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得太少的风险

2021-05-20王江涛

南方周末 2021-05-20
关键词:夜班睡眠不足死亡率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研究发现睡得太少,痴呆和死亡的风险都会升高。

睡不好会影响健康已经是常识。从短期来看,人们很容易知道睡不好会导致第二天疲倦,影响工作、学习,然而,睡不好的长期影响却不容易察觉。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发现,睡眠质量很可能与痴呆等精神疾病存在显著关联,睡不好的人甚至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2021年4月20日,巴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近25年的长期随访研究数据发现,五六十岁的人如果睡眠时间总是太短,少于6个小时的话,随后痴呆的风险会升高30%。这项观察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共跟踪研究了近八千个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数据,其中五百多人在随后发展为痴呆。

痴呆在年龄更大的人中更易出现,相比大量研究发现老年人同时有睡眠问题和痴呆的情况的普遍性,这一发现较为少见地强调了中年时睡得少与随后痴呆发生之间的关联。虽然仍不能得出严谨的因果关系,但通过长期随访描绘出的变化轨迹,持续睡得少的长期健康风险可谓不容忽视。

而且不只是痴呆,睡不好跟死亡率升高也有关联。就在此前2月,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丽贝卡·罗宾斯(Rebecca Robbins)利用当地一项全国代表性老年健康数据发现,睡得特别少的老年人全因死亡率也更高。除了睡得少外,那些自述睡眠质量不佳,大白天经常打盹、很难保持清醒的人,全因死亡率也相对更高。特别是睡得少,在研究人员调查的多种睡眠数据中对健康的预测力最强,不仅与全因死亡率升高有关,相关的痴呆的风险也更高。那些每天晚上睡少于5个小时的人,痴呆的发生风险是那些正常睡七八小时的人的两倍。

相较而言,入睡时间总是过长仅能预测痴呆风险的上升。研究中那些经常要花30分钟甚至更久才能睡着的人,痴呆的发生风险相比其他人要高45%。这些研究对象年龄都在65岁以上,相关发现为睡眠不足和睡眠干扰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一研究发表在《衰老》(Aging),尽管大量关于睡眠问题健康影响的研究都聚焦老年人,很少针对年轻人,但一些关于睡眠机制的初步探索显示,睡眠确有其不可或缺的独特生理意义,睡不好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像饿了要吃饭一样,人困了就要睡觉。从白天到黑夜,昼夜节律的机制不仅指挥着人睡去和醒来,还引导着身体的代谢、温度和激素等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大脑,睡眠除了人们熟知的能巩固记忆的功能外,早在2013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对小鼠大脑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的对比研究中还发现,睡眠时的脑细胞的间隙会扩大60%,脑脊液加快流动,能更高效地清理神经活动代谢的有毒物质。

而近年来关于斑马鱼大脑的研究还发现,睡眠还可能承担着修复醒着时累积的神经DNA断裂,保持基因组完整,减缓神经元老化的作用。虽然睡眠的功能总体上还是个谜,但动物实验和人类观察性研究中所发现的与睡眠有关的健康结果都显示了睡眠对于大脑神经等所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除了痴呆等风险外,不少研究已经发现,睡眠情况与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比如睡眠不充足可能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人代谢变化,变得肥胖,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不仅是睡眠不足存在风险,睡眠中断等影响睡眠质量的情况也可能会引发其他不少疾病,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打呼噜。

打呼噜的人中,有不少人属于睡眠呼吸暂停,这意味着睡觉的过程中呼吸会出现暂时的停止,并重复经历停止和开始的循环,这导致他们睡觉时吸入的空气更少,血液中氧的水平更低。因而即便睡得时间也不短,但夜里在个人可能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呼吸暂停后会经常性地向大脑传递唤醒的信号,以重启呼吸这一行为,干扰人进入深度睡眠。有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中,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更高,而伴随痴呆等精神疾病的证据就更多。

另一个现象是上夜班。从熬夜到上夜班,昼夜节律被破坏。不少基于护士的研究发现,经常上夜班可能会导致人睡眠不足、情绪改变、抑郁、代谢综合征等风险升高,影响睡眠质量。更严重的是增加患癌的风险,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正式将上夜班确定为具有致癌风险的行为,致癌风险等级为2A,也就是很可能致癌,这一致癌风险与吃红肉、喝65℃以上热饮的等级一致。

除了晚上工作外,评估工作组认为导致昼夜节律被破坏的其他行为也包含在内,比如工作需要快速跨越多个时区的航空从业者。这一可能致癌的风险判断主要基于充分的相关动物试验证据和机制分析,以及有限的人类证据,比如观察研究中发现的上夜班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和直肠癌等癌症之间的关系。

当然,这一风险判断并不能清晰地指出到底上多少夜班、熬多少夜分别对应何种程度的癌症风险,对于认识上夜班的致癌风险还有待更多的基于人类的科学证据去求证。而最近的基于人类的试验证据显示,昼夜节律被破坏后,与特定癌症相关的基因活动也会被干扰,进而导致DNA更易受损而相关的修复机制不能正常开展。这可能部分解释了上夜班为什么有致癌风险。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2021年4月在《松果体研究杂志》(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报告了这一发现。

现在,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化,以及人们工作强度的增大,影响睡眠的内外因素变得更为复杂,考虑到大量证据揭示的睡不好对健康产生的长期负面影响,睡眠质量应该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已经发出不适应信号的人。而长期不明原因睡不好觉的话应该去看医生。

猜你喜欢

夜班睡眠不足死亡率
上夜班 升血压
睡眠不足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恶性肿瘤死亡率
迟到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促进睡眠的十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