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雄激素药物替换治疗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

2021-05-21贝为新李仙黎德林钟启值黄志红黄恒海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抵抗性去势雄激素

贝为新,李仙,黎德林,钟启值,黄志红,黄恒海

梧州市工人医院泌尿外科,广西梧州543000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高发病症,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发病率第2名,目前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提升,在患者就诊时多已处于晚期阶段,该疾病成为目前危害老年男性安全的重要病症[1]。晚期前列腺癌疾病多数采用内分泌治疗,但是目前对内分泌治疗较为敏感的患者经过为期1.5~2年的时间就会转变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2-3],因此目前对于此类疾病的病变,一直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难点。抗雄激素药物替换治疗作为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比较新颖的方案,在国外相关研究报道较多,但国内这方面的探索十分少见,为了进一步分析抗雄激素药物替换治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该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96例,进一步分析抗雄激素药物替换治疗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收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96例,年龄58~90岁,平均年龄(74.01±5.52)岁。纳入对象均确诊满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断标准[4],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同时排除依从性差,严重心肝肾病变、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患者。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96例患者停用抗雄激素药物,继续应用戈舍瑞林(国药准字X19990231),3.6 mg,连续28 d,或者亮丙瑞林(国药准字H20093852)7.5 mg,连续28 d。患者停药期间每14天检查1次PSA评定临床效果。如果氟他胺(国药准字H19990143)停止应用到1个月,比卡鲁胺(国药准字H20060982)停用2个月无效,则结束评定。如果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对患者有效,则继续停用。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将PSA判定为研究标准,患者血清PSA降低和抗雄激素撤退的有效用时。抗雄激素撤退治疗的标准为[5]:抗雄激素撤退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清PSA≥50.00%,则发生的抗雄激素撤退反应。如果氟他胺停用到1个月,则判定为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无效。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分析

该次研究的9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共计有24例出现抗雄激素撤退反应(前列腺特异抗原降低程度≥50.00%),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有效率为25.00%(24/96),疾病缓解的平均用时为(4.05±1.96)个月。

初始内分泌治疗中,应用氟他胺治疗的患者其抗雄激素撤退反应发生率在32.00%(16/50),应用比卡鲁胺患者的抗雄激素撤退反应发生率为17.39%(8/4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7,P=0.099)。

该次研究的96例患者中,治疗前存在骨或者软组织转移的患者为42例,抗雄激素撤退发生率14.29%(6/42),无骨或者软组织转移54例,抗雄激素撤退发生率33.33%(18/5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32)。

2.2 效果的潜在预测因素研究

对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是否好转的潜在测定因素予以单因素回归分析形式[进入形式,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5.00%],数据证实,患者的年龄情况、抗雄激素药物应用情况、GLeason分级情况、TNM分级情况、是否有骨或软组织转移情况、初始内分泌治疗用时、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以及血清睾酮等和治疗是够有效没有关联,见表1。

表1 测定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潜在预测因素

3 讨论

作为二线内分泌治疗的主要形式,抗雄激素撤退应用过程中,会有部分患者在停用抗雄激素药物后发生抗雄激素撤退(AWS)反应[6-8]。其中抗雄激素撤退反应的相关理念最开始是在20世纪初被发现,主要是在停止应用氟他胺后,患者发生PSA降低反应,伴随或者不伴随主观反应或者客观表现改善的情况。而后这一反应在其他抗雄激素药物中也有出现[9]。

因此外国研究学家研究认为,进行氟他胺治疗的患者其WAS发生在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比卡鲁胺治疗的患者其WAS在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后的1~2个月才会发现,并且证实这些反应的发生疑似和氟他胺以及比卡鲁胺的半衰期长短有所联系[10-12]。目前关于AWS的发生机理,当前研究认为可能和雄激素受体的突变有所关联,常规情况下,雄激素受体(AR)仅仅和睾酮或者二氢睾酮联合仅被活化[13]。但是一旦AR的基因出现突变后,AR识别特异性有所下降。通过该文相关数据证实,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对少数CRPC患者有效果[14]。

该次研究就收治的96例患者停用抗雄激素药物(氟他胺或比卡鲁胺)后,改为戈舍瑞林或者亮丙瑞林的临床效果,9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有效率为25.00%,疾病缓解的平均用时为(4.05±1.96)个月。初始内分泌治疗中,应用氟他胺治疗的患者其抗雄激素撤退反应发生率在32.00%,应用比卡鲁胺患者的抗雄激素撤退反应发生率为17.3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存在骨或者软组织转移的患者为42例,抗雄激素撤退发生率14.29%,无骨或者软组织转移54例,抗雄激素撤退发生率33.33%(P<0.05);患者的年龄情况、抗雄激素药物应用情况、GLeason分级情况、TNM分级情况、是否有骨或软组织转移情况、初始内分泌治疗用时、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以及血清睾酮等和治疗是够有效没有关联。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钱苏波等学者[15]对收治的48例CRPC患者研究,发生AWS率为25.00%,疾病缓解中位时间(4.0±2.0)个月;初始治疗应用氟他胺者发生AWS率32.0%,高于比卡鲁胺的17.4%(P<0.05);48例治疗前有骨或软组织转移21例,AWS率为14.3%,无骨或软组织转移发生AWS率为33.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雄激素阻断疗法治疗后衍变为CRPC的患者,可应用抗雄激素撤退治疗。

猜你喜欢

抵抗性去势雄激素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Vestigial like family member 3 is a novel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gastric cancer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
多西他赛/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两个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AR基因突变检测
去势与不去势对公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大畜去势经验谈
拥有动物去势液 财富终身伴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