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探讨

2021-05-20李卫东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勘测工程施工

李卫东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安徽 宿州 234000)

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地质勘探的困难程度,在进行地质勘测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地质情况,给勘测数据的整合带来了很大困难,要对地质条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就需要勘探经验在10年以上的技术人员,由于施工工作十分繁复,技术人员也难以判断地质原因变化的具体因素。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尚且如此,实习勘测人员面对这样的地质条件环境,就更加的难以判断[1]。但我国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矿产资源为源动力。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关乎我国工业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矿藏的位置,避免在开采前期耗损过多人力物力,前期对矿藏的地质勘探必不可少[2]。同时,这就说明进行前期的地质矿产资源挖掘开采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项步骤,就是针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开采的负担,避免在深度挖掘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通过对地质环境和条件进行勘测,能够有效降低勘测的风险。

1 基础地质工程的应用探讨

1.1 描绘地形地貌

为了研究基础地质工程的施工地形,首先要对技术员的勘察范围进行划分,保证勘察地形地貌工作的规范性,根据挖掘地的情况调整挖掘施工的方案,因此,要合理的对施工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描绘,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有所了解,测量地震断裂的实际位置,对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对地址不稳定的危害因素进行排查,明确强震场地效应为施工带来的影响。对于地质评估得到的结果进行整合,做到因地适宜,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在地形地貌的绘制图上为其做好指标。严格定义工程项目中预防地质灾害的能力,对于施工场所的选择应当更加谨慎,以期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好的位置进行施工活动,也能够更好的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该过程需要进行完整的地质数据收集,对于地质环境进行勘察,有利于更好的确定工程所在地。通过对岩体具体状况的勘察,可以通过对颜色和湿度的区别,将岩体根据特定的指标进行划分,以解决勘查信息使用不一致的问题[3]。根据测区属准地台型沉积的地形特点,可知燕山期运动的对地形影响较大,对于沉积间断的部分地层,谨慎测量地层间的厚度。对各地层间相变强烈的岩性地层,测量志留系与泥盆系中间的厚度,对构造层与构造层间的断裂部分,已经形成的隔槽式的褶皱断裂间断沉积,参考早期形成的复活期断裂。对地形的构造进行总结,得到地形地貌的具体绘制结果。

1.2 调查地形岩性构造

在进行基础地质工程施工的时候,要重视前期勘察工作基础地质工程的重要性,对现场周边的地形岩性构造进行勘察,取得基本勘察数据,这为基础地质工程的规划和施工提供了数据参考,调查手段如图1所示。

图1 调查地形岩性研究路径

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提升工作速度,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基本地质工程进行地质构造调查,对水文以及岩石条件进行了解。有关人员要对地质结构作出垂直分界线,设置勘察的部位,检查地质环境的变化。倘若探测到一个不稳定的区域,就需要更加深入,设置更多的勘察部位。在实际应用中,碎石土很难测量,就可以运用连续贯入法在碎石土中找到软弱夹层,接着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分析隧道地质的相关结构,对于岩层界线的大致方向,能够更好的描绘出地层中的断裂情况。对于一些异常的物探情况,也能进行验证,对发育构造的情况加以调查,可以明确破碎围岩的岩性结构,对得到附水的地下水进行集中处理,测量勘测区域的地应力与地温,测量其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的具体含量。通过描绘地质工程的详细图纸,对物探成果进行分析,以此来解决地质描绘的难题,使得物探技术得到提升。

1.3 取得初期勘察样本

通过野外调查,综合研究地形、地层、构造、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并在场区周边进行地质填图,为取得初期勘察样本数据打下基础。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分析地质活动对基础地质工程的影响。通过对工程与地质条件关系的论证,应用基础地质工程进行地质勘察,使得基础地质工程与之紧密结合。当表明勘察结果不明朗时,通过试坑和探槽,对钻孔勘探竖井等方法进行深度勘察。工作人员在开展地质初级勘探阶段工作的时候,工作内容主要在工程场地施工的部分,也包括施工地点的地下水资源监测,挖掘过程中岩石处理。保证勘察样本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数据的整合为施工提供指示性资源,完成对基础地质工程施工的具体设计,提高地质变形监测的效率。在初始进行地质条件勘探的时候,通过对基础地址工程结构的设计,得到地下水深和埋深的具体数值,根据数据对地下岩层的岩性进行分析。通过划分基础地地质工程的勘测边界,针对检测工程部门给出的标准,进行地质环境监测边界划分,对于工程区域地质条件的不断变化,观察地址检测领域,并在必要情况下对于监测区域进行扩展,测量检测区域各地层的厚度,对存在岩性网状分布的地层进行重点观察。监测地质水文工作应结合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类型来进行,以确定增加排放量的大小,根据测量得到的实际水位数值,在适当条件下的具体变化情况进行曲线绘制。在进行砾石土壤的勘查时,出于对土壤环境复杂影响因素的考虑,要最大程度上确保岩心采取率得到提升,尽管薄弱土壤层在砾石中十分隐蔽,但也并非难以检测出具体的数值,恰恰相反,正是由于砾石本身的坚韧性质,在进行基础地质勘探工程施工时,才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采用渗透法对地层进行连续的开采挖掘,从而确定砾石在软弱土壤夹层中的位置,根据砾石土壤均匀的岩性密度,通过连续性的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后续贯入工作的效率。在实际应用的勘察现场中,由于连续贯入导致观测误差,从而使得地质勘探工程进展缓慢,对于勘探地域的地下水位数值,更加难以把控。在进行观测水位的同时,需要全面考虑当前地质工程的技术水平,尤其是面对地质水文勘测这类,对于环境要求严格的技术工作。为了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勘测地点的具体情况,对于地下水位的检测要十分严谨,保证在到达预定水位后,能够及时进行钻孔施工作业。结合水位观测的标高,可以得到钻孔的具体位置。根据地下水的具体方位,判断后续施工的走向。

2 地质勘察的应用探讨

2.1 划分岩土级别

通过对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在详细勘察阶段,工作人员要对开展工作的整体进行把控,划分出主次关系。通过对岩土级别的科学划分,能对勘测区域内工程地质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可以从土壤处理上分析对地质产生危害的因素,根据工作预定的顺序进行逐步勘察,对工程地质的性质进行研究,根据地质变化规律分析地层的形成原因。为了能够获得关键性数据,需要进行大量的地质勘察,通过对反馈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到预防地质灾害的相关案例资料,对地质情况的勘察同时决定了,勘察地质的类型划分规则。掌握了勘察工程周边的特殊地质情况的同时,在勘察报告中标高具体的影响因素,体现基础工程地质的各项要素。对土壤进行简单的岩土级别划分,如表1所示。

表1 岩土级别划分统计表

通过对岩土级别的划分,能够将地基设计成为最稳定的结构。严格把控受力地层的区域,及时在土层沉降时,进行地质采样和分析,通过分析得到地质情况的具体数据。将取样器进行编号,称量等质量的不同岩土样本,根据标号顺序将其置于取样器之中。通过薄壁取土器进行软土采集,在采集硬土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合的取土器进行二重管采样。保管采集得到的样品,进行合理存放并保存,避免温度过低或者过高,破坏样品土壤结构。严格勘测得到的结果,同时对样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样品问题,要及时进行补救,保证勘测结果与真实情况能够吻合。

2.2 确定破碎岩层和裂隙发育带的位置

通过地平段测试电阻率的值域,对于发生了参差跳变的声波曲线,扩展其低幅值反应会持续增强,从而可以明显看出反应层段的位置,通过这些特征不难判断,其为断层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通过判断波速值的高低,对井径的曲线进行测量,以此来断定基岩的完整程度,测值高、曲线光滑则基岩完整,反之测值偏低,曲线凹凸不平,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通过曲线电位的极限反应,可以得到泥岩的自然电位曲线变化,含泥质的多少,决定了在沉积岩中自然伽玛值的高低,这同时也离不开井温曲线的影响,以此来判断孔内地层的厚度,对于地下水位发育含水层的值域进行测定,能够得到具体的破碎岩层的位置,对于大段基岩中部的岩体来说,其水文测定值的高低,关乎裂隙发育带的长短。通过对井液电阻率的测量,得到岩体波速的相关值域。据此,对破碎岩层和裂隙发育带的位置,加以判断。

3 结束语

通过应用探讨,对于地质工程的施工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施工过程能够顺利开展。未来,基础地质工程涉及的内容复杂程度非常的高,地质勘察工作所得到的数据往往都蕴含着非常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仪关乎到相关施工单位施工方案的制定,还关乎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建成质量。因此,保障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查信息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勘测工程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城市勘测》理事单位名录
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Web的工程勘测数字化采集系统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