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临床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药物疗效对比研究

2021-05-21尤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帕米复律室上性

尤东

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山东 27730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为终止其发作,当前临床治疗方案以药物转复为主[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发作和终止都较为突然,患者一经发病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使其复律,常导致机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肌耗氧增加,进而引发心功能恶化和心绞痛[2],若是长期处于心律失常状态可导致患者出现晕厥、心衰、休克甚至心搏骤停等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迅速使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转复[3]。根据相关研究报道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既发病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见于健康人群,其患病率高达2.29/1 000[4]。在临床治疗中,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首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终止其发作,缓解临床症状[5]。现阶段临床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有多种方式效果均良好,如迷走神经刺激法、食道调搏、介入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其在改善患者病情中均可发挥一定积极作用[6]。但因药物治疗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等特点而受到患者广泛认可,因此当前药物治疗仍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7]。本院选取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56例,比较不同药物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转复率、复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56 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经诊断和心电图检查符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标准,患者近期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排除标准:合并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脑出血或脑栓塞、甲状腺疾病、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其他的心脏疾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3 组。其中A组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初次发病患者38例、复发病患者14例,年龄范围为47~66岁、年龄(55.37±11.33)岁,体质量指数为(25.15±3.47)kg/m2,发病时间范围为0.5~48.0 h、发病时间为(27.16±12.15)h;B组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初次发病患者39例、复发病患者13例,年龄范围为46~68岁、年龄(55.82±11.67)岁,体质量指数(24.88±3.62)kg/m2,发病时间范围为0.5~48.0 h、发病时间为(26.74±12.68)h;C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初次发病患者40例、复发病患者12例,年龄范围为45~69岁、年龄(56.03±11.89)岁,体质量指数(25.47±3.51)kg/m2,发病时间范围为0.5~48.0 h、发病时间为(29.02±13.06)h;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治疗前均保持放松平卧状态,常规心电血压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给药前后身体状态变化,准确记录给药时间、用药剂量。A组:使用5%的葡萄糖溶液将5~10 mg维拉帕米(侯马霸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228,规格:2 ml∶5 mg)稀释至20 ml,在5~10 min内经肘静脉推注入血,如若无效5 min后重复上述步骤再来1次。B组:以0.10 mg/kg三磷酸腺苷二钠(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561,规格:2 ml∶20 mg)剂量于5 s内快速经肘静脉推注入血,随即使用10 ml生理盐水冲洗,如若无效每隔3 min后以0.10 mg/kg剂量递增重复以上步骤。C组:使用5%的葡萄糖溶液将35~70 mg普罗帕酮(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214,规格:20 ml∶70 mg)稀释至20 ml,在5~10 min内经肘静脉推注入血,如若无效,5 min后重复上述步骤再来1次。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1.3 指标检测 治疗过程中使患者保持仰卧姿势,进行常规心电监护以及心电图纪录。观察3 组患者阵发性心动过速转复率、复律时间和包括窦性停搏、室性期前收缩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4 疗效评定 通过观察3组患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复律时间,来评价接受治疗后3组的临床效果,有效:给药后30 min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且3 h内不复发者,无效: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复律或复律后短时间内即复发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的阵发性心动过速转复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复律时间也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2.2 3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统计发现,经给药治疗后B 组患者的窦性停搏、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另外两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1,P=0.045),见表2。

表1 3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3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指起源于心房、室交界部和房室间,多是由于心脏的自律性增高、触发激动以及折返激动引起的,常会诱发机体出现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的一种心血管急症,患者最高心率甚至可达220 次/min[8]。在临床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常见心悸、心率加快、头晕、胸闷、胸痛、多尿、出汗等症状[9]。相关研究表明,虽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不直接引起患者出现器质性心脏疾病,但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常会诱发患者大脑、心脏等实质性器官供血不足,严重者甚至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休克,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0]。在临床诊断中,相关专家认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患者心电图连续出现3 次及以上的室上性过早波动,其发病率高,年龄段分布广,此外治疗后十分容易出现反复[11]。相关研究表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的病理机制主要为患者房室间及房室交界区发生折返,其特点为发生和终止过程都极为短暂且无明显征兆[12]。当下临床治疗方案中多将及时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当成治疗的核心问题。现如今,临床上关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很多,其中电复律治疗的效果最佳,但由于硬件及软件设施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基层医院并不能满足电复律治疗的条件。因而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方便、对治疗环境要求较低等特点的药物治疗无疑更加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且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13]。现如今,选择一个疗效理想、安全性较高的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渐渐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当下临床上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药物的选择较多,包括且不限于维拉帕米、胺碘酮、三磷酸腺苷二钠、普罗帕酮以及β 受体阻滞剂等,此类药物均常被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但尚无确切关于药物疗效间比较的研究。折返激动作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常常是控制患者发病的重中之重[14]。维拉帕米、三磷酸腺苷二钠以及普罗帕酮是临床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且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3 种药物对于改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作为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可以有效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使折返与组织不应期在此发生相遇,阻断激动的持续进行从而终止折返激动,在针对患者的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方面的效果良好,但对于患者出现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疗效并不显著。维拉帕米转复率与三磷酸腺苷二钠和普罗帕酮相比相对较低,维拉帕米的应用受到了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状态等状态的限制,此外维拉帕米不能和β 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也极大的限制了临床应用。作为钠通道阻滞剂,普罗帕酮可以有效地延长房室结快慢径路和旁道的逆向有效不应期,针对患者出现的房室结慢径路及旁道前向有效不应期的延长作用显著,能够及时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普罗帕酮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转复率高,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的特点。但在药物选择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伴有低血压、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障碍、双束支传导阻滞、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肝肾功能障碍则应当改用其他药物。而三磷酸腺苷二钠则是在进入体内后通过抑制钙通道,进而经酶解迅速转化为腺苷并与房室结的腺苷A1受体发生结合,诱发房室结产生负性传导作用,可以有效地终止房室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且拥有复律时间短、转复率高的优点,在以上3 种药物中复律时间最快,且控制剂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本研究针对维拉帕米、三磷酸腺苷二钠以及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服用维拉帕米、三磷酸腺苷二钠以及普罗帕酮后转复率分别为71.15%、96.15%、82.69%,复律时间依次为三磷酸腺苷二钠、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三磷酸腺苷二钠、普罗帕酮、维拉帕米,3组药物均可一定程度地使患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发生转复,但服用三磷酸腺苷二钠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后转复率、复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选择三磷酸腺苷二钠药物治疗,转复率较高,复律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帕米复律室上性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临床分析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维拉帕米对胡桃醌Caco-2细胞转运特性的影响
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对瘢痕组织的抑制效果研究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帕米磷酸二钠合成工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