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复杂超深井非常规井身结构设计

2021-05-21李同勇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2

化工管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深井井眼套管

李同勇(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

0 引言

本井井身结构设计充分借鉴了四川盆地深井、超深井井身结构设计及应用,其深井、超深井应用45 井次,技术成熟可靠,钻探成功率100%。并且充分考虑到地层的复杂性和层位与井深的预测误差,为井身结构调整留下空间(包括钻井深度的调整),备用一层套管层系。

1 地质层序与压力系统

根据本区地质特征,结合邻区施工情况,设计重点对本井地层层序、油气层、地层温度、地层压力、H2S 等方面做了预测,为井身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本井地层自下而上主要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古老、岩性复杂。预测本井存在7 个流体异常层和3 个潜在的油气层,井底预测温度为188.4 ℃。存在两层明显的异常高压层,分别存在高家边组和幕府山组,地层坍塌压力一般在1.40 SG 以内,地层破裂压力预测一般在2.00 SG 左右。地层三压力参数特征详见表1。

预测本井栖霞组存在H2S,本井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均发育大套碳酸盐岩,有生成H2S 气体的条件,预测震旦系上统至奥陶系上统可能存在H2S。

从邻井钻遇情况看,风化壳储层多有发生井漏,存在钻探风险。预测本井可能钻遇4 层风化壳储层:(1)下三叠统青龙组顶面,即印支构造面风化壳,预计顶界深度850 m;(2)下二叠统孤峰组-栖霞组顶面,即海西构造面风化壳,预计顶界深度2 090 m;(3)上志留统茅山组顶面,预计顶界深度2 902 m;(4)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面,预计顶界深度6 430 m。

表1 南黄海X井地层三压力预测参数特征统计表

2 钻井工程面临的难点与风险分析

2.1 井漏风险

(1)本井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地层,存在3 个碳酸盐岩风化壳,即下三叠统顶面印支风化壳、下二叠统顶面海西风化壳、上震旦统顶面风化壳。在邻井钻井过程中证实了印支构造面和海西构造面风化壳的存在,且发生了钻井液的漏失。总体上风化壳的存在增加了井漏的风险。

(2)崂山隆起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发育,主要发育于中生界三叠系,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碳酸盐岩易形成裂缝、溶蚀孔洞,在钻井过程中易发生井漏。

2.2 地层垮塌和卡钻

本井主要发育三套厚层泥页岩层段,主要为二叠系孤峰组至龙潭组-大隆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寒武统幕府山组,大套的泥岩段容易在钻井的过程发生垮塌、卡钻,此外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也是易垮塌地层。

2.3 井涌、井喷

根据压力预测,本井在存在两层异常高压,分别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压力系数在1.20~1.33 之间,并且油气层预测结果显示异常高压层段也是重要的油气层段,因此在钻井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井涌和井喷事故,现场要做好相关防控措施。

2.4 H2S 风险

根据邻井钻井情况,在栖霞组顶界1 642 m,发现有H2S显示,在井深1 651.78 m 处H2S气测值最高达到98.0×10-6,区域上栖霞组标志层为臭灰岩;且预测本井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均发育大套碳酸盐岩,有生成H2S 气体的条件。

3 南黄海X 井井身结构方案设计

3.1 井身结构必封点分析

依据本井的压力系统和地层特点,结合四川超深井钻井成功经验、邻井实钻情况及该井地层三压力参数的预测结果,确定其井身结构必封点共有4 个,套管层次为6 层。

第一个必封点分析:封隔至盐城组底界。由于新近系及以上地层疏松,易垮塌,下伏的青龙组顶界为碳酸盐岩风化壳,存在较大的井漏风险,不揭开青龙组风化壳,封隔上部易垮塌层。

第二个必封点分析:钻穿栖霞组,下入套管进行封隔,以确保施工安全,及下部油气层的发现。此段地层较为复杂,上部为青龙组大套灰岩易漏层;中部为大隆组-龙潭组煤层,易垮塌;下部栖霞组臭灰岩可能含H2S。邻井在相当本组地层已检测到H2S。

第三个必封点分析:钻穿五峰组底界,下入套管进行封隔。根据地质风险预测及相似地层实钻情况,高家边组及五峰组存在易垮塌的泥页岩地层,且为高压地层,下伏的奥陶系、寒武系主要为缝洞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易漏。

第四个必封点分析:钻穿幕府山组,下入套管进行封隔。幕府山组主要发育泥页岩,易垮塌,且预测可能存在高压层;下伏灯影组地层预测主要为缝洞发育的碳酸盐岩易漏,地层压力系数低(1.06~1.10)。

3.2 本井井身结构方案设计

按照4 个必封点、6 层套管封隔的分析,同时上层套管下深必须保证下开次使用高密度钻井液时,套管鞋以下地层不被压漏,套管强度满足行业规范,具体各开次设计如下:

(1)一开Φ914.4 mm 井眼:钻至200 m,下Φ762 mm 隔水导管封固,建立简易井口,隔水导管入泥92 m。

(2)二开Φ660.4 mm 井眼:钻至848 m,进入盐城组底部,不揭开青龙组顶部风化壳,下Φ508 mm 套管,安装井控装置,建立井口,为下部青龙组和二叠系安全钻进创造条件。

(3)三开Φ444.5 mm 井眼:钻至2243 m,进入船山组顶部3 m,钻进深度应根据地质层位的实际埋深进行调整,测井后下入Φ365.1 mm 套管封固上部含硫化氢及易漏失地层和易坍塌煤层。

(4)四开Φ333.4 mm 井眼:钻至4 690 m,钻穿上奥陶系五峰组,进入汤头组顶部5 m,见灰岩中完,钻进深度应根据地质层系的实际埋深进行调整,测井后下入Φ273.1 mm 套管封固上部易垮塌的泥页岩,隔离下部异常压力地层及易漏失层。

(5)五开Φ241.3 mm 井眼:钻至井深6 435 m,钻穿寒武系幕府山组,进入灯影组5 m,钻进深度应根据地质层系的实际埋深进行调整,下入Φ193.7 mm 尾管封固,实现下部震旦系储层专打。

(6)六开Φ165.1 mm 井眼:钻至完钻井深7 308 m,下入Φ139.7 mm 尾管封固。

3.3 备用套管层次方案设计

本井存在喷、漏、塌、卡等复杂并存的情况,极大的加大了钻井作业的难度,存在多下一层套管封隔上部复杂井段的可能性。针对这种情况,则需启用备用井眼方案,即五开Φ241.3 mm井眼使用Φ219.1 mm 尾管封固;六开Φ190.5 mm 井眼使用Φ168.3 mm 尾管封固;七开Φ139.7 mm 井眼使用Φ114.3 mm 尾管封固。

3.4 套管安全性设计

本井主要目的层为气层,需使用气密封扣套管。预测本井三叠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均发育大套碳酸盐岩,有生成H2S气体的条件,在栖霞组有H2S,因此需要选抗硫套管。经Stress Check 软件校核所选套管的抗内压强度安全系数、抗外挤强度安全系数、抗拉强度安全系数均满足行业规范要求。

4 结论与建议

(1)南黄海X 井地层比较老,可钻性差,钻井周期长,同时面临着喷、漏、塌、卡等复杂情况以及地质不确定性等挑战。该井的井身结构设计要充分借鉴国内深井、超深井在井身结构设计的成功经验,并依据该井的压力系统和地层特点,充分考虑地质、工程风险后进行设计。

(2)在深井、超深井井身结构设计中,完全采用现有API 标准钻头、套管尺寸系列难以满足增加套管层次的需求。可突破常规井身结构设计思路的限制,采用部分非标准钻头、套管能够增加套管层次,使井身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3)通过论证,该井井身结构存在4 个必封点,优化设计了六开井身结构方案,井下出现复杂情况无法继续钻进需提前中完时,可转为七层套管井身结构,能满足超深井复杂情况下的安全钻井需求。

(4)超深井钻井施工中存在诸多施工难点,如高温高压井段,钻井工具、随钻测量工具以及钻井液等受到严峻考验,增加了钻井的难度;下部井段环空间隙小,存在套管下入摩阻大且固井水泥浆顶替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在实钻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5)非常规井身结构的设计所需要的配套工具少。钻井过程中,非常规尺寸钻头选型困难,部分扶正器、套管以及下套管等系列工具需提前定制。因此要确保钻探工作快速高效,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配套工具准备。

猜你喜欢

深井井眼套管
摩阻判断井眼情况的误差探讨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长庆地区小井眼钻井技术
乳化炸药垂直供应技术在深井矿山中的应用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浅谈地质钻探过程中套管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渤海边际油田小井眼出砂数值模拟研究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