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良”融合为牵引扎实推进补短板、促机种、保粮安工作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陈孟坤在四川农机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
2021-05-20陈孟坤
一、强化使命担当,扛起粮食机械化生产责任
(一)强化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确保粮食安全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为新时代做好粮食工作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 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3%,基本实现了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为主的重大跨越。四川省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为时隔20 年粮食总产再次登上“700亿斤”台阶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要落实落细工作措施,做好春耕备耕农机化生产,为2021 年粮食稳产增产打好第一仗。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粮食“只增不减”目标,主动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动员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质量投诉等机构,充分发挥有关专家组、行业协会、农机生产企业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好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大局,助力守好“三农”战略后院。
(三)强化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是农机化发展核心政策,各地要严格执行好、维护好政策。农业农村部启动了2021~2023 年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开展了培训。四川省在春节前就下达了2021 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正抓紧制定实施指导意见,各地要提前谋划,抓好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优先保障粮食生产机械购置补贴需求,将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所需机具全部列入补贴范围,实行应补尽补,提高薄弱环节机具补贴额。积极推动将水稻育秧、粮食烘干等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继续开展农机购置补贴综合奖补试点,对水稻育秧移栽等4个环节给予作业补贴。优化补贴申领程序,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方便农民购机用机,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需要,切实有效解决春耕备耕“用工难、用工荒”问题,推动粮食作物“应种尽种、用机抢种、扩面增产”,为四川粮食稳产保供贡献机械化力量。
(四)抓好机械作业减损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减少粮食损耗浪费的指示精神,狠抓机收减损。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将制定机收减损工作方案,从夏粮开始,及早谋划,强化收获机具准备、机手培训和作业规范宣贯;对种植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开展机收环节损失摸底调查。各市(州)要制定工作方案,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机制清晰、时间节点准确、技术线路和工作措施详实,结合重要农时组织开展机收减损主题月活动,加大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农机合作社要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改进服务工作,提高作业质量。
(五)强化氛围营造。各地要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认真组织策划全年农机化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把春耕、“双抢”、三夏、三秋重点时节农机化生产好的做法、先进事例、典型经验等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对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购政策、农机法律法规、农机安全生产作为宣传关键,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机工作、支持农机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粮食生产机械化短板
(一)加强农机装备推广。“机器换人,信息助人”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性路径。各地要科学分析春耕备耕、“双抢”时节农机装备供应新情况,指导农机产销企业加强机具调度、储备,保障农机装备供应不断档、不脱销;要引进、推广智能化农机装备、无人驾驶拖拉机,鼓励和支持农机合作社购置使用多功能、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以及智能农机装备。发布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需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薄弱环节需求,引导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农机合作社向农机补短板聚焦用力。加大粮食生产机械鉴定力度,开展复式、高端、智能粮食生产机械创新产品专项鉴定,促进机具升级换代。
(二)加强农机技术运用指导。各地要围绕春耕备耕需求和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平台,采取多种渠道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服务咨询等工作,提高装备、技术的到位率。加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抛秧、同步侧深施肥、油菜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离田等新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农机科研、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机合作社或农机大户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强化农机化技术指导,切实解决农机合作社或农机大户在春耕备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农机生产服务。动员农机产销企业、农机维修企业(点)开展集中检修调试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各类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全力投入春耕备耕、三夏、三秋机械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技术、装备、组织优势,组建农机作业互助队、跨区作业服务队,与规模种植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对接,实行跨区作业和联耕联种、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滴滴农机”式等多种服务模式,做到应种尽种、应播尽播,抢收全收、颗粒归仓。全省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已启动,要切实为农机跨区作业提供供需服务,加强与农技、植保等部门的沟通,准确、及时发布农机作业服务信息,引导机具安全、有序开展作业服务,助力粮食增产夺丰收。
(四)加强龙头主体培育。各地要顺应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新要求,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这个载体,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之中。要壮大服务主体,认真落实政策措施,发挥主体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引擎作用。优化服务机制,引导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探索农机服务资源多层级多形式整合,促进多元农机服务主体融合发展。创新服务业态,大力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两主体+四中心”等适应规模化经营的新业态,形成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同时进行农资统购、技术示范、咨询培训、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
(五)加强农机实用人才的培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机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让他们成为既懂生产又善管理的新型农机职业经理人。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机推广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支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发展的生力军。2021 年3 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人员名单,四川省有10 名“土专家”入选。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也将发布一批省级“土专家”名单。这些“土专家”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于农机使用一线,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宝贵财富,各地要充分发挥这些“土专家”的作用,示范带动乡村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农机化人才支撑。
三、坚持“五良”融合,推进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升级
(一)推进“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以“良机”为牵引,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建设,选育一批“宜机化”作物品种,推广一批“宜机化”栽植方法,总结示范一套“宜机化”经营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宜机化改造典型案例和“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典型案例。2021 年,四川省级财政安排1.1 亿元,启动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对“1+23”个县开展宜机化改造给予补助。希望有关市(州)及所属县(市、区)要指导实施主体抓紧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做好申报、审查、公示、备案工作。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按照旱涝保收、能排能灌、宜机作业要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机作业通道,加快补齐农机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大力推进标准化提灌站和太阳能提灌设施建设,加快老旧提灌站升级改造,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持续推广太阳能提灌,在现代农业园区推进智慧灌溉。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烘干、仓储加工、机械化育秧、机具库棚和农机化生产道路等基础条件建设。
(三)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坚持农机科技的基础性、公共性和社会性定位,搭建现代农机装备产学研用“一盘棋”科研格局,形成协同高效的农机科技创新网络,建立“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基地”协同创新机制,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着眼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和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凝练重大科技任务,明确创新目标和重点方向,形成重大项目建议,争取财政支持。深入开展“以机适地”试点,组织实施薄弱环节农机化关键技术研发攻关项目,研制推广短板弱项装备,大力推动农机科技成果转化。
(四)创新多元推广机制。构建以公益性推广部门为主,农机工程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等组织参与的多元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在农时节点,围绕薄弱环节,组织形式多样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活动,助力粮食稳产增产。要支持各主体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开展农作物品种、栽培、机械化技术融合共促试验示范,加快应用川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