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新旧动能转换蓄势发力
2021-05-20路来军
○文/路来军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滨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市重点工作任务部署,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蓄势发力,取得显著成就,1-11 月,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均列全省第一位。
一、产业结构优化提质
实体经济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面对国家宏观调控任务,滨州市既做好“减法”,又做足“加乘除法”,实体经济虽受冲击,但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工程,优化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质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升。2019 年,全市轻重工业比由2015 年的44.2:55.8 调整到16.1:83.9,重工业提高28.1 个百分点,工业重化趋势日趋明显,这也是工业化进程加快的重要标志。
五年来,滨州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价值链为核心,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提质增效,让老树发新芽,初步改变了工业大而不强、发展层次偏低的结构面貌,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纺织服装家纺产业基地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高端铝产业集群列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山东省重点支柱产业集群”,邹平市高端铝材产业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滨州市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2019 年度中国改革十大案例,中高端铝制品占比达到50.1%。高端化工产业集群现有7 个省级化工园区和9 个省重点监控点,为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要素支撑。高效生态纺织产业集群先后被授予“共建世界级家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先行区”“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国超千亿产值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等称号。
专业化园区建设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专业化功能支撑。2019 年以来,滨州不断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37 万平方米,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搭建了“双招双引”高端平台,加快向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迈进。滨城区惠众智能制造产业园、惠民县绳网国际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构建了全要素、全周期的产业生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1-10 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1.9 亿元,增长27.7%;龙头企业势头强劲,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210 户,有世界500 强1 家,中国企业500 强4 家,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7 家,中国制造业民企500 强9 家,山东民营企业100 强9 家,山东百强企业9 家,山东工业百强10 家。
二、新兴产业动能集聚
五年来,滨州市吹响新旧动能转换号角,“六问”深思谋篇,“八策”路径布局,“七富七强”绘就逐梦征程,现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聚合裂变,加速助推滨州高质量发展。2019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1%,比2015 年提高4.74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7 家,比2015 年增加88 家。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智能化”为导向,布局14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轻量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风电及高端能源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3 大支柱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通用航空装备产业、石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3 大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聚集,链条互补,资源共享。2019 年高端装备企业已达百家,主营业务收入590 亿元。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开辟出“新蓝海”, 2019 年产业集群总产值230.4 亿元,逐步形成了鲁北、海容、京阳为核心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打造滨州轻质高强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滨化集团与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合作打造中国顶尖的氢能生产产业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2019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 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云超市”服务模式、全省首家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京东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基地落户,集聚形成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基地。
愉悦家纺跨界创新,投资35.4 亿元建设愉悦医养联合体项目,向大健康产业转型迈进。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的健康制造业和多业态融合的健康服务业加速融合,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2019 年全市规模以上医养健康企业53 家,主营业务收入较2017 年提高了3 倍。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滨州经济的新引擎。建设一城两院八校,产教融合新格局逐步形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黄河文化体验、孙子文化游学、南山中河北海等旅游项目,打响黄河文化和孙子文化品牌;组织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建设国际电商城;打造“港铁河海一体化”物流枢纽;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和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科创中心。2019 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85.97 亿元,服务业完成税收101.24 亿元,分别是2017 年的1.3 倍和1.5 倍。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全市有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1 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3 家,涌现出一批如长威电子、金鑫电子等电子制造企业,华拓网络、远洋科技等软件类企业。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企业100 余家,已成为涵盖轻量化汽车及零部件、风电及高端能源、智能制造、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石油及海洋工程等多个门类的综合装备制造行业。现有规模以上涉新材料企业120 余家,已逐步形成了以高端铝及铝合金制品、化工新材料等七大领域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滨州市累计有442 家企业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1117 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0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突破40%,比2015年提升14 个百分点。8 家企业入选山东百年品牌重点培育企业。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47 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1 家。全市共拥有1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 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 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6 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56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滨州立足创新发展所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所求,把搭建科创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区域应用型科创高地加速崛起。发挥魏桥国科研究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战略支点作用,积极创建黄海科技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滨州分院、沈阳化工大学黄海学院等,建设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打造“五院十校N 基地”,全力推动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教育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科创体系,打造区域科创高地。
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涌现出魏桥创业、京博石化、华纺股份、香驰控股等一大批绿色循环发展标杆企业,高端铝、高端化工、纺织家纺服装等主要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魏桥创业3 次入选全国电解铝行业能效领跑者,滨化股份连续4 次入选烧碱行业能效领跑者;香驰健源等18 家企业入选绿色制造企业名单;鲁北企业集团被评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全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十四五”已经拉开帷幕,滨州市将深化“六问八策”,落实“七富七强”,以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为总抓手,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强力推进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开创“制造业强市”新局面,全面助力富强滨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