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早熟春玉米南北773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1-05-21陈海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南北粒重农艺

陈海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作为粮、经、饲兼用的作物,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1-3]。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和商品化率均居中国首位,玉米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2019 年黑龙江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9500万亩,对我国的玉米生产影响较大[4]。种植玉米对于保证我国粮食总产,整体增加我国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是最有效的方式,而针对不同品种采取相对应的栽培技术是发挥每一个新品种增产作用的重要措施[5-7]。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南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审定的玉米杂交种南北73 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 种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南北73号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情况,为南北73号玉米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验选用南北73 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该品种于2019 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在黑龙江省进行引种备案,在黑龙江省的适应区域为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上限。

1.2 试验设计

该试验2019 年5 月10 日进行播种,设置6 个不同的种植密度,4000株/亩、4500株/亩、5000株/亩、5500株/亩、6000株/亩、6500株/亩,分别用M1、M2、M3、M4、M5、M6表示。每个试验小区均为5行区,行长5m,行距65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收获中间3 行测产。定苗日期为6 月9 日,基肥施用磷酸二铵200 kg/hm2,钾肥30 kg/hm2,尿素75 kg/hm2。6月27日追施尿素300 kg/hm2,其它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1.3 试验地点

该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科技示范园区(N50°25′,E 127°46′,海拔168.5 m)进行,供试土壤为草甸暗棕壤。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为大豆。

1.4 调查项目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调查出苗期、散粉期、吐丝期、穗位高、株高、空杆、成熟期等。小区收获时,不同处理分别选取代表性果穗10个进行考种,包括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等。

1.5 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北73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 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南北73 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大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该品种的株高、穗位高也逐步增高,株高变幅达到了29cm,穗为的变幅达到了33cm;空秆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也随之增加,由低密度下的1.3%变为为高密度下的18.7%,变幅较大,这说明密度对该品种的空杆率影响较大;穗长、穗粗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步减小,这也符合大多数品种的普遍规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该品种的秃尖长逐步变长,最高密度下达到了5.4cm,高密度和低密度之间变幅达到了4.4cm,这说明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的秃尖影响较大;穗行数不论在低密度还是高密度条件下变化均不明显;行粒数、百粒重及单穗粒重等指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明显递减趋势,这说明南北73 的这三项指标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变化较大。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北73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2 可知,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南北73 玉米品种产量影响较大,在低密度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增加到M4时,产量最高,为每亩501.9kg。针对该品种的多重比较发现M4 处理与M1、M2、M6 处理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M3 处理与M2处理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与M1、M6 处理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M5、M2处理与M1、M6处理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M1 与M6 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南北 73 玉米品种在 5500 株/亩(M4)、5000 株/亩(M3)、6000 株/亩(M5)等3 种密度下产量较高,其中以处理M4 的产量最高,也就是南北73 玉米品种比较适宜在5000~6000 株/亩的密度下种植,其中该品种在5500 株/亩左右密度下产量在本试验中达到最大值,故本试验认为该密度为南北73玉米品种在其适应区的最适密度。由于本试验为一年数据,尚需进一步确定。

表1 密度对南北7733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表2 密度对南北7733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3 结论

本试验通过在6种不同密度栽培条件下对南北73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南北73 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逐步增加,受密度影响较大;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步减少,最低密度下百粒重和单穗粒重均为最大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是先增后减,M4 处理密度条件下,南北73 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为每亩501.9kg,也就是说该品种种植密度设定在5500 株/亩左右为其最适种植密度。由于该品种试验数据均为一年数据,尚需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南北粒重农艺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氮磷施用量对冬小麦小穗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