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相关概念内涵辨析
2021-05-21卢学强郑博洋于雪孟伟庆袁敏
卢学强,郑博洋,于雪,孟伟庆,袁敏
(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50;2.天津市跨介质复合污染环境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3.天津市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调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 300350;4.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5.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300380 天津)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强调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永续发展的新型人类文明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2015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修复作为减缓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策略,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具有重要作用[1,2]。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生态修复概念和内涵的误解甚至误用,使得生态修复的预期效果无法实现。为此,本文从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生态修复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辨析,并对生态修复中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探讨。
1 生态的概念辨析
1.1 生态的概念
对生态概念的错误认知,是造成生态修复相关概念误解和误用的核心。生态这个词语来自希腊语οκος,意思是指房屋或者环境,而汉语词典中“生态”被解释为生物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也就是说,一个解释注重外部环境,一个解释注重生物自身。生态词汇含义的第一层次的泛化,即社会生态学概念的引入,研究对象由自然原生生态变为亚原生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生态词义进一步泛化应该是经济学领域的仿生式泛化,其随循环经济而来,即所谓的产业生态或者生态产业,生态被指生态系统或者一个良性的自组织、自维护生态系统,并且作为一个修饰词完全泛化到社会科学各领域。
在自然科学领域,生态的概念源于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科学家海克尔于1866 年提出[3],目前对生态学的定义比较公认的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4]。根据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在自然科学范畴内应该包括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生”,指生物;另一含义是“态”,不仅仅是状态或形态,还包含“位(niche)”的概念。换句话说,生态的内涵与生态系统的内涵相统一,包括了生物因素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生境(habitat)。
1.2 “两山”理念与生态学
新时代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呼吁更为迫切,践行“两山”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基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思想来看“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包含了非生物的环境和非人类的生物的自然生态系统,“金山银山”就是人类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两山”理念的核心就是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统一,实现永续发展(见图1),也就是说“两山”理念与生态学的基本内涵是相统一的。
图1 “两山”理念与生态学
2 生态修复概念及内涵辨析
2.1 生态修复相关概念辨析
生态修复,国外称之为ecological restoration 或ecological remediation 等,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表中列出几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总体上,生态修复可以定义为:以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的人为调控和基于生态系统自调节、自组织的自然恢复相协调统一为手段,以退化或受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修复和恢复为目标,对退化或受损生态系统的生物要素或环境要素的修复。
与生态修复含义相类似和常用的词语有很多,如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境修复、环境修复、生物修复等。其中,生境修复、环境修复、生物修复属于生态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修复,生态恢复、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一样从广义上可以视为一种转变,生态恢复强调自然演替形成转变,而生态重建则强调人为调控形成转变,其最终目的都是使退化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转变到一种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8]。从转变的目标上看,生态恢复的目标是生态系统过去某一时点的状态,而生态重建则是对生态系统未来时点设定的状态。也就是说,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可以统一到生态修复的概念下,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可以看作生态修复针对受损程度不同生态系统采取修复措施的两个特例(见图2)。
生态修复的定义
图2 生态修复的含义
2.2 生态修复的内涵解析
人与自然都是生态修复活动的参与者、执行者和受益者,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为生态修复的内涵所在。从古至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经历了多重变化:远古时期的人类无法科学解释自然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因此出现了“敬畏自然”甚至是“崇拜自然”的客观唯心主义。“天人合一”思想、“道法自然”等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哲学思想。近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呈现“主客二分”的特点[12]。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修复的目标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13]。在生态修复实践中,应遵循“自然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1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自然或近自然恢复(naturalization)、再野化(rewilding)等基于自然的修复技术手段(nature-based solution,NBS)[15]。从“两山”理念和人与自然关系来审视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的内涵就是将“自然为主,人工为辅”作为修复原则,将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统一发展作为最终的修复结果(见图3)。自然为主人工为辅
图3 生态修复的内涵
3 生态修复概念使用中的误区及原因
3.1 生态修复中的误区
生态修复被提及和应用都非常广泛,但是许多情况是对生态修复的误用甚至错用,其中典型的误区主要有三类(见图4)。
图4 生态修复中的误区
第一类是生态修复与绿化复垦相混淆。绿化复垦只是对生态系统中植被部分的修复或恢复,只是生态修复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对生态修复目标进行科学设计和论证,盲目的绿化可能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带来副作用。例如,在绿化植物选择上往往考虑景观美学因素,追求快速复绿和美观,而忽略所选择植物的生态特性尤其是入侵特性,使得原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往往将“水清岸绿”作为河流生态修复目标,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而言,这个目标忽略了水中动物植物的修复以及岸上除了植被以外的生物修复。
第二类是生态修复与环境修复相混淆。环境修复主要指针对环境污染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开展污染治理。环境修复对于生态修复是重要的,但二者不能等同。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微生物、植物以及动物等开展污染治理的环境修复不能等同于对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恢复或修复,二者可以结合但不能等同。换句话说,生物修复其实是利用生物开展修复,这和修复生物不同。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一些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其本质是河道型污水处理厂而非河流生态修复。
第三类是生态修复忽略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其实前两类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归为此类。生态修复的目的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使得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服务。然而,在生态修复实践中,生态功能的修复往往被忽视,如将湿地生态修复目标定为“绿肺”并且大规模种树,而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其主要生态功能是蓄水净水、涵养水源,显然这种忽视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修复”,是对生态的一种损害。还比如在沿海滩涂种树绿化,显然也是对滩涂生态功能的忽视。在更大范围内,由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忽视,使得生态修复不能从区域生态空间格局的角度进行布局安排,比较典型的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由于缺乏对生态系统功能分区的考虑,使得一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无法回答“谁屏障谁”“为什么屏障”“屏障什么”等涉及生态系统功能的问题。
3.2 造成生态修复乱象的原因
造成生态修复中各种乱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对生态概念的不理解、片面理解甚至庸俗泛化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生态修复概念、内涵被误用的核心,生态修复应从生态系统出发,考虑生物和环境要素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功能)的全面系统修复,而不仅仅是某一部分的修复。
(2)虽然冠以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很多,但是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还不健全。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横跨理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工程学以定量为基础,而生态系统本身复杂性使得生态学科研究往往定性多于定量,理念多于理论,在与工程学科结合形成技术体系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4 结语
从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生态修复的相关概念和内涵进行辨析,并对生态修复概念使用中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探讨。生态修复包含了“生态恢复、修复和重建”的三重含义,是减缓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策略。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山”理念等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生态修复工程应遵循“自然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把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统一发展作为修复的最终结果。文中提到的一些生态修复中的误区,如生态概念的误解、生态功能的误判等,将严重影响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需要引起广泛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