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特定操作
——分手阴阳考析

2021-05-20房玉虎丁菲菲雷蕾刘慕清于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横纹流派脏腑

房玉虎,丁菲菲,雷蕾,刘慕清,于娟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推拿中心 山东济南250014

分手阴阳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法之一,特别是在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中临床疾病的治疗上多运用分手阴阳操作。古代文献中多用“分阴阳”指代“分手阴阳”并配有穴位图片以指明其位置,为了更好地认识该穴,笔者查阅了明清时期相关文献,从该穴定位、操作、功效、配伍等方面全面认识分手阴阳,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全面地指导。

古代文献研究

1 定位

分手阴阳在推拿类古籍中多以“分阴阳”被提及,并配有图片详细说明,如《小儿推拿广意》中配有“分阴阳图”等。但也有其他部位亦称“分阴阳”,例如《厘正按摩要术》[1]中载:“将两手蘸汤于胸腹两边,分推数十次,至百余次,亦为分阴阳之法”。此处所论述的分阴阳之法是现在常用小儿推拿手法分腹阴阳,此穴定位在腹部,不同于手阴阳的定位。小儿特定穴里有许多与“阴阳”相关的穴位[2],如“分推头阴阳 (推坎宫 )”“分推胸阴阳 (分推八道 )”“分腹阴阳”“分背阴阳(分推肩胛骨)”因后世医家操作时都明确区分分手阴阳与分推头阴阳、分推胸阴阳、分腹阴阳及分背阴阳的位置与操作方法,故对分手阴阳定位与操作无争议。

分阴阳最早出自《小儿按摩经》,后收录于《针灸大成》第十卷。《小儿按摩经》[3]载:“分阴阳:屈儿拳,于手背上四指节从中往两下分之”。《幼科推拿秘书》[4]载:“分阴阳:阴阳者,手掌下,右阴池穴,左阳池穴也。其穴屈小儿四指拳过处,即坎宫小天心处。以我两手大拇指,从小天心处两分推之”。《厘正按摩要术》[5]载:“将儿手掌向上,医用两手托住,将两大指于掌后中间,往外阴阳二穴分之。”《小儿推拿秘旨》[6]中掌面诸穴图中有“横纹穴”并把手阴阳定位在横纹上。古代医籍对于手阴阳的位置的争议并不大,结合现代孙重三流派对该操作的运用来看,手阴阳的位置在腕横纹上,阴池和阳池的连线。

手三阴经循行于手臂内侧,从胸走手,均经过腕横纹,其上分布的穴位有大陵、太渊、神门,分手阴阳的操作均可刺激到这些穴位,在解剖学中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同样经过腕横纹。

2 操作

分手阴阳法在古籍中称为“分阴阳法”,多不直接定位手阴阳处,而是以分阴阳的手法一起出现,这体现了小儿推拿的手法与穴位相结合的特点,临床的推拿处方也多是手法与穴位一起并用,例如补脾经、清肝经、掐揉四横纹等。小儿推拿出现晚于成人推拿,小儿推拿手法有其独特的特点,讲究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可使幼儿易于接受。分手阴阳操作主要以分推和分抹为主,《小儿推拿秘诀》[7]中记载:“推者,医人以右手大指而蘸汤水于其穴处向前推也”。用于小儿推拿的推法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三种,其广泛应用于小儿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的“面状”和“线状”穴位,分阴阳可用分推法进行操作。张汉臣《实用小儿推拿》[8]中记载:“分法,医生两拇指由选定的部位向两侧分推,如此反复操作,称为分”。此处分法亦为分推。《小儿推拿秘旨》[9]记载“就横纹上,以两大指中分,向两旁抹,为分阴阳。”在该穴位上操作可用抹法,现代研究表明抹四肢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李静[10]总结了孙重三流派中张素芳老师分手阴阳的操作规范:以左手托起患儿左手,左手小指或无名指放入小儿左手心,小儿自然将其握紧;以双手拇指桡侧着力,沿着小儿手掌面腕横纹,自中点向两旁分推。分手阴阳应规范操作,形成流派传承,更快地达到治疗作用。

3 功效

3.1 平衡阴阳 明末清初曹无极的《万育仙书》[11]载:“儿病俱由阴阳失调,须分阴阳”。到清代康熙末年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12]中更强调分阴阳的应用,论述“盖小儿之病,多因气血不和,故一切推法必先从阴阳分起”。以分阴阳作为小儿推拿的“起式”手法,近代山东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沿用以“分手阴阳”为小儿推拿“起式”的操作,并在流派内广泛流传。小儿生理具有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同时小儿又是“雉阴稚阳”之体,阴阳的变化在其外在的病理表现很明显,多是有阴阳失调所造成的,因此平衡阴阳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首当其冲。《黄帝内经》中也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分手阴阳可平衡一身之阴阳,治疗寒证与热证,又如《小儿按摩经》[13]载:“分阴阳,止泄泻痢疾,遍身寒热往来,肚膨呕逆用之”。同样提到该穴可以治疗寒热往来的古籍还有《推拿抉微》、《小儿推拿广意》和《厘正按摩要术》等,同时指出寒症宜多分阳,热证宜多分阴。《幼科推拿秘书》中“凡一切臌胀泄泻,如五脏六腑有虚,或大小便不通,或惊风痰喘等疾,皆可治之”。《小儿推拿秘旨》云:“分阴阳,肚胀、腹膨胀,泄泻,二便不通,脏腑虚,并治”。均是分阴阳独穴操作可以起到的作用,独穴操作需要久推才可起到相应的作用。又有“小儿百脉汇于两掌”之说,手阴阳即在掌根处,其对小儿整体阴阳调和的作用强于身体其他阴阳部位的操作。

3.2 调和脏腑 《幼科推拿秘书》中记载共有82 个脏腑病症配伍了分阴阳的手法,《小儿推拿广意》中记载有50 个脏腑病症,分阴阳可以调和脏腑的功能由来已久,究其可以调和脏腑的原因,《小儿推拿秘旨》和《幼科推拿秘书》中均记载总筋、赤筋、青筋、白筋、黑筋。“五筋”分别对应五行五脏,总筋属土,以应脾、胃;赤筋属火,以应心、小肠;青筋属阳木,以应肝、胆;白筋属金,以应肺、大肠;黑筋属阴木,以应肾、膀胱。并且《小儿推拿秘旨》中虎口三关察纹图中载有“五筋”的各自位置。《小儿按摩经》中载有“六筋图”,相较“五筋”多出赤淡黄筋,其居中分界,火土兼备,以应 三焦[17]。山东中医药大学李静副教授在2019 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手法穴位研究与临床应用学习班中提出孙重三流派第二代传人之一张素芳老师认为分手阴阳可治疗所有脏腑病症正是源于“六筋”学说,对应身体五脏六腑。该流派是应用此手法最广泛的流派,有着丰富的使用该操作治疗小儿脏腑病的临床经验。小儿脏腑娇嫩,脏腑的阴阳变化迅速,阳盛于阴则多生热病,阴盛于阳则多生寒证,寒热不调则易生其他疾病,治疗上则要从根本的阴阳治起,调和脏腑阴阳以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4 应用

4.1 分阴阳用于治疗阴阳不调、气血不和所致的寒热往来、烦躁不安、以及乳食停滞导致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笔者以第五版中华医典中所记载的有关小儿推拿的古籍(共8 本)为主要检索源,筛选出分阴阳的相关条文,进行人工检索校对补充,并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处理。

表1 分阴阳出现的频次一览表

表2 分阴阳在各书中配伍主治病症的数量

根据表1 和表2 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分阴阳在《幼科推拿秘书》中出现的次数最高,用于配伍主治的病症最多,该书卷三推拿手法中第一个记载的便是分阴阳,用于描述文字最多,重视分阴阳的操作。

4.2 分阴阳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现代医家应用分手阴阳灵活多变,应用于各类疾病。张万里[18]等总结张素芳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经验,首推运用分手阴阳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若小儿咳嗽昼夜无明显变化则平分阴阳,若夜间咳嗽加重,则应重分阳池。刘志新[19]等推拿治疗小儿腹泻172 例,选用分手阴阳配合补脾经、补大肠、运土入水、推三关、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以上各穴各推3 ~5 min,1 次/d,治疗6 次。自拟疗效标准:痊愈为经治疗6 次大便成形,其他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治愈率100%。导师于娟总结孙重三流派经验中常用效验穴位治疗内伤咳嗽的组穴以分手阴阳配合运内八卦、补肾水、清补脾土、按弦搓摩、推揉膻中以及揉肺俞。张汉臣[20]认为如患儿高烧不退、赤痢等,阴池穴处用重手法,阳池处用轻手法,或单取阴池一穴,不取阳池穴;如患儿体温低于正常、白痢、大便色绿等,阳池穴处用重手法,阴池穴用轻手法,或单取阳池一穴,不取阴池穴。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都对分手阴阳的操作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对小儿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平衡一身之阴阳的关键操作手法。

结 语

通过古代文献研究和现代临床经验总结可得知分手阴阳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并且不断继承与发展,经孙重三流派传承人张素芳老师的改进,使用更加方便,易于操作。分手阴阳操作传承至今,可用于治疗的小儿疾病众多,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真正达到其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作用需要我们在手法上多练习。导师于娟教授一直教导我们小儿推拿是练出来的,手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临床操作上下苦功夫是提高自己推拿手法的重要途径。张素芳老师在进行小儿推拿操作时都是正襟危坐,双足分开,五趾稳抓于地面,两目平视患儿,含胸拔背,舒腰松腹,张老师教导,推拿治疗时,需气沉丹田,禅定于心,绝不可以聊天,顾左右而言其他[21]。此操作仪态望小儿推拿从业者共勉,在辨证选穴正确的情况下医者的推拿手法的质量决定了治疗疾病的疗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手法操作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小儿推拿最佳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横纹流派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On the Generic Taxonomy of Opisthotropis balteata (Cope, 1895)(Squamata: Colubridae: Natricinae): Taxonomic Revision of Two Natricine Genera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小儿推拿“四横纹穴”定位考究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新型外螺纹横纹管管外强化传热分析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带蒂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皮瓣在拇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