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对比

2021-05-19林锐煌杨君贤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9期
关键词:耐多药西沙喹诺酮

林锐煌,范 珂,杨君贤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47)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此病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其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是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一类肺结核。有报道称,在新发的肺结核患者中,约有1.1% 的患者患有耐多药肺结核。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指患者曾接受过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但目前对其进行痰涂片检查显示其结核分枝杆菌仍呈阳性的一类肺结核)患者中,约有7% 的患者患有耐多药肺结核。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常规的抗结核药物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1]。本文主要是比较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收治的78 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耐多药肺结核的诊断标准;非首次发病,为复治涂阳肺结核;未使用过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病历资料完整且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了解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合并有糖尿病且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存在沟通障碍或精神异常。随机将其分为莫西沙星组(39 例)与左氧氟沙星组(39 例)。在左氧氟沙星组患者中,有男19 例,女20 例;其年龄为21 ~57 岁,平均年龄为(39.45±3.76)岁;其肺结核的病程为2 ~17 年,平均病程为(9.86±1.76)年。在莫西沙星组患者中,有男17 例,女22 例;其年龄为24 ~58 岁,平均年龄为(40.63±3.91)岁;其肺结核的病程为2 ~15 年,平均病程为(9.04±1.5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是:口服阿米卡星,0.4 g/次,1 次/d;口服吡嗪酰胺,1.5 g/次,1 次/d ;口服乙胺丁醇,1 g/ 次,1 次/d ;口服帕司烟肼,1 g/ 次,1 次/d ;口服丙硫异烟胺,0.2 g/ 次,3 次/d。在此基础上,用左氧氟沙星对左氧氟沙星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口服,0.4 g/ 次,1 次/d。用莫西沙星对莫西沙星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口服,0.4 g/ 次,1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 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用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两肺无活动性病变,其肺部空洞基本愈合,对其进行痰涂片检查的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呈阴性,且该疗效持续的时间>1 年。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肺部空洞明显缩小,对其进行痰涂片检查的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转阴,且该疗效持续的时间>3 个月。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肺部空洞有所缩小,对其进行痰涂片检查的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转阴,且该疗效持续的时间>1 个月。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未得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莫西沙星组患者与左氧氟沙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 与79.4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用药后,莫西沙星组患者与左氧氟沙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26% 与5.13%,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肺结核的年发病率约为55.6/10 万。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肺结核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居第二位。1992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表的有关耐药结核病的文章中正式提出“耐多药结核病”的概念。2006年,世间卫生组织(WHO)发布了“WHO 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规范了耐多药结核病的概念。耐多药肺结核是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一类肺结核。与非耐多药肺结核相比,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难度更大[2-3]。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提出将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二线药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分别属于第三代和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这两种药物的抗菌机制均是干扰细菌Ⅱ、Ⅳ拓扑异构酶的合成,抑制细菌DNA 的拓扑、复制、修复及转录[4-5]。与左氧氟沙星相比,莫西沙星的抗菌活性更强,抗菌谱更广,且病原菌对此药的耐药性更低[6-8]。另外,莫西沙星的半衰期较左氧氟沙星长,其生物利用度更高[9-11]。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均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在患者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用药较为安全[12-1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近。这与莫东军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与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相比,用莫西沙星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这两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用药的安全性均较高。

猜你喜欢

耐多药西沙喹诺酮
结核分枝杆菌Mc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在宜昌地区耐多药结核病中的应用研究
Ibalizumab治疗耐多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鹰击”护西沙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莫西沙星和依替米星联合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分析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