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应该把握的尺度和技巧
2021-05-20宋力力
宋力力
【摘要】伴随着电视媒体应运而生的还有一种职业——出镜记者,他不仅要求采访者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主持人,不仅要了解出时间真像,还要尽最大努力,把现场的情况传递给受众,本文就为大家讲述,什么是“出镜记者”、“出镜记者”需要哪些尺度和技巧。
【關键词】出镜记者;新媒体;技巧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36
1. 何为出镜记者
出镜记者,首先是一名记者,然后是一名主持人。是指在新闻现场,通过镜头,完成信息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也就是说,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可以说,他是离新闻现场最近的受众,如何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展现出来,传达出事情的真相,是一名出镜记者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从历史上来看,出镜记者起源于美国,是在1963年,美国一名31岁的记者在第35任总统肯尼迪遇刺的当天,他用17分钟左右现场报道使美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出镜记者报道的震撼。而我国的出镜记者,最早则是在央视1996年开播的《新闻调查》,随后,电视荧屏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现场播报记者,他们通过所处的环境和以及细致的观察,代替观众去感受现场感受到的一切,让受众身临其境。出镜记者的出现,是电视媒体的一大进步和亮点。
截止到现在,出现了很多以出镜记者为主导的电视节目,那么,出镜记者应该把握哪些尺度、学会哪些技巧、注意哪些事项呢?
2.出镜记者的几点注意事项
2.1要善于学习
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记者,一名尊重新闻的事实,公平公正做新闻报道的记者,他不仅要有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新闻现场非常敏锐抓住现场发生的一切,甚至还能够透过现象找到这一事件的本质,还要不断学习,增加积累,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党的方针路线、还要与时代相接轨,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同时还要多观摩一些优秀的节目,借鉴其他频道出镜记者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
2.2要注意着装
出镜记者,故名思议,需要出现在镜头前,这也就对记者的服装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也因为记者的节奏基本都很快,上山、下乡,进会场、如社区,所以首先,着装舒服是硬指标。但同时服装不能太花哨,不能太休闲,应该秉承简洁、职业的基本准则;第二,不能穿奇装异服,作为新闻代言人,出镜记者要考虑到大众接受度和审美性;第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在做一些灾害性报道时,不能穿太鲜艳的衣服或裙子,必要的情况下还应戴上安全帽、口罩甚至救生衣等救生裝备,除了保护自身安全的作用,也是让看到新闻的观众能更直接的感受到现场的氛围,与记者们感同身受。
2.3要注重谈话技巧
标准、流畅、准确的普通话是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做好基本技能同时,注重与被采访对象的谈话方式和技巧也是判断一名出镜记者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与对方交流的同时,必须时刻意识到受众的存在,并针对不同的语言环境,做出不同的回应,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平易近人。这样才能走进被采访者的内心。比如央视的《每日农经》栏目,就是以出镜记者串起整条新闻的模式,在那里面,没一名记者无论对待企业高管,还是基层的农民都能做到一试同仁,在《柿子红了》的节目里,记者不仅与柿农聊天,还与他们共同劳作,摘柿子、为柿子打皮,不仅生动的诠释了农民劳作的辛苦,也为受众们展现了不为人知的柿子采收过程。
还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表述现场的情况,让人一听就懂。现场报道不适合深奥难懂的语言,语言简单,容易表达,也易于让观众记住。笔者曾经报道过一个做水稻深加工的企业,当要表示一天能生产多少水稻的时候,如果说一天能生产多少吨大米,很抽象,受众可能不能切身感受到到底产量有多大,随即,笔者把它换算成了手边50斤一袋的已经包装好的大米,这句话就变成了该企业每天能生产像我手边这样的大米多少袋,这样就得到了更通俗又形象的效果。
2.4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出镜记者不仅可以用语言表达新闻现场,肢体语言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等人经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示:人类在沟通中全部的表达信息=7%的语言信息+38%的声音信息+55%的肢体语言信息。换句话说,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通过语言传达出的信息,只是一小部分,更要注重,语音、语调;眼光、笑容都是沟通的方式。坐着、站着、走路、跑步也都是语言,不仅让受众身临其境,也展现出记者的态度。比如在去年的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央视派出了大批记者走进武汉、深入到患者房间,与患者和医生近距离的接触,不仅让受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武汉,不一样的疫情,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默默传递出了一种力量,这也成为了最有效、最直接的采访方式。
其次,音调、音色、音量、重音、节奏、停顿等语言训练的功底可以为现场报道增色。
2.5要有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讲,拥有事业的激情才能产生优秀的新闻作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奔涌着思想和情感的作品,总是最能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的。
一个好记者,一定要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创作激情,有激情才会有动力,才会转化为行动,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作为一个好的出镜记者,更需要激情,不仅要内心深处有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还要能快速的调动现场能调动的环节和人物,让观众感同身受。
有了激情,才有热爱,才能激发起记者在现场对各种事物的敏感反应,激发起求知欲和好奇心。要行成为作为优秀的出镜记者,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要心无旁骛,把所有的心思投入到工作中,一旦进入了新闻现场,就要能沟尽快的融合到采访的现场和人物当中,把外界的各种信息迅速转化为自己内心感受的同时,还要总结、归纳和升华,之有这样,才能让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受到感染和鼓舞。
其次,只有有了激情,和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增强临场应变能力。在一次救援现场的报道,记者刚刚播报完当地救援工作,和受灾群众的安置情况,直播还没结束,后方又过来一个担架,该记者没有继续播报,而是转身帮助抬着担架,把伤员送进临时的救援房。这一幕让一名一线记者很是难忘,时刻告诉每一名记者,在现场播报,要随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给受众传递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3.新时代出镜记者要与时俱进
新媒体百花齐放的今天,传播渠道呈现了多元化,出镜记者已不仅仅是对着摄像机,在电视上播报,更多的是通过网络、通过手机直播、Vlog等方式进行现场报道。那么在这样的时代,出镜记者如何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单枪匹马”的完成新闻现场的策划、采访、拍摄,运用自拍杆等方式完成现场报道?这成为了融媒体时代,带给电视出镜记者的机遇和挑战。
3.1首先要培养成为全面型人才
相较于传统媒体,许多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要快很多。常规的电视媒体要想进行深入报道,很多的时候需要采访多方面人员、把信息综合在一起,完整地把整条新闻的来龙去脉呈现出来,这样做出来的新闻虽然衔接紧凑,但用时却太多,事情发生后,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制作播出,导致很多时候,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滞后与新媒体。
这就需要现场报道记者需要转型,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会编、会沟通,会点评,培养自己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的能力。在语言上,要能符合广大受众的口味、要有亲和力,更要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方式,而是变成讲故事,让新闻更贴底气儿;其次,还要会使用常会的几种编辑软件,能够第一时间编辑、发布,和其它自媒体比比拼;再次,还有在评论和解析上下功夫,要不断的提高新闻敏感性,能够第一时间为受众剖析事件,扩大新闻影响力。还要在播发模式上下功夫,采用受众们喜欢的语言风格,提高幽默度和人情味,把新闻写成受众们愿意听愿意看的作品,才能与雨后春笋般的新媒体相抗衡。
3.2让报道更具现场感
传统的电视媒体,出镜记者面对的仅仅是摄像机,而全媒体时代,则多数以直播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出镜记者的报道要更具现场感,在完整的呈现事件本身的前提下,要学会与观众互动,形成记者与观众一对一的交流模式,增强个人影响力和获得感;同时,要做好功课,做好前期的准备,快速剖析整个事件的经过,再生动、完整地把故事讲诉出来。
同时,要捍卫传统媒体权威度高、可信度强的威信力。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现状,造成了人人都可以报道新闻事件,新闻记者的门槛似乎变得很低。但所有记者都应该清醒的看到,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是任何媒体不可超越的。在去年的疫情防控站中,央視发表在许多公众号上的新闻,都达到了10万+的浏览量,这说明传统没得的威信度依然存在,而出镜记者,更应该维护这份威信力,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挑选出真实的、有价值的新闻传播给受众,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这些信息不仅具有趣味性、贴近性,最主要的是,他可以让受众在海量的信息面前,第一时间筛选到最有价值的、可信的新闻。
当下传统媒体不断走下坡路,媒体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而无论新媒体如何蓬勃发展,无论技术更新多快,对与专业记者的需求是不会降低的。在现在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尽快协会转型,提高自己的出采能力、撰写新闻稿件的能力,以及掌控现场的能力,和对事实的判断和客观报道的能力,而这些都会变成出镜记者的资本,成为在不断变化地时代中不变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梅.出镜记者如何驾驭现场报道[J].新闻爱好者,2018(06).
[2]南石.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技巧分析[J].新闻传播,2019(12).
[3]任达光.新闻人最需要从业激情[J].军事记者2016(01).
[4]金家正.融媒时代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的破与立[J].传媒论坛.2019(12).
[5]李变芳.自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机遇与挑战[J]今媒体.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