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2/O+混凝沉淀+纤维转盘过滤”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工程实践

2021-05-20张占梅石瑞琦任筱雨潘云霞

关键词:沉池硝化容积

张占梅,石瑞琦,任筱雨,潘云霞,李 锐

(1.重庆交通大学 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2.西南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重庆 400715;3.国电投集团远达水务有限公司,重庆 400064)

0 引 言

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人们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按照辽宁省政府环保工作目标及生态环境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试行)》要求,辽宁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在“十三五”期间要全部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昌图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为一级B排放标准,且处理工艺单一、工艺流程不完善,再加上项目地处严寒地区,低温条件对生化反应影响较大,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3-5],尤其冬季出水水质超标严重,亟需进行升级改造。

1 工程背景

昌图污水处理厂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昌图镇,主要收集处理昌图县城区域生活污水及少量工业废水,设计总规模为5×104m3/d,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为2×104m3/d、二期为3×104m3/d,目前均为满负荷运行。原工艺为“预处理+A/O+二沉池”,出水水质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提标改造工程实施后,该厂出水水质需达一级A排放标准。

2 原设计工况及存在问题

2.1 处理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昌图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5×104m3/d,设计进水水质要求CODcr≤350 mg/L、BOD5≤180 mg/L、SS≤200 mg/L、NH3-N≤30 mg/L、TN≤40 mg/L、TP≤4 mg/L;设计出水水质要求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即要求CODcr≤60 mg/L、BOD5≤20 mg/L、SS≤20 mg/L、NH3-N≤8 mg/L、TN≤20 mg/L、TP≤1 mg/L。

为掌握目前污水处理厂实际进出水情况,2018年7月—2019年5月分别对进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

由表1可以看出,在进水基本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出水水质虽满足一级B排放标准,但BOD5、SS、TN、TP等参数,无法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因此,技术升级改造的重点是提升BOD、SS、TN和TP的去除效果。

2.2 设计工艺流程

昌图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工艺一致,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

图1 原设计工艺流程

2.2.1 预处理系统

由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组成。污水经粗格栅去除栅渣后由泵提升,经细格栅及平流式沉砂池进一步处理去除悬浮物、漂浮物及少量的有机物等。

2.2.2 A/O生化反应池

污水生化处理核心构筑物,设2组,设计处理水量分别为2×104、3×104m3/d,K=1.1,设计流量为0.255、0.382 m3/s,总池容分别为5 072、10 432.8 m3。

2.2.3 二沉池

A/O反应池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共2座。经二沉池处理后的水直接外排。

2.2.4 污泥处理

剩余污泥直接排入污泥储池,然后由泵排至带式污泥脱水机,脱水后外运填埋,污泥含水率为约80%~85%。

2.3 主要问题

2.3.1 无法满足脱氮除磷需要

从表1可以看出,进水中有机物及N、P的含量不均衡,实际运行中如果污泥浓度、回流比、污泥龄、溶解氧能工艺参数调控不合理,将无法达到预期处理效果,再加上硝化菌是自养菌,为使硝化段内硝化菌占优势,理论上,BOD/TN需大于2.86才能满足反硝化要求[6,7],而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BOD5平均值为40 mg/L,不利于硝化反应;且过程中污泥龄和停留时间短,不仅导致硝化菌繁殖较慢,而且废水中的氮得不到充分硝化,影响反硝化效果导致脱氮率较低[8,9]。要强化脱氮除磷效果满足更高环境标准,必须对生化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升级。

2.3.2 无法满足出水SS及消毒杀菌指标

原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二沉池,直径较小但设计负荷高,沉淀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质中SS偏高。此外,原工艺未设置消毒系统,不能确保水质中细菌和病原菌稳定达标,给受纳水体带来潜在环境风险。

2.3.3 气温条件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

温度是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10]。低温引起微生物生长缓慢和酶促反应速度下降,导致污泥活性降低,使得生化反应速率下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反应适宜温度是20~30 ℃,在15 ℃以下硝化速度下降;反硝化反应适宜温度是20~40 ℃,在15 ℃以下反硝化菌的增殖速率降低,代谢速率也降低[11,12]。该厂冬季温度达不到硝化菌及反硝化菌的最适温度,对氮的去除效率有很大影响。另外,温度对二沉池沉淀效率影响也较大,气温低时,颗粒沉速也随之降低,导致沉淀池处理效率下降、出水中SS超标。

3 提标改造

3.1 改造思路

基于原工艺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标改造重点是提升对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进一步降低出水中SS的含量,在现有处理设施及构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增加杀菌消毒工艺单元,确保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

3.1.1 改造生化处理工艺,提升脱氮除磷

为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在原A/O池内增加缺氧段,将原工艺改造成A2/O工艺,并新增A2/O生化池和二沉池各一座。A2/O工艺在脱氮除磷的同时可去除污水中CODcr及BOD5,且运行管理简单,对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冲击的适应能力强,冬季低温条件下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3.1.2 新增混凝沉淀处理单元,强化化学除磷

经A2/O生物处理工艺后CODcr、BOD5、TN和氨氮基本可以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但是SS和TP还需经过深度工艺后方可满足要求。故在二沉池后新增深度处理工艺,增设高效沉淀池,提升磷及SS的去除效果[13,14]。混凝沉淀段增设混凝剂(PAC)和助凝剂(PAM)投加设施。

3.1.3 确保出水悬浮物达标,增设纤维过滤设施

由于是改造工程,新增的深度处理设施会增加一部分水头损失。经计算,经过絮凝沉淀处理单元后,采用常规的过滤装置无法满足要求。而纤维过滤装置占地面积小,水可由周边进中间出以加大过滤面,且水头损失较小[15]。因此,过滤系统采用纤维转盘过滤,过滤后出水SS一般小于10 mg/L。

3.1.4 完善工艺流程,增设消毒工艺

昌图污水处理厂原系统未设消毒工艺,改造中增设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单元。紫外线消毒灭菌效率高、作用时间短、运行管理方便不需建造较大的接触池,建消毒渠即可,占地面积和土建费用大大减少。

综上分析,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属于三级处理工艺,其中一级处理为“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沉砂池”,二级处理采用“A2/O+二沉池”工艺,深度处理采用“高效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消毒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图2。

图2 改造后工艺流程

3.2 改造设计

3.2.1 改造生化处理系统(含二沉池)

1)将原有A/O池改造为A2/O生化反应池

改造后A2/O生化池:污泥负荷为0.082 kg BOD5/(kgMLSS·d),污泥浓度为3 500 mg/L,气水比分别为7.8∶1(一期)、8.4∶1(二期),最大供气量为60 m3/min,污泥龄为12.4 d,最大回流比为100%,总有效容积为6 050 m3(一期)、10 433 m3(二期)。水力停留时间12.7 h(一期)、12.5 h(二期)。厌氧池容:停留时间1.5 h,容积为720 m3(一期)、1 250 m3(二期);缺氧池容:停留时间4h,容积为1 920 m3(一期)、3 330 m3(二期);好氧池容:停留时间7.2 h(一期)、7.0 h(二期),容积为3 410 m3(一期)、5 853 m3(二期)。

2)新建生化池

平面尺寸L(长)×B(宽)×H(高)=71.5 m×23.6 m×7.0 m,污泥浓度为3 500 mg/L,污泥负荷为0.082 kg BOD5/(kgMLSS·d),气水比为6∶1,最大供气量为77 m3/min,污泥龄为12.4 d,污泥外回流比为100%,污泥内回流比为200%,总有效容积为9 831 m3。水力停留时间12.7 h,厌氧池容:停留时间1.5 h,容积为1 158 m3;缺氧池容:停留时间4 h,容积为3 096 m3;好氧池容:停留时间7.2 h,容积为5 577 m3。

3)二沉池

原有二沉池:池边有效水深为3.5 m,单池外形尺寸为φ24 m×4 m(一期)、φ28 m×4 m(二期),分2座,平均日平均时表面负荷为0.53 m3/(m2·h)(一期)、0.68 m3/(m2·h)(二期),最大日最大时表面负荷为0.73 m3/(m2·h)(一期)、0.934 m3/(m2·h)(二期)。

新建二沉池1座,采用周进周出二沉池,直径32 m,有效水深4.5 m;平均日平均时表面负荷为0.96 m3/(m2·h),最大日最大时表面负荷1.32 m3/(m2·h)。

3.2.2 新建混凝沉淀系统

1)混合池

混合池采用机械混合,分2格,总有效容积170 m3,停留时间为3.5 min,混合反应搅拌速度梯度700 s-1;快速搅拌器2台,直径D=1.85 m,功率N=5.5 kW。

2)反应池

反应池共设4个反应单元,总有效容积 702 m3,总停留时间14.5 min;每个单元反应池内设有导流筒,并配有低速搅拌器1台,D=2.5 m,N=11 kW。

3)高效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设1座,分2格,设计流量Q=2 875 m3/h,变化系数1.38;斜管上升区流速为12.6 m/h,总有效容积2 217 m3,共计 2 系列;底部沉淀区设悬挂中心传动刮泥机1台,D=12 m,N=1.1 kW,底板坡度为0.07。

3.3.3 新建纤维过滤系统

纤维转盘滤池设1座,分2格,尺寸L×B×H=10.6 m×10.0 m×4.7 m,每格配反冲洗泵2台,单台泵流量Q=50 m3/h,扬程为7 m(已修改),N=2.2 kW;每池内有滤盘10片,滤盘D=3 m,单盘有效面积12.6 m2;每格旋转驱动电机1台,N=0.75 kW;每格装机功率N=5.43 kW。

3.3.4 新建消毒系统

紫外消毒系统安装于2组开放式紫外消毒明渠中,每条渠宽1.2 m,尺寸L×B×H=12.6 m×2.4 m×3.8 m,紫外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每条渠道沿水流方向安装1个模块组,每个模块组共含8模块,每个模块8根灯管;采用低压高强灯,系统总装机功率N=46.12 kW。

4 运行效果分析

改造工程于2019年5月建成运行,经过近6个月的调试运行后,自2019年12月份,系统运行及出水水质较稳定,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结果如表2。

表2 改造后实际出水数据

由表2可知,经升级改造处理后,出水CODcr值为23.20~34.95 mg·L-1、出水BOD5为7.40~8.60 mg·L-1,均满足排放标准。氨氮(NH3-N)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75.64%~86.28%及47.99%~70.22%,说明改后对有机物及氮均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中SS和TP满足10及1 mg·L-1的排放要求,说明新建的深度处理系统高效沉淀池及纤维转盘过滤,对出水水质有了进一步保障。

5 结 语

1)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及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流程需要升级改造,并新增深度处理系统,强化脱氮除磷效效果、提升出水水质。

2)在充分利旧基础上,将原生化段A/O工艺改造为A2/O工艺,并新增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单元,本次提标改造通过采用“A2/O+混凝沉淀+纤维转盘过滤+紫外线消毒”工艺,有效地提升了处理效果,各项出水指标达到了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

3)升级改造后经过五个月的运行,系统整体运行良好,出水水质稳定,实现了预期改造目标,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示例。

猜你喜欢

沉池硝化容积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辐流式二沉池的结构优化研究
MBBR中进水有机负荷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二沉池排泥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数值模拟的温差对辐流式二沉池的影响分析
巧求容积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研究Ⅰ:
海水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同步测定的15N示踪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