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5-19符传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9期
关键词:甘露醇开颅血肿

符传铰

(文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南 文昌 5713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即使接受了有效的治疗,其仍然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1]。脑水肿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生脑水肿这一并发症与其体内炎性因子的水平密切相关[2]。本文主要是分析用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这86 例患者均签署了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这86 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中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本次研究中排除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将这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试验组(n=43)。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4 例,女19 例;其年龄为54 ~76 岁,平均年龄为(65.6±6.7)岁。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25 例,女18 例;其年龄为55 ~76 岁,平均年龄为(65.3±6.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文昌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方法是:1)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头颅CT 检查等),并根据其病情对其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2)根据患者进行头颅CT 检查的结果,对其脑血肿发生的位置及范围进行标记,并确定穿刺点。3)计算患者颅内血肿中心至其颅骨表面的距离,并为其选择长度适宜的穿刺针。4)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5)在患者的颅骨处(距离血肿最近的位置)做一个长度为6 cm 的手术切口,使用颅骨钻在其颅骨上钻孔,然后以“十”字法切开其硬脑膜。6)将穿刺针置入血肿的中心,将硅胶引流管的一端连接穿刺针,另一端连接吸引器。7)在显微镜的辅助下,施术者使用吸引器吸除患者血肿腔内的积血。在对患者血肿腔内的积血进行吸除的过程中,施术者要先对其血肿腔中心的积血进行吸除。患者的血肿腔若与其颅内组织发生黏连,施术者暂不对该血肿腔进行吸除,避免使其颅内的血管受损,从而引发大出血。8)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血肿腔进行冲洗。9)将4 ~6万U 的尿激酶加入到4 mL 的生理盐水中制成混合液,并将该混合液注入患者的血肿腔。10)留置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11)术后2 h,开放引流管。术后,为试验组患者使用甘露醇进行辅助治疗。甘露醇(生产企业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32025228)的用法是:为患者静脉滴注125 mL 浓度为20%的甘露醇。每隔6 ~8 h 进行一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 d。根据患者术后的出血量,为其调整每天进行静脉滴注的次数。患者术后的出血量若<50 mL,每天对其进行两次静脉滴注;患者术后的出血量若>50 mL,每天对其进行三次静脉滴注。在为试验组患者使用甘露醇进行辅助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其颅内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TNF-α 的水平、血清IL-6 的水平、血清SF 的水平、血清SP 的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进行血清TNF-α、血清IL-6 检测的方法是:1)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2)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后,提取上清液。3)应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清中TNF-α 的水平进行检测,应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中IL-6 的水平进行检测。进行血清SF、血清SP 检测的方法是:1)抽取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2)将预冷后的丙酮与血浆融合,制成混合液。丙酮与血浆的比例为2:1。3)对混合液进行离心处理,提取上清液。4)在上清液中加入4 mL 的石油醚,再次进行离心处理。5)提取上清液,应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法和放射免疫法对血清中SF、SP 的水平进行检测。应用NIHSS 评估两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该量表评估的内容包括意识水平、感觉、构音障碍、视野、语言等十一项内容。满分为42 分。NIHSS的评分越低,说明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的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TNF-α、血清IL-6 的水平均更低,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TNF-α、血清IL-6 的水平均更低,P <0.05。详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SF、血清SP 的水平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SF 的水平更高,其血清SP 的水平更低,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SF 的水平更高,其血清SP 的水平更低,P <0.05。详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ng/L ,±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ng/L ,± s)

注:*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 时间血清TNF-α 的水平血清IL-6 的水平对照组 43治疗前59.6±3.645.3±4.3治疗后51.3±2.9*27.6±3.8*试验组 43治疗前59.4±3.545.1±4.5治疗后42.2±2.5*△15.4±3.4*△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SF、血清SP 的水平(±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SF、血清SP 的水平(± s)

注:*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 时间血清SP 的水平(ng/L)血清SF 的水平(pg/L)对照组 43治疗前 426.8±31.613.5±3.2治疗后 379.6±27.5*21.3±3.5*试验组 43治疗前 425.4±31.213.2±3.3治疗后 314.3±26.4*△28.7±3.8*△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 的评分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其NIHSS 的评分更低,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NIHSS的评分更低,P <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 的评分(分,±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 的评分(分,± s)

注:*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时间NIHSS 的评分对照组43治疗前21.3±3.5治疗后16.3±2.7*试验组43治疗前21.4±3.2治疗后11.5±2.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是由患者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清除颅内血肿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与其情绪激动、血压长期异常升高所致脑动脉发生玻璃样改变等密切相关[3-4]。目前,临床上常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用术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地保护其脑组织,避免其发生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及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临床实践证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其血清TNF-α 的水平和血清IL-6的水平会异常升高,当其接受有效的治疗后其血清TNF-α的水平和血清IL-6 的水平会显著下降。由此可见,血清TNF-α、血清IL-6 均是反映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5-6]。由于少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接受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其较易发生脑水肿这一并发症,故在术后为其使用合理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尤为重要[7]。甘露醇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利尿剂。该药可起到提高血浆渗透压的作用。甘露醇是一种通过肾脏进行代谢的药物。有研究表明,在为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进行辅助治疗时,临床医生要为其制定合理的用药量,避免其发生肾功能衰竭。本次研究的结果说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为其使用甘露醇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和血清SP 的水平,提高其血清SF 的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甘露醇开颅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对《介绍一种甘露醇结晶溶解方法》一文的商榷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