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革命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与通俗性

2021-05-19贺卓张立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6期
关键词:陈列展览博物馆

贺卓 张立南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注重,当前博物馆的管理与发展也开始走向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道路。近些年来,为了增强博物馆文物展览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性,让大众更加愉悦与方便地参观,博物馆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这些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极大地满足了民众对于博物馆文化的需求,但是也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文物展览通俗化知识化结合不足,民众与展品有极大距离感等。基于此,文章就革命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知识化和通俗化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实际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能为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

关键词:陈列展览;知识性与通俗性;博物馆

革命类博物馆是传播革命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与媒介,承担着弘扬民族历史文化与宣扬爱国主义的重要任务。近些年来,随着革命类博物馆逐步向民众实行免费开放,各类问题也接踵而至。在当前博物馆管理中,很多民众对于文物展览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异议,他们认为展品的展示不够科学,无法让普通民众对于文物的价值或者蕴含的文化含义有深入的了解,而有的民众则觉得展览方式和展示方式过于死板和“高尚”,不够通俗化,无法直观地满足自身对于其蕴含知识的追求和理解。究其原因,就是博物馆展览中还存在着文物设置不够合理,讲解手段单一,讲解的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博物馆工作者应该认真总结思考,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突破原有思维的桎梏,有效结合展品特点,实施通俗化和知识化的策略,在不断提升展览科学化的基础上,给民众带来更好的观展感受和体验,满足不同民众对于博物馆的文化需求,有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1 革命类博物馆陈列展览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现状

1.1 展示方式

当前大多数革命类博物馆都是专题性的纪念館,涉及中共党史、建军史、工运史等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政治性较强。每位参观者参观博物馆展览的需求不同,对于展览品的了解程度不一。在实际的展览中,由于大多数革命类博物馆的展品都是按照历史时间顺序或者某一特殊事件进行展示。这种单一的设计和展示方式会让一些参观者失去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兴趣,进而形成“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只是大概观看一下,失去了对展览品背后故事以及意义探究的兴趣,成了一种被动性的“旅游”。针对这样的问题,博物馆应该加强文物的展览模式设计,增强展示设计的多样性,使通俗化与知识化并重,从而有效保证展览的效果,满足大众的多样化需求,真正使博物馆展品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1.2 讲解模式

展览讲解是文物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参观者有着引导和启迪的作用。无论是简单的文字介绍,还是视频播放,乃至多元智能互动等不同的形式,都是一种对于展品背后文化意义的再次分析和解读,负有对观众进行文化熏陶与积极影响的责任。但是在很多的革命类博物馆,展品的介绍、讲解形式单一,且呆板无趣,红色文物旁边往往只有简单的文字介绍,如名称、时间,观看者无法进一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更不用说能从中汲取知识、传承革命精神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当代博物馆人应该不断分析和研究,利用不同方式来对不同的文物进行展览设计和分析,做到因人施讲,因人施教,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从而满足观众的知识需求和通俗化需求,推动当代博物馆工作的有序开展。

2 革命类博物馆展览中知识化与通俗化融合的策略

当前各革命类博物馆对红色文物知识展开深度挖掘,除了要了解其文化及历史含义以外,还要进一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利用各种丰富的故事来对公众传达蕴含的深意,帮助公众深度了解该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革命类博物馆通过挖掘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不仅能够丰富文物的内涵,强化文物的引领意义,还能够丰富文物的“色彩”,让文物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一旦一个文物维持固有的价值以及体现出明显的影响意义,那么其就会具备一定的通俗化意义和知识化意义,进而使之脱离独立的个体,成为能够充分表达、反映历史发展的特定文化载体。

2.1 人员专业化

要想让革命类博物馆展览从单一转为知识化、通俗化的合理融合,提升博物馆人员综合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内容。博物馆由人员来维护和管理,乃至维持运营,展品布局与设计也是由专业人员按意识和经验等来开展,因此,博物馆展陈宣教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综合效能的提升。很多革命类博物馆习惯在一些特定的日子,如五一、十一等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举办特定主题展览。原意是好的,但是由于其组织能力尚待提高、现场讲解水平一般等问题,最终效果会大大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平和效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求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有效提升专业素养以外,博物馆还要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常展常新,利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不同的活动,类似“新瓶装新酒”,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发展。博物馆还要对不同的展览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指导,让每个参与展览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通俗化的讲解能力,深度化的知识分析能力,不但能够让大众听懂,还能让听者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满足观展和听讲的需求。还有,革命类博物馆还要扎实做好基本功,在举办展览时,准备多套实施方案以备选,针对不同受众人群适当地进行针对性讲解,从而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

2.2 展示多元化

随着革命类博物馆近些年来社会教育服务不断发展与延伸,博物馆主要的职能也从最初的基础陈列展览逐步转向教育和启发。在当前形势下,博物馆要想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有效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更好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就要进行多元方式的革新,利用这种革新来赋予红色文化以及管理职能多重含义,有效推动其全面发展。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图1~图3)在原有的文字介绍和人工讲解的模式下,利用微信导览、语音讲解等方式来满足有特定需求的人。在有效节省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推动革命类博物馆智慧馆建设。博物馆还可以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方式来联通各大图书馆的数据库,利用智能语言沟通的方式为参观者讲解文物背后蕴含的故事或者知识,让参观者不仅对文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对于这个文物所代表的文化价值、文化意义有深入的了解,让整个文物变得立体,变得更加“真实”,拉近参观者和文物之间的距离。

3 展览中通俗为主、知识为辅相融合

在當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多数公众对于革命类博物馆中革命文物的认识以及了解程度较低,基本处于基础水平。文物对于大多数的观众来说,都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距离感。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革命类博物馆要想让民众了解文物背后蕴含的文化或者历史精神,就必须注重其通俗化,利用介绍铭牌或者视频讲解的方式来拉近公众与文物的距离,使有不同需求的观众有效地获得自身渴求的知识,让文物发挥出引导和熏陶的作用。博物馆还应该在设置展览区域时,通过问卷调查、公众号、网站等渠道,了解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摆放,让他们都能够体会以及了解到文物的价值,受到良好的启迪和熏陶。在具体的红色专题展览中,要想进行以通俗为主、知识为辅的融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强化文物的通俗化介绍

从传统意义上讲,参观革命类博物馆,面对诸多文物所构建的一个具体的环境,大多数参观者都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都会产生新奇感和探究的欲望。因此,博物馆在进行某一主题或者某一类作品设计时,一定要关注公众在见到文物作品后的感受,可以通过“故事+形式+展品”等方式来拉近参观者与文物的距离,让他们在自身的感受中主动地进行深度的认知和研究,进而感受到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和革命精神,体会到文物的“说话”“历史”的发言。例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在设计“安源路矿工人革命斗争史”展览时,除了在设计展览时注意通俗化以外,还组织开展了《红色讲堂》专题讲座、“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团会演等活动,让参观者不仅能够通俗化地观赏这些文物,了解文物的知识,还能知识化地了解文物背后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此外,对于特定的展品,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各类技术手段,对组织与设计人员进行科学划分,明确其特点,科学实施定制化展览设置,让大多数参与展览者都能有所受益、有所发展。

3.2 提升内部的专业效果

革命类博物馆通俗化与知识化融合的过程中,加强博物馆展览专业性,不断变革展览方式是极重要的环节。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对展览中展示的红色历史、特定人物有深入的了解和挖掘,还要对受众人群的知识能力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根据其特点展开针对性设计,从而保证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际的设计中,文物展陈方式还要力求多元化,在考虑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通俗化或者知识化的特点,使其更加富有层次性、多元性。此外,展览设计时还要注重体现实用性,根据参观人员构成成分的不同,适当进行调整和延伸,以此来满足不同参观人群的需求,有效发挥文物的价值。展馆还可以适当地改变当前大众共同参观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团体,设置不同的展览内容和展览方式,从而强化革命类博物馆的各类功能,有效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可以针对某一类人群或以某一主题,向特定团体开放,从而保证参观效果,推动博物馆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

3.3 丰富应用的科技模式

科技的进步,革新了当代人的思想,还为当代各个领域的进步与繁荣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更多的可能。当代革命类博物馆要想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更强的生命力,科学合理地促进我国民众精神文明建设,那么就必须积极研究,科学学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文物展览设计水平和方式,科学提升其固有的效果。革命类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就是宣传革命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当然,这一功能也正是游览者进行参观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革命类博物馆也需要通过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增强展览的观赏性和观众的互动性,让文物活起来,以此来激发游览者的兴趣。博物馆要科学地构建一体化的智能服务平台,积极使用数字技术或者VR技术等,通过图片、视频讲解以及动手操作等多元化手段,使得参观者破除对于文化历史背景、文物使用方法等原本存在的壁垒,让文物更加贴近参观者,使参观者对文物有着更加明确的认识。博物馆还可使用扫二维码听文物介绍等技术,让参观者对于自己喜爱的文物、感兴趣的文物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从而缩短知识获取时间或者打破壁垒,有效完成知识的构建。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博物馆通俗化与知识化融合更加丰富、更加立体,虽然出现了诸多问题,但是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在当前形势下,革命类博物馆要着力于弘扬革命历史文化、宣传革命先烈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于通俗化与知识化融合问题的研究,从而在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有效推动当代博物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真正地为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帆.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陈列展览策划与实施”论坛综述[N].中国文物报,2020-10-30(003).

[2]赵雷军.地市级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9):116-117.

[3]王慧贤.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8):111-113.

[4]李聪.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J].文物世界,2018(1):75-77.

猜你喜欢

陈列展览博物馆
博物馆
论如何把科学的设计方法引入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
浅谈刘青霞故居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功能
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
露天博物馆
浅谈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