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MDA、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中通过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针灸;风寒湿型;膝关节功能;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4-0100-0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进行性关节软骨破坏、关节畸形等为病理变化特征的退行性膝关节病。现代医学治疗方式多样,其中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但对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物无显著调节作用,导致治疗疗效欠佳[1]。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筋伤”“痹症”等范畴,尤以风寒濕型最为常见。多由肝肾亏虚、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使筋骨失养所致。治疗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原则。温针灸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其通过针刺不同穴位,达到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自拟健骨止痛方具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因此,笔者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中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35例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8)。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30例,女37例;年龄61~79岁,平均(68.07±3.24)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Ⅱ级51例,Ⅲ级16例。观察组男33例,女35例;年龄61~79岁,平均(68.11±3.38)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Ⅱ级53例,Ⅲ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辨证分型中风寒湿型[3]; ③Kellgren分级为Ⅱ、Ⅲ级。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②近1个月有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史,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晕针者;③依从性较低,不配合者。
1.4 方法 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注射液(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93,规格:2.5mL)治疗,于患者膝内侧膝眼处穿刺,有落空感后注入2.5mL玻璃酸钠注射液,1次/周,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自拟健骨止痛方联合温针灸治疗。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拟健骨止痛方:桑寄生20g,当归、杜仲、独活各15g,黄芪、白芍、秦艽、党参各12g,川牛膝、防风、川芎各10g,肉桂、甘草各6g,细辛3g。加水500mL煎至400mL,于早晚温服,每日1剂。温针灸:取内膝眼、阴陵泉、犊鼻、梁丘、血海、阿是穴为主穴,配大椎穴、足三里、悬钟。取穴后,常规消毒皮肤后,采用2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以平补平泻手法待得气后将点燃的1壮2cm艾条插入针柄,待艾柱燃尽,针体变凉后取针,配穴不行温针灸,1次/d,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①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评估。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活动功能、实验室指标检测均显示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功能活动显著改善;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功能活动有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功能活动无明显变化;②氧化应激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空腹血5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水平;③膝关节功能: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包括步行疼痛(0~30分)、上下楼梯疼痛(0~25分)、肿胀程度(0~10分)、屈曲角度(0~35分),分值越高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5];④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通过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优于对照组83.58%(P<0.05)。见表1。
2.2 氧化应激 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MDA、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膝关节功能 治疗后膝关节各项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分别为1例恶心、2例面红;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由风寒湿邪侵袭致气血闭阻不畅引起。故治疗时应以通气血、疏通经络、祛寒湿为治疗原则。而现临床上多以玻璃酸钠对症治疗为主,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但无祛风寒湿邪之效,导致患肢功能活动恢复情况欠佳[6]。温针灸通过针刺与艾灸联合,针刺得气后可将艾灸的温热传导于靶位,起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效。自拟健骨止痛方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肾益气之效。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自拟健骨止痛方中独活具通痹止痛、散筋骨寒湿;细辛、防风、桂心、秦艽祛风除湿;杜仲、牛膝、桑寄生补肝益肾;党参茯苓健脾益气;地黄、当归、芍药补血活血,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具补肾强筋、扶正祛邪之效。加之温针灸能产生光化学作用和光电作用,具沟通表里,调节脏腑,舒经通络,调节气血循环,能将热能带入至神经循行支配穴位深处之效。两者合用具温通经脉、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散湿之效。在本研究中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中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观察组高于对照组,MDA、NO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自拟健骨止痛方具补肝肾、调气血、散寒湿之效,现代药理学[7]也证明方中黄芪可降低患者膝关节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还可缓解患者膝关节软骨退变过程。同时温针灸通过针刺梁丘穴,血海、阳陵泉等穴位,其中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针刺该穴位具通络活血、祛风除湿之效;血海为足太阴脾经腧穴,针刺具缓解患者膝股内侧疼痛;刺激阳陵泉具温通经脉行气血之效,可达到养肝柔筋、舒筋活络、补肾壮骨之效。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增强驱寒散湿之效,起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高患者抗氧化应激作用,降低患者炎症反应的作用。
本研究中,治疗后,膝关节各项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中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自拟健骨止痛方具调节脏腑气机,舒经通络、滋补肝肾,活血祛湿之效;温针灸可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可有效提高患者病变处血流量,利于骨关节恢复。加之玻璃酸钠注射液对膝关节软骨起润滑作用,可降低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关节摩擦损伤,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8]。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中通过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膝关节 功能恢复,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会,孟祥美.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寒湿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24):3786-3787.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45):3653-365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85-9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3-71.
[5]于杰.温针灸结合口服步趋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8):67-69.
[6]陈竹明,刘志军,陈绍军.中药加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分析[J].中國社区医师,2019,35(34):87-88.
[7]马秀,刘少静,张婉莹, 等.黄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9,33(8):50-53.
[8]邵丰博.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例[J].中医研究,2020,33(4):22-25.
(收稿日期:2020-08-25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