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及防治方案

2021-05-20司志远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冒顶水文地质灌浆

司志远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0 )

当前,随着我国地质领域的不断发展,诸多学者开始对水文地质因素进行研究,并着重探究其对工程项目的影响,通过整理不同水文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关系,为实际生产中对于水文地质灾害的防范提供参考[1],并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此情况下,想要实现对水文地质灾害的多维分析,首先就要重点对水文地质因素进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各类工程项目对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完成对工程项目安全保障的提升[2]。

基于此,本文提出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及防治方案研究,将水文地质因素造成的具体灾害情况进行分析,最终设计出一种能够较好的保护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防治方案,以期提高水文灾害防治的有效性。

1 水文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

水文地质是对地下水情况的描述,包括流动方向、流量变化等因素,而地下水也是也是水汽循环中的一部分,因此,这里的地下水包括地表降水等外界水环境因素。同时,由于地下岩层组成及结构较复杂,也造成了地下水的流动情况的多变性[3]。在实际环境中,地下水的变化不仅作为一种地壳自然运动的表现方式存在,也是各工程项目水文地质危害的发生的主要原因[4]。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由于该原因造成的危害的主要形式。

1.1 崩塌

首先,最常见的就是由于水文地质因素造成的工程项目结构崩塌,当施工地质环境满足以下条件时,就存在较高的崩塌灾害发生的可能。首先,当所处地质环境的土层中满足以下条件时,即锰、镁、钙含量高,上部疏松,下部存在地下水径流,在这种环境下,地质环境会受到较大冲击力[5]。且经过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地质环境严重破坏的情况,地质环境底部的土层在出现强度降低的同时,韧性也会大幅下降,并最终引发崩塌灾害。

1.2 冒顶

其次,冒顶也是一种常见水文地质灾害,当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压力保持平衡状态失衡的情况时,就会出现工程上部岩层坍塌的情况。诱发冒顶的原因相对较多,但其根本原因是水文因素引起的压力变化,导致工程项目压力失衡,面对这种受力变化,地质环境会进行自身形态的调整,形成顶板变形、离层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后未得到及时缓解,且持续作用,顶板承受压力超过自身承受范围,岩层变形加剧,最终就会发生顶板坍塌或断裂。一般情况下,冒顶灾害发生前预兆较小,因此,发生频率也相对较高,因此,成为水文地质灾害中的一个主要作用形式。另一种由于压力活动产生的灾害就是滑坡,当斜坡存在过多岩体或土体堆积时,雨水浸泡、地下水运动、河流冲刷等外力作用使其发生形变,在重力作用下,堆积物会出现沿斜坡向下滑动的情况,并且同样预见性较低,较难提前发现。

1.3 塌方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出现大角度构造面陡角时,其涉及到的土体等受施工材料在重力作用下,极有可能出现突发塌方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水文地质因素,即水流冲刷、强降雨以外,还包括地震等外力因素。同时,人类挖空地表下土层,坡脚施工等不合理的施工活动,也会对斜坡的受力平衡性产生不良影响,增大发生塌方灾害的可能性。

1.4 沉降

沉降灾害是近些年出现频率逐渐上升的一种水文灾害作用方式。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对于地下水的开发速度也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施工过程中对水文地质的负面影响也与日俱增,这种负面影响的不断累加,最终引发地质沉降的发生;其次,地面塌陷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文地质灾害,其可以理解为是小型的沉降灾害,地面塌陷发生时,会对地面建筑的安全性产生威胁,并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2 针对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法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的水位地质灾害发生类型及成因,本文提出工程项目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设计。防治方案设计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表1 防治等级划分标准及分类

图1 工程项目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框架图

如图1所示,为工程项目水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中的4点主要内容,通过该方案降低工程项目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

2.1 灌浆加固

针对由于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稳定性平衡,易造成崩塌灾害,本文提出通过灌浆加固的方式进行防治。

山体外部形态及其内在岩石结构组成的影响,当施工项目出现大于30°的施工角度时,可以通过灌浆加固的方式进行崩塌灾害的防治。灌浆加固主要是通过在已经产生松动,或者有可能产生崩塌位置进行灌浆处理,通过灌浆的防治注入混凝土等密度高,强度大的材质,防止由于土层松动造成的崩塌情况。

通过分析建筑项目的施工角度,抗崩塌承载力,岩层强度,结合当地雨水强度,洪水强度、地震作用力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加固厚度;当施工角度较小时,可以采用拦挡的方式进行防治。首先,对明显凸起和松动部位进行清理,再在坚固的土层上搭建拦截、承接建筑,同时加强排水防渗建筑的质量管控,降低地下水软化作用对岩土的负面作用,以此实现对于崩塌灾害的防治。

2.2 搭建防护工程

为对冒顶和滑坡的进行防治,本文提出通过搭建拦挡工程、排导工程、护坡工程进行防护的方案。

拦挡工程对与崩塌、冒顶、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将作用在易产生地质灾害的位置,通过修筑拦砂坝、储泥池的方式,控制泥石流和雨洪径流的冲击,减少灾害流量,并起到降低由于冒顶引起的地质变形程度;排导工程指通过修筑急流槽、束流堤,通过这些建筑改变泥石流、滑坡的流势,以此实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的目的;护坡工程是通过对施工坡面加固的方式来防治水文地质灾害,加固后的坡面可以有效提高抵御地表水的冲刷和渗入作用,加固处理可以通过加设混凝土方格骨架的施工方式,也可以采用种植草皮的生物方式实现防护。

2.3 调整管线排布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水流冲刷,渗透造成的土质密度下降,作用力失衡。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调整工程项目坡底排水管线排布的方式,提高工程项目对于水流的引导作用,尽可能的降低大范围降水或山洪造成的水文地质灾害。通过调整坡底排水管线,在管线排布薄弱部分加设排水管线,使大范围降水或山洪带来的大量底部积水能够通过径流、节流排出,从根本上对工程项目塌方灾害进行防治。

2.4 加强环境监测

对沉降灾害,在上述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由于其发生存在较大的突发性,无明显外在变化过程,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水文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完善对于沉降的预警机制。

由于施工环境一般面积较为广泛,对所有监测点进行统一监测会产生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因此,可以通过对施工环境进行防治等级划分,在确保安全的同时降低监测工作量。具体划分标准如表1 所示。

根据表1对施工环境进行防治等级划分。通过设桩监测的方式,对工程项目的斜坡位移形变、地质环境整体形变、地质结构形变、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汛期降水量变化等情况,进行不同频率的数据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做好记录,当发现异样时,及时做出反馈处理,将沉降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以上4种措施,构建针对水文灾害的防治方案,降低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为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提供保障。

3 结语

由于水文地质因素引起的危害隐患,已经逐渐成为影响项目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对于该问题的防治更是刻不容缓,本文进行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及防治方案研究,并通过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防控,最终实现有效提高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冒顶水文地质灌浆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土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及应对措施
浅谈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刍议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水文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技术
小满过麦畴有感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