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篇博士论文,照见希望和勇气

2021-05-19石羚

环球人物 2021年9期
关键词:黄国博士论文道理

石羚

前几天,工学博士黄国平火了,原因是他的博士论文致谢。朴实真挚、毫无套路的文字,道出了黄国平一路走来的坎坷与感悟,让亿万网友泪眼婆娑。从小山坳里的放牛娃到高等院校的博士生,这条路他走了整整22年。

父亲因交通事故离世,照顾自己17年的婆婆奶奶下葬时只有一副薄薄的棺材,年少的他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家徒四壁、下雨天靠竹笋壳塞住瓦缝,学费没交、用以维生的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换酒,贫穷不断磨损着他内心的希望。拖欠学费被老师约谈,夏天光脚冬天寒衣的穿着,几乎成为压垮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生活现实而残酷,沉重而辛酸。“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感谢不堪回首的岁月需要强大的勇气。举重若轻,或许正是黄国平在艰辛生活中沉淀下来的智慧。

人们感动的不是接踵而至的苦难,而是苦难中积聚的力量。他抓住了命运这个深井中唯一的绳索,在密不透风的晦暗生活中凿见微光,一步步改变了几乎写就的结局。支撑他的力量,是考试后领到的奖金、一墙的奖状,以及奋斗不会被辜负的时代。与其说“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悯”,不如说命运劈头扔来一个个重担,他用小小肩膀慨然负扛。

人们感动的不是他的人生成就,而是坎坷的奋斗故事。世上哪有那么多“开挂人生”?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句话羞煞读书人,面对物质和精神压力,黄国平有很多次都快扛不下去。因为他所遭遇的困难,与你我如此接近;他有过的犹豫、失望,每个人都真切可感。在咬牙与放弃的一念间,他做出了正确选择。他用历尽风雨见彩虹的经历,向所有人指出一条可以复制的成长、成才、成功之路。

越是路途艰险,越能看出信念的力量。黄国平的信念不过是“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有人难以理解,这样简单的道理如何支撑数十年寒暑?的确,同样的道理,有人视为信念,有人权当空话。对于黄国平而言,风雨之中志愈坚,正是生活的磨砺让信念成为乘风破浪的唯一支柱。而对于“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的人来说,或许是优渥怡然的生活磨去了动力,波澜不惊的节奏消减了冲劲,使得温室中的花朵不再经得起风雨。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充斥着读书无用的无稽之谈、一夜暴富的成功鸡汤,靠阶层固化、财务自由等贩卖焦虑的声音不绝于耳,靠丧文化、摸鱼生活来打消斗志的文章层出不穷。一些人开始怀疑一切、自我放逐。这则致谢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重申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价值”的常识,拒绝了“听天命”而不“尽人事”的颟顸。尤其应该看到,在活力奔涌的流动中国,在脱贫攻坚催生山乡巨变、教育均衡助力机会公平的当下,黄国平、刘秀祥、钟芳蓉们的努力决不会被生活所辜负。“没有什么人生是不可能的”,是这个时代最公平的事情,也理应成为每个人心中最笃定的信念。

生活向上,时间向前。当年煤油灯下写作业的孩子,如今已成為实验室中忙碌的科研工作者。但正如黄国平自己所说: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功业已成的乡里早已不是少年,鬓毛已衰的游子又何尝年少?唯一年轻的,就是依靠奋斗的信念、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对待生活的真诚。怀揣这份初心与信念,愿每个人都能走到梦想的彼岸。

猜你喜欢

黄国博士论文道理
巴氏钝绥螨对普通大蓟马的功能反应及田间防效
不会说话的人回来了(小说)
孤寡老人行动不便,长沙的哥义务接送3年
走红的博士论文致谢里,闪烁着两束不灭的光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道理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博硕士论文计量分析
博士论文贵在有创见
智珠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