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

2021-05-19岳绍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9期
关键词:门脉门静脉分流

岳绍林,伍 云,李 颖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肝硬化门脉高压易引起血管破裂,导致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流失大量的血液,继而发生休克甚至死亡[1]。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门静脉分流术、门静脉断流术、静脉套扎术及静脉组织胶注射术等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指以颈内静脉为穿刺血管,将导管插入肝静脉,并由肝静脉穿刺进入肝内静脉,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人工分流通道,使门静脉血流直接分流到下腔静脉,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一种手术[3]。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TIPS 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8 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该医院收治这些患者的时间为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病情被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3)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参与本次研究前3 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2)患有冠心病。3)患有恶性肿瘤。本次研究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共有48 例患者,其中有男26 例(占本组患者的54.17%),女22 例(占本组患者的45.83%);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28 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2 岁,其平均年龄为(45.13±3.17)岁。对照组中共有50 例患者,其中有男27 例(占本组患者的54%),女23 例(占本组患者的46%);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27 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5 岁,其平均年龄为(46.38±2.9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及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术进行治疗,方法是:为患者置入胃镜。观察患者食管静脉的情况。从胃底与食管黏膜的连接处开始,沿着食管静脉,每隔2 cm 作为一个套扎点。用内镜头端持续负压吸引套扎点,待套扎点的静脉变红后,使用皮圈套扎静脉。解除负压吸引。在套扎点的静脉变紫后,表明套扎成功。在胃底静脉注射合适剂量的聚桂醇、组织胶及生理盐水。若血管变硬,则表示注射成功。退出内镜。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TIPS 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其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置入导管,使导管到达肠系膜上动脉。对患者进行门静脉造影,确定门静脉及门静脉分支的位置和血流情况。对患者的右侧颈内静脉进行穿刺。置入鞘管。经鞘管将导丝和导管置入患者的肝右静脉,并对门静脉右支进行穿刺。用球囊导管扩张门静脉右支与肝右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将支架置入门静脉右支与肝右静脉之间。进行静脉造影,确定分流通道畅通无阻。拔鞘,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6 h、治疗后12 h 及治疗后24 h,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止血的效果。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及术后6 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术后12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6h、治疗后12h 及治疗后24h 两组患者止血的效果

治疗后6 h、治疗后12 h 及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6 h、治疗后12 h 及治疗后24 h 两组患者止血的效果[ 例(%)]

2.2 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及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

术后1 个月,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相比,P >0.05。术后3 个月及术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及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 例(%)]

2.3 术后12 个月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术后12 个月,两组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相比,P >0.05。术后12 个月,观察组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感染的发生率、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12 个月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n(%)]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毒器官。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我国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其罹患肝炎。在发病早期,肝硬化患者肝脏的代偿功能较强,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内门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可发生门脉高压的症状。若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的症状未及时得到缓解,则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生命安全可受到严重的威胁[4-5]。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门静脉分流术、门静脉断流术、静脉套扎术及静脉组织胶注射术等手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传统的门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治疗该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6]。因此目前这两种手术已经被静脉套扎术及静脉组织胶注射术等手术取代。TIPS 是一种肝内分流微创手术。使用该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能迅速地降低患者门静脉的压力,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7-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术后12 个月,两组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相比,P >0.05。这可能是因为,使用TIPS 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血液未流经其肝脏进行排毒。

综上所述,与使用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及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术相比,使用TIPS 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其病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但使用TIPS 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及药物防治此类患者发生的肝性脑病。

猜你喜欢

门脉门静脉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NSA架构分流模式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