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鳖:庞然大物的灭绝困境
2021-05-21陈怀庆
陈怀庆
濒临灭绝的大块头
侧颈龟通过左右弯曲脖子将头藏到上下壳之间。而曲颈龟通过向内折叠脖子,将头缩入壳中,是真正的“缩头乌龟”。侧颈龟全为水栖型,只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中国没有分布,因此国人不熟悉;而曲颈龟分布在除了南极洲外的其他各大洲,分布更广,多样性也更高,在经典的水栖型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了适应海洋生活的海龟和陆地干燥环境的陆龟。
这群慢悠悠的家伙中也不乏庞然大物。现存体型最大的龟鳖类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棱皮龟,它们平均体长达2米、体重达500千克。启发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加拉帕戈斯象龟是体型最大的陆龟,体重可超过400千克。
三千年的名字说丢就丢
古代中国人对斑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记录,并给这种庞然大物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鼋”。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就有以“鼋”为原型铸造的青铜器,而之后“鼋”也频繁出现在众多的古籍文献中。然而分类学研究的混乱造成了斑鳖长时间地被认为是无效种,最后连“鼋”这个名字也落到了其他物种头上。
近代,西方学者进入中国开展研究,斑鳖也正式进入了动物分类学的视野。1876年,英国动物学家格雷依据从上海附近采集的斑鳖标本,命名了新物种“斯氏鳖”。然而,鳖类中不同物种的分类关系难以厘清,而且“斯氏鳖”的模式标本是一只幼体,不足以完整反映整个物种的特征。因而在随后的一百年中,科学家们一直将其误认为是中华鳖等其他物种的同物异名。
直到1988年,国际上才最终确立“斯氏鳖”独立物种的身份。当时,国内科学家认为“鼋”是另一种大型鳖类的中文名,于是另取名斑鳖作为“斯氏鳖”的中文名。这一误会直到2010年才经详细考证被发现,奈何叫了三千年的名字说丢就丢了。可真正不幸的是,当人们终于弄清斑鳖的身份时,它们的处境却已经岌岌可危。
拯救斑鳖,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11世纪起,黄河流域未再有记录。20世纪起,淮河流域与长江中游也未再有记录,斑鳖的分布退缩至仅长江下游和钱塘江区域。而到了20世纪中叶,斑鳖在最后分布区中也不再有野外记录,仅有为数不多的个体生活在放生池中。在斑鳖的另外一个分布区——跨境中国云南和越南的红河流域,原本其种群数量一直十分丰富,栖息地也较为完好,但在20世纪60~80年代时,这一区域经历了高强度的渔业捕捞,随即造成斑鳖种群崩溃。而后在这一地区进行的道路和水坝建设更是破坏了斑鳖的栖息环境和繁殖地,进一步加速残存种群的灭亡。
2005年,保护工作者真正开始关注这一物种时,竟发现全世界只能清点出6只活着的个体:苏州动物园的1只老年雄性斑鳖,苏州西园寺的2只斑鳖,北京动物园的1只斑鳖,上海动物园的1只雄性斑鳖和越南河内市还剑湖中的1只斑鳖。之后陆续又发现4只斑鳖:长沙动物园的1只雌性斑鳖,越南同莫湖中的2只斑鳖和宣汉湖中的1只斑鳖。也就是说,当人类意识到需要保护这个物种时,全球只剩下区区10只了。
更为悲剧的是:2005年10月北京动物园斑鳖死亡;2006年12月上海动物园斑鳖死亡;2007年8月苏州西园寺2只斑鳖一只死亡一只失踪;2016年1月越南还剑湖斑鳖死亡;2019年4月长沙动物园雌性斑鳖死亡。截止到目前,幸存的斑鳖仅有4只。
其中最令人唏嘘的是,2008年5月长沙动物园雌性斑鳖被运到苏州动物园与其中的雄性斑鳖进行人工繁育,然而历经了11年,不仅繁殖无果,还造成了雌性斑鳖的意外死亡。雌性斑鳖的年龄大概有100岁,对于这个物种来说仍是壮年,在人工繁育的这11年中雌性斑鳖每年都会产下100-200多枚卯,但由于雄性斑鳖生殖器受伤,无法顺利完成自然交配。于是,人工授精成了唯一可能的方法。但雄性斑鱉的精子活性只有正常水平的20%,即使从2015年到2018年进行了4次人工授精,也没有让雌性产下受精卯。在2019年4月13日的第五次人工授精后,雌性斑鳖没能从麻醉中正常苏醒,经过长时间抢救无效后死亡。这一对斑鳖原本是保护这个物种最大的希望,却成了最大的失望。
野生动物保护:别再从“迟到”变成“徒劳”
斑鳖保护不利的直接原因在于保护得太晚,人类开始有所行动时,它们的野生种群已经受到了毁灭性打击,而人类对于这个物种又几乎一无所知,之后无论是就地保护野生个体还是人工圈养繁育都是步履维艰、杯水车薪。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斑鳖的消失有一定的必然性。作为大型河流中的顶级捕食者,斑鳖十分依赖一个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比其他中小型物种更为强烈。
全球仅存4只的斑鳖恐怕很难走出灭绝的困境了,但作为一个特别长寿的物种,这一庞然大物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提醒人类反思如何平衡自身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2021年2月1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了自颁布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调整。这次调整将受保护物种的数量扩大了一倍,斑鳖也新晋成为一级保护动物。此外,中国总共生活着33种龟鳖类,因过度捕捉和栖息地破坏,它们都处于濒危甚至极度濒危的状态。在这次的名录调整中,除了华鳖属的4个物种,中国本土的龟鳖类都进入了重点保护物种的行列。希望今后我们能把握住保护它们的最后机会,有一天能再次看见龟鳖类慢悠悠地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亦如2亿年前它们祖先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