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Mine软件在非洲某矿山的三维建模应用
2021-05-20王典
王 典
(云南铜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脑已成为人类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地质行业因其特有的海量信息、立体模型、资源动态变化等特点,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较高,因此电脑技术的应用相对较晚。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陆续出现了各类矿业软件,如澳大利亚WHITLLES、VULCAN、SURPAC,美国NINESIGHT以及英国DATAMINE等。随后,我国国土资源部也发文认定DATAMINE、NINESIGHT、MICROMINE、SURPAC、SD、3DMine、DIMINE等软件可以用于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与评价[1-3]。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资源储量估算“签字制”,预测随着该制度的正式实行,三维软件将在资源获取、开发及数字矿山建设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3DMine软件对刚果(金)某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及资源储量估算,实现了资源储量可视化和数据高效管理,为海外资源核实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1 矿区地质概况
刚果(金)某矿山位于非洲卢菲利安弧形构造带的中部,卢本巴希市的北部,区域上主要发育元古界加丹加超群及新生代盖层,缺失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其中,加丹加超群的地层总厚达5-10km。根据区域上广泛分布的两层混杂陆源沉积岩(冰碛岩),将加丹加超群自上至下分为罗安群(Roan)、恩古巴群(Nguba)和孔德龙古群(Kundelungu),其中罗安群是矿区内主要含矿层位。
矿区构造较为复杂,地层和矿体受构造的改造作用较为明显,层面发生弯曲形成局部揉皱。矿体赋存形态不仅受罗安群矿山组R.S.F.+D.st段的控制,同时还受断层F6、F7及局部地层褶皱的影响很大,在断层附近及褶皱核部,矿化连续性好,矿石的铜含量也相对较高。按照矿体赋存规律、品位的空间展布特征,综合地层、构造等因素,矿区共分为3个矿体,其中Ⅰ1为主要矿体,Ⅰ2、Ⅰ3为次要矿体,其余均为单工程或单剖面揭露的透镜状矿体。总体上,矿体形态以层状为主,但局部膨大,以21A-23A线表现较为明显。
2 三维地质建模
利用矿山勘查数据建立3DMine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资源量估算的流程大致为:数据准备-建立数据库-剖面解译(手工圈定矿体边界)-建立矿体实体模型-建立矿块模型-矿块品位赋值-矿块资源类别赋值-资源量统计,见图1。
图1 三维建模估算资源量流程简图
3.1 数据准备
3.1.1 工程数据
应用3DMine软件进行矿体的圈定和资源量估算,至少需要三种基本数据:工程定位数据、工程测斜数据、样品数据(包含取样位置和分析结果)。
(1)定位表:主要用来定位工程的位置信息,参数主要包括工程编号、起始位置(横、纵坐标及标高)、深度及轨迹类型,轨迹类型一般采用曲线。对于槽探、剥土等地表工程,可抽象为倾角为0°的钻探工程,参与矿体圈连;
(2)测斜表:主要用来描述工程的测斜数据,表示的是工程的空间展布方向及形态,包括工程编号、深度、方位角和倾角;
(3)化验表:主要用来反映样品的基本分析结果,包括工程编号、样品位置(从、至)、品位(TCu、TCo)、样品编号和样长等。
3.1.2 地形数据
地形高程数据通过影像资料或野外地形测量数据导入3DMine后,形成等高线实体模型,进行三维显示,并加以修正。
3.2 数据库的建立与校验
3DMine软件在建立数据库时,采用的是模板化的技术,用户只需导入软件所必须的定位表、测斜表、化验表,系统将自动建立钻孔数据库,同时,通过数字形式的勘探资料建立钻孔立体模型,并以三维形态进行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利用。
图4 “资源类别”属性赋值过程示意图
数据库建立后,要对化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变化系数)进行检查,一般变化系数在150%以内(图2),才可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或地质统计学法进行块体品位赋值,否则,说明工程化验结果分布不均匀,或不具代表性,需要进行特高品位处理。
图2 样品结果检验
3.3 剖面解译,建立实体模型
剖面解译是地质工作者对矿体理解、推断的过程,也是3DMine创建实体模型中最重要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依据矿山认定的参数指标、矿体圈定原则,以及地质勘查规范,综合矿区成矿规律,圈定矿体。之后,在3DMine三维视图环境中,调入连接好的矿体边界线,利用闭合线连接三角网,在剖面间,顺序连接对应的矿体,最终将剖面间的三角网进行合并形成矿体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实体验证。
3.4 样品组合
无论采用何种估值方法,均需要对样品进行统计、组合,并形成可供3DMine提取的属性文件。如图3,通过对矿体内593个样品的样长进行统计分析,样品的平均样长为1.12m,因此,本矿区采用1.00m的长度对样品进行组合处理。
3.5 建立块体模型并赋值
块体尺寸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矿体的形态、复杂程度和工程控制的网度,但并非块体尺寸越小,建模效果越好。根据以往经验,块体尺寸取工程控制网度的1/4较为合理。针对本区,块体尺寸设为走向25m,倾向25m,厚度1m,次级块体取各值的1/2。每个矿块赋以矿体号、矿石类型、品位、体重、最近距离、样品数、工程数、资源类别等属性。其中,矿体号、矿石类型、体重采用单一赋值;品位、最近距离、样品数、工程数在距离幂次反比法或地质统计学法估值过程中统一赋值;资源类别根据“最近距离”、“样品数”、“工程数”等结果进行条件赋值(图4)。
针对“资源类别”属性赋值,由于条件不同,软件在块体选取过程中会有较大差异,因此,也可通过在剖面图或平面图上,勾画出不同类型的轮廓界线,并圈连成分类轮廓体,对块模型进行单一赋值,计算资源储量。
图3 矿体内部样品样长统计直方图
4 小结
矿山三维软件可以实现对矿体及井巷工程的三维模型可视化,并抽取某一块段按不同需求快速计算资源储量,对资源获取及开发工作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是地质工作常用工具的发展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三维软件使用的距离幂次反比法或地质统计学法估算资源量,与传统的地质块段法相比,是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两者的估算结果不能进行相互比较。因此,对于海外资源的核实工作,建议采用国外常用的三维软件估算方法(距离幂次反比法或地质统计学法),估算过程中要仔细检查样品变化系数、模型搜索半径、工程利用程度、样品选取数目、抽取样品距离等属性参数,确保三维模型建立的合理性,从而获得相对准确的资源储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