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
——以福州市为例

2021-05-21

海峡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普村民农民

王 靖

(福州市科普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6)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农村科普作为文化振兴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盘活农村地区发展活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

基于此,诸多专家、学者对农村科普展开研究,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黄卫等认为,要建立更加合理高效的科普机制,农村科普手段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注重科技与文化融合,将文化基因注入农村科普[2]。王庆民认为,要采取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做优科普内容、运用新媒体丰富传播形式等措施,不断提升农村科普公共服务能力[3]。马爱平等根据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的实际,提出“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的科普宣传策略[4]。虽然学者们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各地发展情况不一。为此,笔者通过对福州市农村居民展开调查访谈,对强化农村科普宣传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1 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1.1 农村科普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保证

我国农民数量多,科学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农村封建迷信活动较为严重,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不相符。据统计,2018年农村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仅为4.93%,远低于全国公民的平均水平(8.47%)。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有助于帮助农民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5]。

1.2 农村科普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关键举措

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认知水平与科学素质。通过强化农村科普宣传,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科学知识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升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6]。

1.3 农村科普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农业生产易受天气、自然灾害、种子选育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看天吃饭”是对农业最形象的概括。通过强化农村科普宣传,可以使农民及时掌握天气、自然灾害的预警,选取更优良的种子、化肥、农药,及时把握市场动态,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实现增收增效,从“看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7]。同时,强化农村科普宣传还可以让广大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起学用科学、科技致富、勤劳致富的思想理念,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8]。

1.4 农村科普工作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强化农村科普宣传,围绕乡村实情开展精神文明科普服务,能够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和法治观念,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6]。

2 农村科普宣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福州市为例

近年来,福州市科协着眼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持续强化农村科普宣传。一是开展主题科普宣传,组织、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反邪教宣传月、防震减灾日、食品安全周、科普大篷车下乡等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专家上门技术指导等方式,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技协、龙头企业主体承担教育培训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2020年,全市累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1期,1万余人参与。三是发展信息化手段,借助“福州科普”微信公众号、福州市科协网站、今日头条App、掌上福州App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科普宣传,推送科普知识、科普视频。但总体而言,农民认知水平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能力,加上农村科普资源缺乏、科普形式单一等问题,农村科普依然任重道远[5]。

为了更好地掌握村民科普需求,利用村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精准实施科普服务。笔者以开展主题科普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等为契机,随机访谈100位村民,采取“一对一访谈”的方式,收集当地村民对农村科普工作的看法及意见,提出强化农村科普宣传的针对性建议。访谈主要围绕政策法规知晓、信息获取渠道、感兴趣的话题、意见建议等四个方面展开。

2.1 政策法规知晓方面

政策法规方面,选择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农业法》《食品安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职业病防治法》《文物保护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环境保护法》等,最终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村民政策法规知晓情况统计

从表1可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知晓的村民最多,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2%;《农业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与村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村民知晓率也比较高,均超50%;与个人人身利益相关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村民知晓率为40%左右;而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相关的《文物保护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村民知晓率较低,应该成为下一阶段农村科普的重点科普内容。

2.2 信息获取渠道方面

从表2可知,村民信息获取渠道中,电视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占比较高,分别为45%、43%;报纸或杂志占比为26%;广播或收音机、各类宣传活动、村务公开栏等占比较为接近,分别为18%、14%、12%;人际交谈占比最少,仅为6%。

表2 村民信息获取渠道情况统计

2.3 感兴趣的话题方面

从表3可知,村民最感兴趣的话题还是生计问题,选择经济生产的占57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村民也较为感兴趣,分别为45%、48%;选择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的分别为36%、33%,说明村民有较高的文娱需求;村民对环保问题、公共安全等话题则感兴趣较少,村民的公共意识还有所欠缺。

表3 村民感兴趣的话题情况

2.4 意见建议方面

收集意见建议过程中,虽采用开放式提问,但为了能获得更详尽的信息,笔者采取引导式访谈,以“您对当前的农村科普服务有哪些建议,比如科普人才、科普资源、活动形式等等,您认为哪些做得不够,需要完善改进?”从访谈结果来看,科普活动频次少、形式单一以及现有科普读物陈旧等是村民反映较多的问题,均有超过30%的受访者提出了相关问题。这应该成为下一阶段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向。

3 强化农村科普宣传的建议

3.1 坚持重点科普与全面科普双向发力

强化农村科普宣传,要坚持重点科普与全面科普双向发力。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当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科普重点,经济生产也是农民最感兴趣的话题。要结合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化农民,确保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另一方面,要做到全面。农村科普工作不能局限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法律科普、生活科普、社会科普等。一是强化法律科普。除了要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更重要的是要紧跟新形势,加大对《民法典》《传染病防治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村民增强法治意识。二是强化生活科普。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其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移风易俗宣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变农村陋习和不文明行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三是强化社会科普。从访谈结果来看,当前农民的公共意识较为欠缺,不大关注公共安全、环保问题等社会问题。对此,要进一步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卫生健康、国家安全、文物保护等观念和知识,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3.2 坚持传统手段与信息化手段双管齐下

合适的科普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方面要重视传统手段。从访谈结果来看,电视是村民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利用电视宣传平台,设立农村科普专栏,把科普知识推广到各家各户。制作科普电视节目,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实用性,可以借助真人访谈的节目形式,让农民能与专家互动,向农民传播翔实的科普知识。同时,还要发挥村务公开栏、乡村公园等设施作用,粘贴宣传画并定期更换,打造固定宣传阵地。另一方面要丰富信息化手段。从访谈结果来看,超40%的村民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获取信息,科普信息化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但笔者与村民的交谈发现,多数村民依靠抖音、自媒体公众号等渠道获取信息。来自这些渠道的信息真实性待考证,其中不乏伪科学。科协及学会要探索建立农村科普微博、微信,更精准地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让农民享受更丰富、更便捷的科普服务;要培育农业科普达人,借助名人效应,通过正面引导宣传,激发村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3 坚持互动式科普与灌输式科普双轮驱动

从访谈结果来看,超过30%的村民认为科普活动频次少、形式单一。当前的科普活动以科普展览、科普讲座为主,这种活动形式大多以静态的方式出现,受众虽多,但效果有限。要强化农村科普宣传,需实现灌输式科普和互动式科普双轮驱动。一方面,灌输式科普仍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一种形式,要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科普内容要精准、有趣。内容要精准,农村是熟人社会,只要科普的内容有价值,往往会“一传十,十传百”。但从访谈来看,人际交谈获得的信息比重偏少。因此,要从村民角度出发,针对村民感兴趣的话题,如经济生产、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加大科普宣传,增强科普内容的可接受性,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内容要有趣,将专业化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农民能理解、能吸收的话语及知识,把科普形式与农村文化生活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各类科普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强化互动式科普。如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的授课地点选择在与讲授内容密切相关的田间地头,教师针对农民遇到的生产问题现场讲解示范、及时解决,在互动实践中,普及科技知识,提升效果;将枯燥的法律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影像、动画、电影等形式展示出来,提升科普活动的生动性,激发受众学习兴趣,加强互动。

3.4 坚持“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双翼齐飞

强化农村科普宣传,既要“授人以鱼”,让更多的科普资源、科普活动向农村倾斜,更要“授人以渔”,大力培养本土科普人才,确保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一方面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科普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大农村科普活动力度,让科学普及渗透到农村。引导更多农业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学者以及大众媒介从业人员积极投入农村科普,以专项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活动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捐赠科普读物,解决农村科普资源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本土科普人才,农林、司法、科协、高等院校等要加强协作,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农村科普人才培训,精准聚焦提升“火车头”的能力素质,以点带面,推动农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科普村民农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科普达人养成记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