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预应力钢棒支护的离层巷道支护技术的应用

2021-05-19上官军卫

机械管理开发 2021年3期
关键词:钢棒离层张拉

上官军卫

(山西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沁秀公司岳城煤矿, 山西 晋城 048006)

1 现场概况

岳城煤矿主采3 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3.36 m,分层开采。1308 工作面位于一盘区大巷以北,1307工作面以西,1309 工作面以东,矿界以南。13081 巷为工作面进风顺槽巷道,巷道标高441.0~503.0 m,地面标高955.0~860.0 m。巷道直接顶和老顶均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3.63 m,黑色,质软不坚硬,层理发育,岩芯坚硬,完整,属中等不稳定顶板。自2019年9 月初开始施工13081 巷掘进开口以来,巷道矿压显现强烈,顶板压力极大,频繁出现锚索异常声响,顶板托盘四角翘起及顶板离层仪变化较快等异常情况,尤其是采用全锚索支护后围岩变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有必要分析确定巷道强烈变形的原因,针对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支护参数,解决巷道支护难题。

2 理论计算

预应力是钢棒支护系统的决定性参数。在高预应力下,钢棒支护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应力值大,形成的压应力区范围广,有效压应力区几乎覆盖了整个顶板,形成有机的整体[1],钢棒的主动支护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工程类比法及现场经验选择锚固法加固顶板,采用自然平衡拱原理作为钢棒支护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巷道围岩层间的关系来确定巷道支护的钢棒参数。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和《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2],经计算可得:钢棒长度取值应不小于2.40 m,合理取值为2.70 m;直径取值应不小于16 mm;锚索长度应不小于4.484 m;钢棒间距不应大于1.34 m,钢棒排距不应大于1.34 m。

3 支护设计

3.1 顶板支护

如图1 所示,顶板支护为钢棒和锚索联合支护,其中:钢棒采用屈服强度≥1 100 MPa 的(20-2700左旋无纵筋预应力钢棒,搭配钢棒锁具和高强度托板,排距10 00 mm,每排5 根钢棒,钢棒间距1 050 mm,垂直顶板打设,钢棒钻孔2 400 mm,外露150 mm;锚固剂采用MSK2335、MSZ2360 各1 支进行全长预应力锚固,钻头直径(28 mm,锚固长度为1 309 mm, 锚 固 力 不 小 于 250 kN; 表 面 采 用BHW235/280/4-4500-5 的 W 钢带和 3 000 mm×1 200 mm 钢筋塑料网两边压边。预应力钢棒初始张拉至250 kN,损失后不低于200 kN。

锚索采用SKP22-1/1720-7400 高强度矿用钢绞线锚索,沿巷道中间垂直打设每排3 根,间距1 500 mm,距帮1 066 mm,排距1 000 mm,采用 1 支MSK2335 和2 支MSZ2360 树脂药卷锚固,钻头直径(28 mm,锚固长度2 733 mm,表面采用5 132 mm 的12 号工字钢梁,预紧力损失后大于250 kN,考虑到预应力损失要求现场施工时超张拉至310 kN。

3.2 两帮支护

如下页图2 所示,两帮支护形式与顶板支护类似,钢棒排距为1 000 mm,每帮每排2 根钢棒,钢棒间距1 050 mm,距顶、底分别为1 550 mm、600 mm,垂直巷帮打设,锚固长度为1 309 mm,预应力钢棒初始张拉至150 kN,损失后不低于100 kN。锚索采用SKP22-1/1720-4300 型高强锚索,每排每帮布置1 根锚索,锚索距顶500 mm,排距1 000 mm,全都垂直煤帮打设,预紧力损失后大于150 kN,考虑到预应力损失,要求现场施工时超张拉至210 kN。

图1 顶板支护示意图(单位:mm)

图2 巷帮支护示意图(单位:mm)

4 现场实施

13081 巷于 2019 年 9 月开始施工,自 450 m 处以里设置综合矿压观测站,分别对巷道表面位移、钢棒受力及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现场观测。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结果表明:随着距离掘进头距离的增加,巷道位移量逐渐增大,28 m 之后巷道变形基本趋于稳定。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8 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56 mm,总体来看变形量很小。

在观测范围内选取不同预紧力的两组钢棒进行受力观测,其中1 号预紧力为40 kN,2 号预紧力为120 kN。观测结果见图3。

图3 不同预紧力条件下钢棒的受力情况

大部分钢棒初始预紧力为100~120 kN,最大的特点是钢棒施加较高的预应力后,钢棒受力受掘进的影响不大,钢棒受力变化不大,基本趋于稳定。说明钢棒预紧力设计合理,能够很好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防止围岩离层、破碎扩容的发生,保持其完整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支护作用[3]。

从离层仪监测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离层仪显示离层值为0,说明预应力锚棒支护系统有效地保障顶板的稳定,顶板基本没有发生离层现象。

5 结论

采用高预应力钢棒支护工艺,当钢棒长度的合理取值为2.70 m,直径为16 mm,间排距为1.34 m时,现场顶板、两帮能够被有效支护,且巷道表面位移和顶板离层均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说明钢棒预紧力设计合理。该设计方案能够很好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防止围岩离层、破碎扩容的发生,保持其完整性,充分发挥了钢棒的主动支护作用。

猜你喜欢

钢棒离层张拉
智能张拉技术在预制T梁施工中的应用
WBY-10型顶板离层仪的优化设计
动力灾害矿井巷道顶板离层特征研究*
跟踪导练(一)(1)
PC钢棒脆断原因分析及改进
跟踪导练(2)
数控张拉技术在预应力梁预制工程中的应用
济宁三号煤矿采场顶板离层水对生产的影响
三塔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吊索的优化设计
高导电双钢棒在240 kA铝电解槽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