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总结与分析
2021-05-21洪曙光
洪曙光
(铜陵市义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铜陵 24413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兴桥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湖相沉积物水稻土,青泥田土种,试验地块平整,土壤肥力中等,保水排水性好,富含有机质,具有代表性[1-3]。土壤基本状况是:pH 值为5.83、有机质为39.27 g/kg、全氮为0.87 g/kg、碱解氮为105.49 mg/kg、有效磷为14.42 mg/kg、缓效钾为280 mg/kg 及速效钾为120 mg/kg(以上数值为混合样测试结果)[4]。移栽前整地作畦,以利滤水,供试品种为沣油737。
1.2 试验设计 选择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块,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方案要求设置9个试验处理[5]。处理1 为CK、处理2 为常规施肥、处理3为常规施肥无氮、处理4 为常规施肥无磷、处理5 为常规施肥无钾、处理6 为配方施肥、处理7 为配方施肥无氮、处理8 为配方施肥无磷、处理9 为配方施肥无钾。每个小区面积26.7 m2,3 次重复,各小区随机排列,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表1 各处理肥料用量与运筹
1.3 试验实施与记载 2017 年11 月9 日试验小区划定,进行整地,11 月17 日定植,苗龄45 d,11 月27 日施基肥,1月2 日施腊肥,3 月22 日蕾苔期追肥,5 月18 日收获。常规施肥每667 m2用氮、磷、钾纯用量分别为13.7、4.5、4.5 kg,施肥方法为基肥每667 m2施用复合肥(15-15-15)30 kg(缺素区用单质肥料),腊肥、蕾苔肥每667 m2施用尿素10 kg。配方施肥每667 m2用氮、磷、钾纯用量分别为10、6、6 kg,氮肥分3 次施用,基肥、腊肥、蕾苔肥比例为5 ∶3 ∶2(尿素为11 ∶7 ∶4);钾肥分2 次施用,基肥、腊肥比为6 ∶4(氯化钾为6 ∶4),磷肥1 次施用。空白对照不施肥,无氮、无磷、无钾区扣除相应的养分元素(见表1)。各处理分别在12 月22 日和3 月5 日,用20%速溶性硼液肥25 g 兑水15 kg喷施1 次,以提高油菜结实率。
1.4 样品处理与产量情况 在油菜收获前分别取各小区植株样进行考种,考核产量性状。籽粒和秸杆风干后检测籽粒和秸杆养份含量。各小区单打单收,统计实产和秸秆重量,并将秸秆取样风干,计算干湿比,推算出各小区秸秆重量。应用各试验籽粒产量(实产)、秸秆重量及籽粒、秸杆养份测试结果,按差减法计算出百千克经济产量氮磷钾养份吸收量,及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由表2 可知,各处理小区的油菜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小区产量;常规施肥区各处理产量均低于配方施肥区各相应处理产量,但差异不明显;常规施肥区与配方施肥区各处理中实际产量非常接近,但也有需肥规律上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缺氮、缺钾处理小区产量与非缺素区产量没有区别,缺钾区产量最高;缺磷处理小区与非缺素区比较略有减产,这说明磷素的缺失较氮、钾素的缺失更影响油菜产量。不同处理油菜秸秆质量如图3 所示,各施肥处理秸秆湿质量、干质量及每667 m2秸秆质量均比对照高出很多,且差异明显。
表2 试验小区油菜籽粒实际产量
表3 试验小区油菜秸秆质量
2.2 肥料利用率分析 由表4 可知,常规施肥与对照比其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25.43%、11.73%、64.19%,三元素肥料利用率平均值为33.78%;常规施肥与缺素区比其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1.21%、0.43%、-7.44%。配方施肥与对照比其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33.60%、20.60%、59.89%,三元素肥料利用率平均值为38.03%;配方施肥与缺素区比其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2.04%、9.51%、1.10%。结果显示,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略高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磷肥肥料利用率在各处理中均表现一致正相关,说明油菜生长过程中特别需磷,且增产作用十分显著。钾肥肥料利用率与空白对照比其肥料利用率均特别高,而与缺钾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呈负值,配方施肥仅有1.10%,说明氮磷配合能极大地剌激钾的吸收。
表4 油菜肥料利用率
3 结论
本试验中,施肥方式为撒施,氮肥流失严重,因此氮肥作用不明显,油菜生长对磷肥依赖程度较高,增产作用明显,氮磷配合施用能极大地剌激钾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