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探析

2021-05-19庞东贺王喆王奕

科技资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实施途径外语

庞东贺 王喆 王奕

摘  要:在“積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宏观背景下,我国亟需一大批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扎实语言功底的复合型高层次全球治理人才。“外语+”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重要的人才力量。创新优化外语培养模式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重要举措之一。瞄准关键领域,基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战略,提出了“外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系统阐述国际化视野下“外语+”拔尖人才培养的内涵、意义和方式,为培养高层次全球治理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全球治理  外语+  高层次人才培养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2(a)-0151-03

On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 High Leve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Governance

PANG Donghe  WANG Zhe  WANG Y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0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governance", China urgentl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compound high-level global governance talents with broad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solid language skills. "Foreign language +" high-level talents are an important talent force for China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governance. The innov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mode is a positive response to President Xi Jinping's "accelerating the training of China's most urgent high-level talents and contributing to China's dream of adhering to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iming at the key areas, based on China'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governance strate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reign language +" top-notch talent training mod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 top-notch talent culti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feasible scheme for training high-level global governance talents.

Key Words: Global governance; Foreign language +; High 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党的十九大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庄重宣誓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的真诚愿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面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革,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社会更加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也更加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更多、更重要的作用。

加强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培养推送工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客观要求,是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应有之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阵地,最终要实现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使命,因此高校发展必须要顺应历史潮流,与国家保持“声同音、步同调、力同向、心同往”。如何加快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特别是适应国际组织需要的尖端人才,让更多的中国面孔更加自信、从容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外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解决外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其他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从国际上来看,建立“外语+”培养模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引领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1  全球治理背景下“外語+”拔尖人才培养的内涵

1.1 外语学生培养的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外语学生培养的专业结构单一,趋同化严重,有些专业还存在重复设置的情况。在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对研究生学术硕士的培养中,形成了重理论、轻应用的培养格局。归根结底,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就在于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以各个高校英语研究生专业的设置为例,除北外、上外等少数几个知名外语院校外,绝大多数高校自始至终只开设这两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前者侧重于文学研究,后者侧重于语言学。很明显,专业设置太过单调,创新性不足,沿袭风气重[1]。这样的培养模式导致部分外语专业研究生就业困难,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近年来一些高校认识到了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开始调整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向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目标转变。

1.2 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释析

全球治理意味着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出发,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出一个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引领性的高层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的深入推进,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提倡“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即中国的人才既能适应国内发展建设的新形势,又能满足“四为”方针迈向国际舞台的需求;既要懂得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技术,又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乃至多门外语及其历史文化[2]。伴随着全球新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以及新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的趋势越来越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外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以外语学习为基础,同时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并且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于一身的新型外语人才。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将国际化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概括为“精英语、会多语、有专业、懂科技、晓文史、善思辨、能创新”这7个方面[3],全面具体地诠释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

1.3 学生个人层面的意义

一个专业的“专业性”水平或状况决定着这个专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同时也决定着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和就业岗位上的状况。“外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从宽广的视野、全局的高度分析当前国家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实现培养内容和就业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对外语学生来说,“一专多能”不仅是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敲门砖”,也是他们在未来发展、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的“必杀技”。

2  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2.1 打造雄厚的“外语+”师资

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教研室的一些教授俄语的“老先生”们,他们既精通俄语,又有工科教育背景。“科技俄语”也一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俄语系的学科特色。像这样“豪华”的师资阵容,在今天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如今,高校外语专业的教师许多都是文科教育背景,而且大多从事语言学、文学、翻译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实施“外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只靠外语专业教师的努力,还应与其他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同时,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在师资选拔上注重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融合型师资队伍。

2.2 建立完善的“外语+”课程体系

完善的“外语+”课程体系是实施“外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立课程时,要充分发挥各自学校的学科优势,以外语类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依托优势学科,形成“外语+优势学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外语人才分层分类培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组建拔尖人才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理工科试验班等途径,试点新的课程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外语人才。

2.3 打造多样化的“外语+”学科专业集群

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多样化的“外语+”学科专业集群。以外语学习为基础,开发设计出“外语+理工科”“外语+医学”“外语+社会科学”“外语+法律”“外语+文化”“外语+国别研究”等多种多样的“外语+”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不同领域的复合型高层次外语人才。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创造了“外语+理工科”的培养模式。其中,翻译硕士培养明确提出了“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科技口笔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中依托哈工大强大的工科基础,把工科知识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外语学院课程中,既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工科知识素养。并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外语办学传统,在科技翻译领域颇有声望。在“外语+国别研究”领域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走在前列,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目标,在课程设计、师资配备上突出“外语+国别研究”的培养理念,探索出文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些学校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高校可以整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实现多学科专业的“强强联合”,培育多样化的“外语+优势学科”的专业集群,努力培养出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外语+”拔尖人才。

2.4 扎根中国大地培育“外语+”人才

坚持以红色基因为魂,以服务国家需求为核,扎根中国大地,面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4],培育特色的“外语+”高层次人才。一是推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依托课程思政工程,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充分融合,让教师在专业课讲授的同时讲大势、传大道,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入脑入心。二是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教育引领作用,在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坚定政治信念,提升道德素养。三是通过学生思政教育厚植爱国底色。将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渗透进育人全过程,如结合国庆、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内容,构建“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育人格局,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奋斗精神。

3  结语

高校应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为目标,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不断优化外语师资队伍和外语培养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各高校也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发挥外语学科的基础性优势,强化外语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理工科、医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实现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新要求的无缝对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雷华,韩霞.“双一流”视野下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4):165-170.

[2] 胡键.“一带一路”实践与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J].当代外语研究,2020(3):3-14,130.

[3] 邓世平,王雪梅.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20,41(2): 133-135.

[4]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0-07-29].https://www.gov.cn/xinwen/2020-07/29/content_5531011.htm.

[5] 李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五进”模式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8):9-11.

[6] 彭丽明,凌长明,徐青.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革新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5):57-59.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实施途径外语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