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超声检查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研究

2021-05-19杨晓君李小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9期
关键词:盆底尿道膀胱

杨晓君,李小兰,黄 燕,马 丽

(广元市中医医院,四川 广元 628000)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属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是指当女性的腹内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地自其尿道外口渗出的情况。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主要与其妊娠及分娩有关,且多数压力性尿失禁均发生于女性产后的1 年内[1]。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2-3]。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盆底超声检查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7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及70 例在我院进行分娩后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这77 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病情均经综合检查得到确诊,其分娩至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时间≤7 周,且其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将其中70 例产后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将其中77 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0 ~42 岁,平均年龄为(28.17±3.25)岁;其平均孕次、平均产次和平均的体质指数分别为(1.66±1.25)次、(1.45±0.45)次和(21.11±2.34)。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1 ~40 岁,平均年龄为(27.86±3.07)岁;其平均孕次、平均产次和平均的体质指数分别为(1.66±1.25)次、(1.23±0.50)次和(21.40±2.06)。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s)

组别例数 年龄(岁)孕次(次) 产次(次) 体质指数观察组 7728.17±3.251.63±1.011.45±0.4521.11±2.34对照组 7027.86±3.071.66±1.251.23±0.5021.40±2.06 t 值0.5930.3740.2550.794 P 值0.5540.7080.7980.428

1.2 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方法是: 用迈瑞Resona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对其进行检查,使用的探头为容积探头(探头的二维发射角度为 70°,三维摆动角度为 85°),将探头的频率设为4 ~8 MHz。指导研究对象取膀胱截石位,保持其髋关节外展、屈曲。在超声探头外套一次性避孕套,在避孕套外涂抹适量的医用耦合剂。将超声探头置于其两侧大阴唇之间,与大阴唇紧贴,对其盆腔脏器进行仔细的探查。指导其做Valsalva 动作,采集Valsalva 动作下与静息状态下其盆底的超声图像,并观察其尿道内口是否呈漏斗样改变。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时其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的检出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超声指标,包括膀胱颈移动度(Mu)、Valsalva 动作时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缘中点的距离(Bs)、静息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缘中点的距离(Br)、Valsalva 动作时尿道膀胱后角(As)、静息状态下尿道膀胱后角(Ar)及膀胱颈旋转角。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时其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的检出率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在50 mL 的膀胱容量下观察组患者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的检出率为70.13%,对照组产妇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的检出率为8.5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时其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的检出率[%(例)]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超声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Mu、Bs、Br、As、Ar 和膀胱颈旋转角均大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超声指标(± s)

表3 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超声指标(± s)

超声指标观察组(n=77)对照组(n=70)t 值P 值Mu(cm)1.72±0.250.76±0.1428.336 <0.001 Bs(cm)4.88±0.772.73±0.5019.859 <0.001 Br(cm)3.82±0.712.52±0.5312.479 <0.001 As(°)139.0±14.8103.4±14.514.706 <0.001 Ar(°)115.6±8.392.1±7.018.459 <0.001膀胱颈旋转角(°) 34.9±6.515.2±2.224.125 <0.001

3 讨论

尿失禁是女性的常见病。有报道称,有23%~45%的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约占50%[4]。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主要与其妊娠及分娩有关。信吉伟等[5]研究指出,有32%~60%的产妇会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且多发于产后1 年内。女性在分娩过程中会对其盆底筋膜、肌肉、韧带等支撑结构造成过度牵拉,使之出现撕裂伤,加之其在分娩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其尿道膀胱支持结构、阴部神经等,最终可导致其在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6]。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恢复其控尿系统(包括膀胱、尿道、盆底肌、结缔组织、神经等)的功能、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临床上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较多,如进行磁共振检查、X 线造影检查、尿垫试验、盆底肌力测试等。但上述检查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进行X 线造影检查获取患者盆底软组织的信息不够理想,且检查时的辐射剂量较高;进行尿垫试验不仅耗时长,且操作繁琐;进行盆底肌力测试无法对患者盆腔脏器的功能、位置等进行准确的评估[7];进行磁共振检查的费用较高,且存在一定的检查禁忌证。本研究中,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在50 mL的膀胱容量下观察组患者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Mu、Bs、Br、As、Ar 和膀胱颈旋转角均大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类患者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可重复及影响因素少等优点,且能对其尿道、膀胱、盆底肌、结缔组织等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对其盆腔脏器的功能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可准确地诊断其病情[8]。

综上所述,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对诊断病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临床上诊断其病情提供真实、准确、客观、科学的影像学资料。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尿道膀胱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膀胱镜的功与过
陌生的尿道肉阜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