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疗法治疗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

2021-05-19蒋海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9期
关键词:神经炎面神经针刺

蒋海燕

(资源县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400)

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即Bell 麻痹。西医认为,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是由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自行痊愈,但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系统的治疗[1]。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罹患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男性与女性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的发病率无明显的差异[2]。该病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的速度快。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无法皱眉、无法蹙额、眼不能(彻底)闭、流涎及畏光等。罹患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西医主要为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患者使用激素冲击疗法及扩血管疗法等进行治疗。使用这些疗法治疗该病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认为,面神经炎属于“面瘫”的范畴。该病的发生与患者存在手阳明经筋、手太阳经筋及足阳明经筋功能失常有关。筋肉失约束,则可致口眼歪斜[4]。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常用的一种疗法。使用针刺疗法治疗疾病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5]。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针刺疗法治疗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 年1 月至12 月期间资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 例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患者。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病情被确诊为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2)存在眼不能闭、口角健侧牵拉及鼻唇沟变浅等临床症状。3)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同意书。4)可耐受针刺疗法及口服中药疗法。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面部皮肤破溃。2)合并有严重的重要器官疾病。3)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4)患有严重的全身性感染。5)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6)对治疗的依从性不高。7)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根据这些患者病案编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6 例,女19例;其年龄为18 ~62 岁,平均年龄为(41.83±6.91)岁;其病程为1 ~3 d,平均病程为(1.75±0.30)d。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7 例,女18 例;其年龄为18 ~64 岁,平均年龄为(42.05±7.13)岁;其病程为1 ~4 d,平均病程为(1.76±0.32)d。本次研究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自拟的中药方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党参15 g,焦白术、当归、川芎、秦艽及钩藤各12 g,炙甘草、苏梗、前胡、防风、全蝎、白芷及白附子各10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天服1 剂,早、晚各服1 次。连续治疗1 个月。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治疗的第1天至第5 天,使用规格为0.3 mm×40 mm 的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患者患侧的阳白穴、翳风穴、颊车穴、地仓穴(浅刺0.3 ~0.5 寸)及健侧的合谷穴。对合谷穴以泄法强行针。对其余穴位轻行针。得气后留针0.5 h。每天针刺2 次。治疗的第6 天至治疗结束,在继续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规格为0.3 mm×40 mm 的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患者患侧的下关穴、足三里穴、颧髎穴、鱼腰穴(联合阳白穴进行透刺)。以提插捻转手法行针,行针力度适中。得气后留针0.5 h,每天针刺2 次。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治疗的第7 天、治疗的第15 天及治疗的第30 天分别使用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面神经的功能。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静态(11 项)功能、随意运动(5 项)功能及联动(5 项)功能。该量表的总分为10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面神经的功能越好[6]。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治疗后,患者面神经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其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90 分。良:治疗后,患者面神经的功得到明显的改善,其面部保持静止时无明显的异常,其患侧眼睑可正常闭合,在微笑时有轻度口角歪斜的症状,其鼻唇沟比治疗前深,其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为80 ~89 分。可:治疗后,患者面神经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眼睑基本可闭合,但存在明显的口角歪斜症状,其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为60 ~79 分。差:治疗后,患者面神经的功能未得到改善,其眼睑无法闭合,存在明显口角歪斜的症状,其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60 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7]。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相比,P >0.05。治疗的第7 天、第15 天及第30 天,观察组患者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分,±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 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分,± s)

组别例数 治疗前治疗第7 天 治疗第15 天 治疗第30 天观察组 3530.61±5.16 46.92±7.65 66.72±8.1383.76±6.91对照组 3530.15±6.20 40.63±6.89 58.49±7.0870.28±5.74 t 值0.3373.6144.5168.878 P 值0.7370.001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3 讨论

中医将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纳入“面瘫”的范畴。该病的病机为患者劳累过度,体内正气亏虚,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热或风寒入体后,其面部经阻络痹,经筋失调欠约束,进而发病。《灵枢·经筋》中记载:“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本次研究中选取患者手阳明经、手太阳经及足阳明经上的面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疏调其面部脉络经筋血气,起到通络活血的作用[8]。阳白穴为泄火祛风、利胆明目之要穴。针刺该穴位可治疗眼睑下垂、口眼歪斜及视物模糊。针刺翳风穴可益气补阳,治疗头面五官疾病。针刺颊车穴可促进胃经精微物质上行于头,治疗面神经麻痹,起到清热祛风、通络开关的作用。针刺地仓穴可分流胃经地部经水,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治疗口眼歪斜、流涎及面神经麻痹,起到活络舒筋、利窍安神的作用。针刺下关穴可将胃经传运入头的气血物质分清降浊,治疗面口疾病,起到聪耳通络、疏散风邪的作用;针刺颧髎穴可治疗眼睑膶动、口眼歪斜。以泻法针刺合谷穴可有效地疏散阳明经筋之邪气,通络祛风。针刺足三里穴可扶正培元、补益气血,使经筋得以濡养。同时针刺上述穴位,可起到祛风除邪、通络活血、濡养经筋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我们还为两组患者使用自拟的中药方进行治疗。该方中的党参为君药,可养血、补中、益气;焦白术可固气补表;全蝎及白附子可通络活血、化痰祛风;白芷、防风、前胡及秦艽可解痉祛风、祛湿止痛;钩藤可平肝熄风;当归及川芎可通络活血;苏梗可行气止呕、宽中;炙甘草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通络、化瘀活血之功效。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针刺疗法治疗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面神经的功能。

猜你喜欢

神经炎面神经针刺
视神经炎的悖论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飞针刺入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1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